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主持人语

时间:2023/11/9 作者: 芳草·文学杂志 热度: 18349
朱小如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文学,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显现出一代文学的时代语境表征。研究中国文学史,其实就是研究中国人的思想情感的审美表达方式的历史。从诗经开始,我们就总结出赋、比、兴的文学修辞手段,而中国传统小说中更是充满人、鬼、神、魔的叙事艺术气息。从五四新文学开始,中国文学的所有经验一直是处在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的过程中。虽然鲁迅的小说实践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先河,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接受了西方科学实证主义及医学、心理学的影响,将原本拖沓的、松散的传统小说自然长度浓缩在一个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的时态里。但从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和《铸剑》来看,走的也仍然是疯、狂、痴、癫的文学叙事偏锋,在他“清醒的”现实主义中往往不惜采用“曲笔”,其实已经超越了“现实主义”的理论范畴。

  而前些年,我们曾经标识过的“右派一代”、“知青一代”文学,也大多强调着文学时代语境的政治意识形态。我们现在使用“五○、六○、七○”这样的概念,虽然意味着在时代语境中不怎么强调“政治意识形态”的因素,但反映出来的文学表达方式的“局限”与“自由”的差别,以及文学“叙事伦理策略”的时代语境流变轨迹,依然清晰明了。

  由此,我们这一期选登的“五○、六○、七○”有关对话,虽然体现的文学“个人性”经验比较突出,但其间“中国式的文学经验”表达,却必然联系着“中国式的生存经验”之思。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