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例解编校责任心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9640
米戎

  

  编校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才可能干好编校工作;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干好编校工作;只有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辱使命地做好编校工作。

  热词:职业素养 责任心 编校工作 编辑职责

  所谓编校责任心,就是做好编校工作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编校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虽说这个话题很陈旧,但编校工作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责任”二字却是事实,大道理人人都懂,可为什么还时常出现责任心缺失的情况呢?这就很值得深思。依笔者之见,任何时候谈论责任心都不过时,因为它需要警钟长鸣。然而只是拾人牙慧,讲刻板的道理,莫不如透过鲜活的例子来体味责任心的重要,不但具有警示作用,而且还能让人印象深刻。

  编校方面责任心缺失的例子

  先来看一个恐怖的实例。在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多起核污染事故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当属1979年3月发生在美国三里岛的核泄露事故,而起因居然就是维修者的责任心不强。

  这个例子虽说是极端案例,不具普遍性,但却对“责任重于泰山”的警言做了最权威的诠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和工作。即使不是人命关天,也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就拿编校工作来说吧,要想不遗漏文字或内容错误,每时每刻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如若不然,一定会产生不良以至严重的后果,一些这样的事例可以充分验证这一点。

  (1)笔者一位朋友论文的大字标题《……对策》见刊后却变成了《……对象》,令朋友哭笑不得,这不能不让他怀疑这是由责任心不强所致的,因为这又不是什么高难艰深的专业性问题。而在交涉时对方也只是轻描淡写,缺少思过的诚意。这样的工作态度,出此错也就实属正常了。但这还算小事,毕竟受影响的只是个体的声誉,然而情况未必总是如此。

  (2)2010年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宣称,此前由他们发布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喜马拉雅冰川在2035年完全消失”的文件中的数据有误,“2035年”应为“2350年”。这位发言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工作人员录入文件时的失误所致”。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失误”是由工作人员不认真造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失误,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时间被整整提前了315年,并且还引起了世人不小的恐慌!这个失误可谓世界级的了。

  另据新华网2010年2月20日消息,马英九在会晤到访的美国会议员后,在台官方发出的新闻稿中竟出现了马英九以“两国”来称呼两岸关系的内容,引发政坛震撼。台官方发言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处理新闻稿的幕僚是新手,因一时疏忽写成了“两国”,并强调马在与外宾会谈时没有说两岸是“两国”。姑且不论这种解释是否可信,仅从官方的“解释”就可看出,这件事情是由“疏忽”,也就是工作不认真造成的。

  细想一下,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写(打)完的东西总要检查(校对)一遍,确认没有错误之后才放心。虽然是习惯行为,但实则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是责任心使然的。数字或文字录入后不去认真校对一下就交差,这叫什么,这就叫责任心不强。再说了,在录入这样极重要的文件之前,潜意识里应该有“千万不能出错,否则负不了责任”的自我暗示,这才是责任心强的体现,可结果还是出错了,这就不是失误的问题了。

  就此还可进一步引申。对这两起文字(校对)事故,中外上司都拿下属的“失误”或“疏忽”,也就是责任心不强说事儿,由此也能反衬出责任心在编校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了。把责任心真正当回事儿,读者喜欢,还免去了领导找托词之苦、应对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

  (3)有读者愕然,国内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阅读教材中有篇内容居然是鼓吹西藏独立的。这种有悖《出版管理条例》的内容还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成书中,解释是由编校的技术性失误造成的恐怕难以令人信服,倒不如说是由编校者的责任心严重缺失造成的,因为只要去读、去看了,就一定能发现有问题。

  有读者瞠目,一本正版书封面上的英文句义竟然是“反攻大陆”!事后查明,该书美编设计封面时感觉缺少些点缀,恰巧手头有本外刊上的一行英文字体挺适合用来弥补,于是就信手拿来用到了封面上,尽管他不知道这英文说的是什么。“严谨、认真”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很遗憾,不仅这位美编责任心有所缺失,也很难说该社的其他环节责任心不缺。

  (4)更有甚者,由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失误还能引发外交事件。某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出现了一字之差,把地图上某国的首都错标成了“北京”。正是这看似很普通的错字立即引起了该国驻华使馆的极大不安,他们不认为这是错字,坚持认定是我方对其怀有领土要求之举,为此照会我外交部,要求作出解释。一个看似普通的错字竟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外交事件,恐怕是该家出版社的编校人员做梦都不曾想到的。试想如果编校者责任心强一些,这次外交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看来责任心的有无对所做事情的影响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笔者在工作中也曾遇到过类似这样令人遗憾的事情:

  (5)针对国内极少数人鼓吹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可在一份清样中,这句话中的“他们”被鬼使神差地排成了“我们”。这样,“我”这个错字就篡改了邓小平的原话,彻底颠覆了原意,理所当然地构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性错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查了一下校样,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排版排出的样本身就有错:“们的目的……”,校对者看出缺字了,但却既不看全句,更不加分析,就想当然地随手加上了个“我”字。漏排的字倒是补上了,可生成了严重的政治性错误。这种做法与上述的第2个例子有些类似,教训可说极其深刻。

  杜绝更可怕的责任心缺失

  不难看出,上述的责任心缺失最后都可归结到技术层面上,实际上还有“更高层次”的体现,即超出技术范畴的,那就是有悖出版从业者职业道德层面的。

  据报道,2013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出版含有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内容的多家出版单位进行了查处。他们之所以被查处,就是因为被查图书的责任编辑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对书稿内容把关定向的责任,严重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说后果极为严重。职业道德都不顾了,还何谈责任心?这实在是一种大大的责任心缺失。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据此对全行业提出要求,要以被查处单位为前车之鉴,“牢记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坚守出版行业的职业道德”,“自觉做文化传承的守望者、社会公德的践行者”。笔者认为,做不到这一点,就是最大的编校责任心缺失了。

  编校责任心缺失的应对策略

  我们常说出版工作是项遗憾的工作,是因为书被印出来后总能发现有差错遗留而让人心有不甘,这其中不乏责任心不强的因素在里面。为了减少以至消除这种遗憾,我们应在以下方面作尝试并努力形成习惯:

  (1)在编校时不但应时刻保有工作责任心,确保不出现编校质量问题,更要有强烈的遵纪守法意识,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做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守护者。

  (2)责任感一定是与爱岗敬业思想相关联的,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所从事的编校工作, 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乐业精神。对待编校工作要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3)克服浮躁心态和无所谓态度。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不能因为“无错不成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就认为出点错无所谓,因为习惯成自然, 久而久之工作责任感就会丧失殆尽。

  (4)注意加强学习。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编校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主动地去查字典、查资料, 向别人求教, 直至弄懂;改动稿件时要在认真审视、认真分析后再下笔,绝不可自以为是地凭自我感觉。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对作者和读者负责。

  (5)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学相关理论,掌握调控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保持注意力集中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编校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才可能干好编校工作;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干好编校工作;只有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辱使命地做好编校工作。责任心不在或不足,技术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编校工作效果也就等于零,真可谓责任心的作用绝不亚于编校水平。我们常说要守土有责,笔者认为关键要在守土履责、守土尽责上身体力行,而这是需要责任心作为保障的。

  (作者单位系东北大学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