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秀目凝山水
诗人要贴近自然。迎春女士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大别山区。因她长期工作和奉献在这块充满着生机的土地上,所以,她的一双秀目,始终注视着这儿的山水田园,并用心灵和笔触去感悟,去描绘,让古老家乡在新时代里变得更加灵动,更加鲜活起来。她在《冬游白石河》中写道:
细雨红枫路,青峦白石河。
雾从湖面起,人自画中过。
嘉世鱼腩足,丰年野味多。
苍茫尘海客,此日慕烟波。
麻城市有个白石河村。白石河村,有座白石河水库。有位诗友李世明,就住在那兒。诗词学会的诗友平时冬游、访友、品酒、尝鱼,常常相聚放目聘怀,畅叙幽情。然而,江南冬日的乡村,一般还是缺几分生气,吟起诗来不好入笔。可是,迎春女士一双秀目凝山水,硬是从萧静中找到了灵感,写出了美妙的诗意。
她的诗,凝结对山水特殊爱慕。首联“细雨红枫路,青峦白石河”,伴随诗友们走在细雨淋湿的乡间小道上,看到的不是苦雨寒风,而是细雨蒙蒙淅,路畔红枫立,同青峦倒影在河中,还流动赤绿斑斓的色彩,把冬日描写得生机盎然。颔联“雾从湖面起,人自画中过”,承接首联并对首联进行补充和归纳:一幅农村冬日的彩照,又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仿佛进入了“……白水映红桃,……人在画中游(唐·王维《周庄河》)”的美景。颈联“嘉世鱼腩足,丰年野味多”,既写意又写实,不仅歌颂共产党,正是由于党的好政策,才有嘉世和丰年;而且还歌颂了农民的智慧,把鱼接近肚子部位分割开来后,再搭配更多野味让游人享用。其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则更大,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悄然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农村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尾联虽然未达到举杯吟快意、香接月刚哥的“豹尾”效果,但意境还是很明显的,在暮色苍茫中,在炊烟霭缭里,绕慕得众多游人十分高兴。细读全诗,能把冬景写得如此动人,充分说明了她有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更说明她一双秀目凝视着对家乡山水的深切眷恋。
她的诗,让原生态增添现代文明。这,从她的《春游杜鹃湖》诗中就能触摸到。如果说迎春女士的前一首五律,把家乡隆冬的山水景色,描述得十分美好,那她这首七律,则写出了春天山水的神韵。两首诗,各具特点,各有千秋。这首七律首联是远视的杜鹃湖,空明恬静,千峰倒映,山水相融,十分旷达。颔联是近观的景色,蒲草随风,风掀翠浪;山花吐艳,艳挹清芬。这联不仅写醉了湖的近景,且还写出了湖的动感,给人们以飘逸神往的感觉。颈联将水况和山情进行对比,湖心掠过的是悠闲觅食的白鹭,岭上飘来的是自在轻柔的白云,眼观文字,意会画图,一幅春天画面,美不胜收。尾联写得更好。既是感慨,又是总揽,还有思绪,那就是面对这如梦幻般的春景,生发出美好的诗人遐想,意在古柏树下建栋草庐,睡梦田园,双目养神,尽情享悟这“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论与生动实践,让农村呈现一幅现代生态的文明画卷。
一腔大爱颂生灵
诗要扎根于人民。由于迎春女士是位医生,与生俱来有医者之仁心。我们发现她不仅在工作中对病人关心友爱,而且还把仁爱之心,融进了诗词创作之中,用抒情笔墨描写人生,描写事物,讴歌生命,讴歌自然,给人以美与善的感悟和启迪。她诗始终扎根人民,赢得读者喜爱。此以她的《金桂》为例:
暂远尘烦醉碧烟,欣蒙天韵竹溪边。
寒花露冷思前事,紫蓼霜侵忆昔年。
叶底芳菲痕杳杳,终宵寂寞意绵绵。
西风莫教轻飘却,此蕊原为月殿仙。
这首七律,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桂树的生命和灵魂。首联以金桂自叙,远离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陶醉在碧波烟霞之中,融化天人合一与翠竹相伴在溪水之滨的意象。此联颇有陶翁风骨,亦有王维山水田园诗风。颔联则是金桂灵魂的记述和思想的升华,是写桂树在寒花露冷、紫蓼霜侵时的思索和回忆。她思什么、忆什么?颈、尾两联,做出了精准的回答。她思的是虽然叶底芬芳,但应不粘痕迹,且把一身香气染醉大地。思的是虽然处境寂寞、不孤芳自赏,应把绵绵情意献给人间。她忆的是过去的辉煌,闯过玉宇,住过琼楼,牵手玉兔,伴靓嫦娥。读罢全诗,感觉作者把桂的生命写活了,把桂的灵魂写透了,把作者对桂的情和爱写神了。读罢全诗,感觉活灵活现的桂树,英姿既跃然纸上,又深深地印记在读者的脑海中。其诗意似乎超越“桂魄初生秋露微”(唐·王维《秋夜曲》)的感觉,也没有半点“露重寒香有恨”(宋·吴文英《朝中措》)的遗痕。
