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麂子村散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荷城文艺 热度: 18970
李德祥

  一

  麂子村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麂子”这个名字。用云南师范大学一个教授的话说,就是居然有用“麂子”这种动物命名的村委会,他之前都不知道,还是在脱贫成效考核抽检名册上看到了,所以就想来看看……彼时那个教授正带领一帮师生作为省级第三方对我们开展脱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所以在麂子村委会的饭桌上朗朗而谈。那一次的考核尤其严格,措辞之严肃、程序之严格、要求之苛刻,甚至超过了此后的国家第三方考核要求,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刻。也难怪这个教授觉得稀奇,就连土生土长的麂子村人,能够解释得清楚麂子这种动物的,怕也没有几个,至少我在麂子村当了四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期间,没有听到过。

  《麂子村志》载:“境内群山耸峙,险峻陡峭,河谷深切,村落分散。数百年前,该地森林茂密,麂子成群,不时出没其间。人迁入后,最先在此落籍,故名麂子村。”又载:“明洪武元年(1368),周、罗(雷响田部分)二姓先后迁入麂子落籍。”如今麂子这种轻灵跳跃的小动物在麂子村已经难觅踪影,成为过往。

  关于麂子的分类,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版)“鹿科”,獐原名河麂,连同贡山麂、海南麂一道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麂被列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据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还有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

  我在麂子工作期间提起麂子作为动物的话题,有见过麂子的当地人就说:“麂子么就是小黄羊喽……”由此可知麂子村当地的麂子,当为赤麂,

  搜索了头条百科,这样叙述:“赤麂夏毛为红棕色,冬毛为暗褐色,身体大部赤红或赭褐。腹部毛色灰白。鼠鼷部、臀内侧和尾下纯白色。颈背和背脊毛色较深。下颏部毛色发白,脸及颈的二侧鲜棕,耳背毛色暗棕,耳内侧具较疏的白毛,下颏部及咽部毛色淡白,胸部毛色鲜棕,腋部有一白色块斑,后腹部毛色由淡黄到纯白。”“赤麂属偶蹄目,别名印度麂、婆罗洲红麂、红麂、南红麂、黄猄、吠鹿……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反刍亚目鹿科麂属赤麂种……为麂类中体形最大一种,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喜独居或雌雄同栖。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以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为食……”这样的了解之后,具有这样习性的动物,天生远离喧嚣的人类,非专业人士的我们,怎么可能熟悉呢!

  其实,我对于麂子这种小动物也是充满幻想的,真希望在我们入组入户的途中,猛地听见丛林响,继而跳跃出来一只或者两只来,但无论是骄阳似火的午后,还是月色朦胧的三更,亦或是阴晴不定的天气,总是失望归于失望,对麂子的认识就停留在了我们的闲谈之中,停留在了百度搜索的图片和文字。一说麂子性急,能头撞栅栏而亡,一说麂子极度灵巧,可前后脚借力跃墙而去,一说麂子进门,家里死人……总之是显得神秘、灵异,最后还是在一位杨姓老表的微信朋友圈里见到了活着的麂子:漆黑的夜,山弯处,弹石路,停车驻足,车灯照着前方两只麂子,身黄,白臀,短尾,小耳,在路边靠山的一侧,时而低头捡食,时而抬头欲走,逡巡局促,但并不惊慌,反倒显得有些从容。视频里一个声音说麂子来路边讨食物了,看看有什么吃的么丢一点出去……一个声音说你懂个屁,你不见是两只麂子吗,人家这是约会来了……须臾,两只麂子不慌不忙跳上土坎,钻进丛林而去。

