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对话,总体上有质量,特别是杨晓帆和张忌之间就作品的修改问题,谈得十分具体,并且十分诚恳。比如杨晓帆提问得十分具体,这还容易,張忌回答得十分诚恳,却很难。说实话,在我的几十年文学阅读经验中,一般的情况下,批评家和名气越大的作家的对话或记者对著名作家的访谈,往往会有很大的“水分”,而且这“水分”和作家的名气成正比。在我看来张忌的名气也算是“如日中天”,但他竟然“剧透”出自己的作品,在《收获》杂志上发表后,交给出版社出书前还继续把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语言改得更口语化一些。如此兢兢业业的写作精神和如此诚恳的态度令我十分敬佩!而另一方面我倒有些替他担心:《收获》杂志的编辑会不会为之不高兴。我想这样的担心大概只是说明了我还有很传统的“功利心”,对于张忌而言,这一个“忌”字,本来就是为了真正做到“无忌”吧。
再看汤天勇和喻之之之间的对话,虽然也还感性可读,但汤提问“爱情的出路”有点“笨”,而汤提问:“最后一个问题啊,写作到现在,对自己以前的写作作一个总结吧。”比照喻之之回答,就更像是不得不在结尾处生硬地“开个玩笑”。
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是我近年所读的“厚重实”长篇小说的最佳作品,同时也深受他笔下人物“伟大的人格”的感召,以致我一如既往对文学保持宗教般的“虔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