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韩瑞(Ari Larissa Heinrich)教授的《作为现象的身体:中国现代文学文化身体研究二次文献概述》聚焦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身体议题。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学者,韩瑞对于海外身体研究的厘清,在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为其本人思考过程的展演,揭橥其相关研究所征引和对话的思想资源。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她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论述的,通过征引艺术史家约翰·海伊、文学史家安敏成以及医学史家栗山茂久对于中国文化中身体的现象学研究,韩瑞实际上将其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专著《图像的来世》(The Afterlife of Images)置于整体性的学术脉络,为其“科学和美学‘相互交织”的理解框架绘制出精确的理论坐标。论文的第二部分借助四部论文集或学术专刊来呈现英语学界对于中国文学中身体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结构的丰富讨论,包括白露和安乐哲主编的《中国的身体、主体和权力》,马丁和韩瑞主编的《表现的现代性》(Embodied Modernities),《社会文本》(Social Text)杂志双卷本专刊《中国与人类》(China and the Human)以及罗鹏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专刊。需要指出的是,会议论文集和学术期刊作为“海外汉学”知识生产的重要阵地,对于其主题、观点、方法的发轫和争鸣助益颇多,但受译介和流通的局限,在国内学界很难得到系统的认知,有待进一步的交流和引介。论文的第三部分关注英语学界如何将身体研究延伸向对于“人”的理论建构,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罗鹏和刘禾对于鲁迅《造人术》的不同理解及其所产生的理论张力。这提醒我们,“海外汉学”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热烈的学术争鸣,不仅是其学术生产的重要环节,亦是其不断自新的动力,就像在文章的最后,经由罗鹏、刘禾的理论及于安道有关生物进化观念的研究,作者呼吁一个愈益深化的跨学科研究时代的到来。这些略显陌生的研究与论述,相信一定会对本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刺激与启发。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