  二

  麂子村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一本书《麂子村志》。《麂子村志》作为较早编纂发行的一部村志,在姚安县、楚雄州乃至云南省,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部由退休教师王开朝从收集素材、研究整理、确定体例,到校对增删、征求意见、报告审批,再到最后的经费争取、成稿印刷、发行宣传,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这得有多深厚的家乡情才能支持着他克服一个又一个成书的困难,才能完成。《麂子村志》按姚安縣志办1986年4月《关于县志各专业志行文有关问题的规定》进行编纂,分为地理、行政区划、民族人口、经济、教育、文华、卫生科技、文物、政治、党群、人物十一章,前有卷首,后有附录、跋、后记及《麂子村志》审查验收批复,由楚雄报社印刷厂印制。该书是王开朝老师1993年11月退休后即着手进行材料收集采访,1994年7月开始写稿,至1995年6月形成初稿,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王开朝老师一边深入细致采访,一边字斟句酌修改,共走访了35个部门和单位,采访了140余人,查阅11部志书,2套地图,抄录378份集体和个人证件、11份协议或判决书,还查阅了300多份历代文书契纸、500多份表册,考证老坟墓碑103冢、山界碑及其他碑石5块,最终于1997年3月成书。当时大河口乡党委政府批给了1400元作为复印、审稿等开支的补助。俗话说“千年文书做得药”,正因为有了王开朝老师对家乡的一腔热忱,才让后来者知晓麂子村的过往,更加坚定了走好未来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王开朝老师和我也算忘年之交,当年我们的办公室还在县委大院的县城文昌宫,他经常去文化姚安研究院,不时也去我的办公室坐坐,从那时起就算相互认识了。直到2017年3月我被派驻麂子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我和他的见面就稍微频繁了些,但也只是几次,每次都是要么他回老家省亲要么是有事村委会通知他商谈才得见面,因为他年纪大了居住在县城方便看病就医。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三次:一次是他回老家做客,刚好碰上了就邀请我参观他老家二楼的文物遗存,那是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征集得来的,此前他响应上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号召,利用闲置的宅居办成了“开朝民俗文化博物馆”,内设20余个门类600余件实物,每一件实物都是他精心挑拣,或节衣缩食花钱买来,或千方百计央求物主得来,当时他不无感伤的说自己一天天老去,想为这些宝贝找个好家,我说可以拿到乡文化站博展室或大河口革命老区传统教育基地去……后来怎样,竟无消息;一次是因着殡葬改革的需要,到他家进行拆除活人墓的政策宣传,当我们说明来意,王开朝老师就爽快的说大政方针如此,自己做为吃公家饭吃到老的人,一定全力支持,并在规定时间之前进行了拆除;第三次是到他家协商空闲老屋租住的事情,因着楚大高速公路提质扩容工程的需要,麂子小村需要整体拆迁,需要他家的老屋租给一户杨姓村民暂住,王开朝老师也是一口应承,全力支持。从我当麂子村第一书记的角度来看,王开朝老师不愧为顾大局、讲奉献的代表,特别是支持殡葬改革这一项工作,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其实还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因为他本身就颇懂风水,早就为自己百年之后作了计划,在位置极佳处立了生基,还在祖屋后面建了祀塔。但是政策一施,立即遵照执行,这对于一个上了岁数思想比较传统的老人来说,实在难能可贵。此外还见过他几次,每次的交集,我都觉得王开朝老师作为一个长者,颇有谦谦君子之风,每每向他请教问题,总是前因后果,条分缕析,不急不躁,深为敬之。

  三

  麂子村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她有着令人掩卷长思的光荣历史。这又集中体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当中。

  在抗日战争期间,麂子地区先后有6个热血青年慷慨赴战,万里跋涉,其中彭正明、李国旺、自成龙3人下落不明,另有王和周、周仲武、王仲周3人为了战胜日寇在前线阵亡,书写了麂子人民不畏牺牲、驱逐外侮的英雄气概。

  麂子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还在于修筑西祥公路,该工程就经过麂子村岔河组,当时乡村实行保甲制,叫麂子保,建设总段下属的四个分段之一就设在麂子岔河王朝茂家。从稚气未脱的少年到弓腰驼背的老汉,麂子人民无不节衣缩食积极投工投劳支援抗战,特别是在具有战略咽喉作用的岔河桥的建设当中,建桥的木料全部是麂子保的民工去山上伐木搬运而来。岔河木桥建好后,又由麂子半山家罗光武当专职守桥员。1942年,腾冲等地失守,为了不使日寇继续从滇西打进来,麂子人民又紧急动员,奉命破坏。至今还有西祥公路的残破遗址,见证了那一段麂子人民共御外侮的历史,体现了麂子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局意识。

