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珠, 汉族,1967 年10 月出生于栋川镇府前街。有作品在《楚雄教育》《楚雄日报》等报刊发表。现供职于县教师进修学校。
对于童年, 人人都有许多值得留恋的记忆,总也忘不了。时至今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童年时看过的一场场露天电影,那种人头攒动的场面,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如图画似地刻在脑海里,记忆犹新。
童年的我生活在一个虽不富裕,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镇。记得那时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是我们一天中最企盼的乐事。对于七八岁的我们来说,随着有线广播传来的电影通知,这天头等的乐事就是提前到露天电影广场抢占位子。说起这个过程既有趣又惊险,虽然广场的大门紧锁着,但伙伴们相约各显神通,胆大的从低矮的围墙上直接翻爬进去。我们几姊妹进“门”更有高招, 抬上父亲医疗站里的长条凳, 如云梯般架在墙上,然后大着胆子顺着凳子爬上围墙翻过去。一进广场,犹如过家家一般,顺手拾起东倒西歪的石头、砖块迅速圈好各自的地盘。眨眼工夫,靠前的有利地势就被瓜分完毕。之后各家的孩子就轮流守护领地,等着傍晚从田间归来的父母。吃完饭,换上干净的衣服, 锁门闭户, 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前往电影广场。记得每次电影放映前, 工作人员都会来“清场”,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些小不点去补票。此时我们就得想法为自己开脱,比如故意缩着脖子,弯着腰说自己身高不够一米,或与工作人员套近乎,嘴巴甜甜的叫着叔叔。看我们可怜兮兮的模样有时会放我们一马,但有时会铁面无私,一个不落地通通“赶尽杀绝”。此刻,我们只能使出最后的绝招,撒腿往女厕所里跑,任凭叫死不出来。无奈,电影场外等着验票呢,工作人员只能顾全大局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一是为父母省下了一两张电影票钱;二是自己的“ 领地”不会得而复失,那毕竟是忍饥耐渴大半天换来的“战果”。
记得当时偌大的电影广场是由一溜溜矮土墙围成的, 内部设施简陋,仅仅配备了两根挂银幕的水泥杆子来标识方向,而银幕、电影机、胶片等总是姗姗来迟。先到的观众有的坐在石头上或砖头上,还有的坐在自备的矮板凳上,最后来的就只能站在高凳子上观看了。常常广场的土堆上、矮墙上都挤满了热心的观众,大家全神贯注,秩序井然。
看着父母能有一个宽松的好位子,舒心地享受電影, 也就非常满足了。对于放什么电影已觉得不太重要,反正一部电影总会重复放映四五遍, 今天落下的情节, 明天还可以补上。于是很轻松地约上伙伴找块空地尽情嬉戏、玩耍,有时干脆跑到银幕背后好奇地看反面电影, 那儿通常人少,正好打闹也不会遭来训斥。识字不多的我们对于银幕上的故事情节不会太关心,只要混个眼熟耳熟就行。
记得当时放映的电影多数是黑白片,在正片前常插播一段新闻,多是记录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访问周边国家的事。影片的主题多是揭露旧社会的罪恶,歌颂翻身幸福,如《平鹰坟》《苦菜花》, 朝(注:剩余部分删除)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