词应关切万物。我们再读她的词《踏沙行·白茶花》:
胜雪三分,香梅一缕。芳姿只合开仙圃。枝头偶恋晓风柔,叶间难掩娇羞住。? 应恼无端,应怜无绪。空山开遍无重数。霜凝雨渍总无痕,闲愁只为春光误。
山茶,是云南省的省花,也是中国多个城市的市花。这些年来,盛开在彩云之南的山茶花,竟绽放在麻城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积达几千亩之多,给麻城市民带来不仅是商机而且是极美的生活享受。同时,也给麻城诗人带来了创作灵感并创作出了大量赞咏茶花的诗词。迎春女士的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
不难看出,她的这阕词采用的是拟人手法,将山茶写成了女儿身姿。至于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可让读者去感悟。上阕一开始典化“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钺《雪梅·其一》)的名诗,描写得很是出彩,把山茶的形态、神韵,展示得入木三分。她比雪白,她比梅香,且枝头恋风柔,叶间掩娇羞,女子形象十足。那么,这样娇羞的女子应生长在什么地方呢?词中答道,芳姿只合开仙圃。词的下半阕同样精彩。写的是作为春天的花仙子,不因他恼,不寻自怜,因为有众多的姊妹花同时竞放,共同装饰着盛世中华。同时,她还要抗御渍雨,挺过凝霜,不负韶华,不负春光,芳龄绽放。总体看来,这阕词笔触是柔美的,风格是婉约的,给人缕缕柔情。这词,可同郭沫若先生赞赏山茶的诗句:“山茶一树早桃红,万朵彤云啸傲中”相媲美。但她对山茶高洁品质的赞颂,却满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诗应倾情于生灵。作为赞颂生灵的诗作,迎春女士还有一首绝句值得提及,那就是她的《柿》。这首绝句,又属另一种创意,并没有以物拟人,而是把柿比作中华国粹之诗。她竟然把物质化成文化,化成精神硕果,使意境通过客观物体,极大地提升了诗词的内涵,凸现了比赞美东山柿子如红橙、如红灯、如摇钱树更有魅力。她将其生灵物体,升华到诗艺术层面的创作思路,更应值得诗友们徣鉴和推广。
一支椽笔忆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人们对家乡故土的追思、回忆和爱恋。是一种割舍不去的乡土情怀。迎春女士在田園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把记住乡愁见之笔端。她急乡邻之急,爱乡邻之爱,撰乡村之美,抒乡梓之怀,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词作品。
如词《蝶恋花·盐田河板栗文化旅游节》。全词是对家乡盐田河板栗文化旅游节会的歌颂。上阕是期待和祝愿。霜降秋凉,桐老荷衰,到哪里去寻求吟诗的思绪呢?呵呵,传有“闻说栗乡佳节定”,瞧有“碧蓬吐瑞丰年景”,都在期盼中祝福栗乡大地丰收,苍生喜庆瑞丽。下阕是白描,“可喜电商优势逞,网络营销,一果千商订”。这三句说的是随着电子商务进乡村,村民们在网络平台上畅销板栗,在盐田河畔新建村街上,焕发科技兴农,春华秋实,生意兴隆,多彩多姿的胜景。这既写景又抒情,又把板栗文化节的盛况展现得流光溢彩。纵观全词,虚实结合,承接自然,情感浓郁,表现出了她的乡梓情结,家国情怀。
如诗《木子店老木酒》:老米酒是麻城东山的地标产品,有一千多年的酿造历史。它甘甜醇厚,回味悠长,饮后余香不尽,荡气回肠。但多少年来,它只在麻城及周边地区畅销,离走出麻城、走向全国的目标还很遥远。这就需要更多的人为其呼吁,为其呐喊。
迎春女士就是这样急乡民所急,满腔热情地写出了老米酒的赞美诗章。诗中首联“东山好水酿琼浆,剧饮千杯兴未央”。这是对老米酒品质的高度赞誉,只有这儿的好山好水,才能酿造出这般的琼浆玉液,客人饮过后还意犹未尽,兴致高昂。她巧用“剧饮”二字,借用苏轼《游兰溪》“剧饮而归”的典故,使诗化千年,增强了老木酒文化的厚重。诗的颔颈双联,写的是人们饮酒后人性的释放和张扬,生了慷慨,助了狷狂,既与乾坤争地大,又同日月比天长,写得大气磅礴,诗心浩荡。这里“狷狂”二字,出自《文选·陆机诗》“……狷狂厉圣”。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北魏官吏张铣有注:“狷狂之心,厉以作圣。”诗的尾联:“自诩村居如帝阙,胸泯城府乐无疆。”这两句写得特好,既是全诗的总结、高峰,又将当地流传“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千古民谣,提升到了诗的意境和高度,使当下新农村建设在彰显中华诗词的张力中,进入新型快乐消费经济学的全新境界。在这里让我们乘兴那木子店老木酒,衷心地希望她坚守初心,聚焦山水,寄情乡梓,创作出更加精美的田园诗章!
(作者周光辉,系麻城市诗词学会会长、东坡赤壁诗社副社长、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