  在解放战争中,作为革命老区的麂子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48年秋,边纵八支队在姚安县的西部山区活动,麂子也就成为了党领导下的武装游击区,在麂子成立了“农抗会”,并在罗永和家建立了秘密联络点,后来发展成为了地下游击中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麂子地区有20多人入伍跟随部队到了大姚、七街、盐丰(今石羊)等地与敌周旋,对解放姚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一批麂子村的好男儿英勇顽强参加了解放战争,他们有的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冲锋陷阵,有的在地下游击队里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部分同志还因此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鲁开珍烈士牺牲得尤为壮烈:

  据中共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那片热土》记载:鲁开珍是麂子小村人,1925年生,1949年2月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抗会”,随即又参加紫贝乌地区游击武装中队,任司务长,3月编入滇西人民自卫团南海大队四中队二分队当战士。5月31日,在姚安马游坪战斗中被炮弹震昏,与部队失去联系。6月1日苏醒后被搜山的洋派镇镇丁抓获。在洋派镇公所受尽穿锁骨、烧红的耕索绕脖子、烧红的步枪通条抽打等酷刑。后被送往国民党县政府关押审讯,又遭受各种酷刑折磨。鲁开珍宁死不屈,敌人一無所获,于9月25日将鲁开珍枪杀于城东老秧桥,年仅24岁。

   以鲁开珍为代表的麂子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四

  麂子村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麂子村必将有着灿烂的明天。这么说的理由,一是通过脱贫攻坚大会战,麂子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为麂子人民勤劳致富、富而思进、共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随着楚大高速公路提质扩容工程的完工,在距离村委会仅一公里的周家岭岗就有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麂子村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日益显现,必将快速有效拉动全村的发展。

  麂子村有国土面积51.41平方公里,2020年底设党总支1个,支部4个,党小组4个,有党员66名,有14个村民小组1548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全村种植业以烤烟、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业以养殖牛、猪、黑山羊、鸡、鹅等为主,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

  之前, 麂子村基础设施建设很是滞后,滞后到1994年12月大河口村委会彭家小组到麂子村委会的公路才开始通车。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各级各部门加大投入了事关群众水、路、桥、灯等方面的建设:罗家桥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岔河大桥于2013年开始连通了楚雄大理两州姚安祥云两县,麂子鲊桥于2016年起让人们走出大山的希望成为现实,各家各户的入户道路和岔河至肖井、岔河至格依堵、罗家至低白么、大村至麂子鲊4条村内主干道得到修建,架设了路灯260盏,灌溉沟渠20公里,小水窖300个……鸡苴麦、亩谷地、低白么小水库得以建成使用,架设自来水管网90公里,投资100万完成了岔河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全村14个自然村都已全部通电、通路、通水、通网络,极大的改善了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抓住脱贫成效巩固的关键,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村形成了以烤烟为支撑、辣椒为辅助、传统种植业为补充的生产结构,积极鼓励各家各户因地制宜养殖生猪、黑山羊、肉牛,把劳务输出作为助推跨越发展的推进器,积极发展打工经济,有效促进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末,全村种植烤烟1148亩14.5万公斤,实现产值413.25万元。种植辣椒200亩,实现产值60万元。实现养殖业产值350万元,全村参与沪滇劳务协作3人,季节性外出务工287人,合计外出务工290人,实现经济收入87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和产业培植,麂子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村387户1550人都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民生标准,继2017年全村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了国家第三方的检查验收后,3年来继续开展了脱贫成效巩固,把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3.61%降到了2020年的0,消除了绝对贫困,不折不扣地把习总书记关于“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指示精神落到了实处。

  2021年初,麂子村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新一届学历高、能力强、有闯劲的领导班子。5月初,我们工作队驻村结束时,跟村委会书记主任王庆梅、副书记周家才、副主任李启秀有过一场座谈,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明显感到他们已经找准了全村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就是继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群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立足未来的交通区位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努力培植产业结构,做活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在一村一品打造中形成麂子村特色、发展麂子村经济、促进麂子村发展。

  麂子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