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近来奉读了当代女诗人程菊仙《东篱韵》和《东篱韵语》(以下简称“东篱集”)。掩卷回味,好诗好诗。连同《翠羽天遥诗词选》、《东篱联语》在内,四集诗,一生情。
“有梦清如菊,无为逸似仙”①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隐逸豪士,无一不从名山大川、田园风光中寻求人生欢快,吸取艺术营养和美学魅力。人生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然和历史的哺育和恩赐。美丽风光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空间,现实历史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山水与人们的游览生活密切相关,田园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等的和谐融会密切相关。写山水必然涉及到田园,写田园必然涉及到山水,写山水田园必然涉及到人,第一位的是诗人,是诗人的心灵,是诗人的全方位的生命体验。三者源流相通,审美追求相融。诗人通过再现经历过的人生大小事、游历过的山川田园风光,以观照当代社会生活。这些,在“东篱集”中都能一一得到体验。
天人一理,安乐忧患
历代的主导思潮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的儒家思想。儒家的农业经营、创业意识、劳动道德及社会礼仪等对当今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依然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儒家诗学的中心主旨是“抒情言志”,俯仰人间今古。“东篱集”显然受此思想影响。《喝口令·插秧女》《喝口令·山妹》《自由曲·蚕女》,写得特别浪漫风趣、逼真传神。写活了满畈“秧歌阵阵联”,“满畈俏皮情话,笑得月儿弯”的插秧情趣;写透了山妹“竹马也怜人瘦”,“带去女儿香”的思打工郎的心;写尽了蚕女“遍种摇钱树”,“播下了芬芳”的治家风流。三女欢快劳动,美化田园,荡涤胸襟,如同大自然那般坚毅、朝气、隽灵、恬淡、温馨、热烈、多情。三女在心灵与大自然的融会中,获得一种生命、人性、安乐的自由绽放。
人热爱山水田园是人的天然本性所致。诗人所涉及到的敏感事物,也常常遇到仁义道德法律底线的挑战,往往触及到人们心灵的深处,不能不产生一种忧患意识。大自然的本性是山水动植物生态平衡、和谐相处、各得其所,而人类的的本性是生活欲望、繁衍后代、家庭和睦。《自由曲·有感荒田》《[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留守》《鹧鸪天·留守儿童》,写留守老小过着“浪费资源急白头”,“形寂寞,梦奢华”般的生活。把农村“草肥园瘦,满目荒芜藏野兔”的生态失衡、“依偎奶奶村前转,望不断、万重山”的家庭失睦刻划得入骨三分。这是因为诗人的人性与大自然的本性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对山乡、对农民的深深忧虑与同情,也是诗人希望农村“欢歌笑语舞朝霞,阳光雨露花枝灿,其乐融融温暖家”新气象真正到来的呼唤。
热爱田园,拥抱田园
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奔小康的新时期,《东坡赤壁诗词》大量刊发服务三农和山水田园风光作品,增设“诗人看台”新栏目,程菊仙被推为新田园诗人。她热爱田园,拥抱田园,以当代人的情怀和视野,观察田园,体验田园。正是清新富饶的田园生活,为诗人提供了新的审美客体;正是诗人创造的立体艺术形象,才使我们获得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农村风貌、农民心灵诗的意象好美,意境更美。你看:
《行香子·乡村》情景交融:“春到门边,鸟醉村前。竹林溪、妙趣翩翩。羊咩绿野,鸭戏清涟。更鱼儿跃,猪儿壮,茧儿鲜。琼楼栋栋,雅室间间。铁牛哥、爱恋诗田,千般画意,万卷文澜。唱耕耘曲,丰收调,激情篇。”上阕写景,下阕写人。绘形、绘声、绘色。在“鸟醉村前,竹林溪”,“羊咩绿野,鸭戏清涟”,“鱼儿跃,猪儿壮,茧儿鲜”春到农村的背景下,着重抒发了有“琼楼、雅室”的农民驾驶铁牛春耕的激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美好憧憬。“唱耕耘曲,丰收调,激情篇”,极力渲染,雄浑一体,颇富形象美、人性美、情调美。“千般画意,万卷文澜”,为点睛之笔,极大地提升了此词意境美的深度。
《自由曲·乡秋》别有情趣:“柿子今年分外红,圆圆脸蛋笑金风。不似灯笼,胜似灯笼,霜花美景映苍穹。醉了山翁,乐了愚公。旅人结队赏秋丰,诗咏村容,画绘村容。”诗人以拟人、特写、烘托的艺术手法,点染山乡秋色。抓住红柿特写一番:“笑金风,胜灯笼,映苍穹,醉山翁,乐愚公”。诗人把“霜花美景”映衬下的红柿,注入了多么浓重的文化美学意味,为的是渲染着诗情画意的“村容”,为的是“旅人结队赏秋丰”。红柿累累的“村容”就是“乡秋”的缩影。这种以一斑而窥全豹的写作手法,妙就妙在它起到了画龙点睛、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颇有毛泽东主席《采桑子·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④的情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水自然哺育了人类。孔子游缁维之林、少源之野、戎山之上,发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⑤的深情感叹。
程菊仙酷爱旅游,把大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源泉,把自己心灵与大自然融和起来,成为大自然的宠儿。山山水水总关情。她有山的风骨,水的柔情,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依、乡土之恋、爱国之情。这是她生命的绝好风景,也是“东篱集”的高亢主调。她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她游历的山水、花草、虫鱼写了个遍。可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路风光一路诗,充满智慧、仁爱、快乐和幸福。
《一剪梅·天山》文化品味十足:“大圣西游赞此山,风度翩翩,气宇轩轩。眼中松柏古今贤。蝶醉花前,霞醉峰巅。玉洁冰清绽雪莲,璀璨银川,烂漫人间。羊肥草美牧歌欢,诗满雄关,韵满尧天。”这首词与上阕写景、下阕写人的词不同。表面上全词是以拟人的手法写景的,而其真正寓意不是赞美天山,而是借大圣西游赞天山的口吻歌颂天山人。大圣眼中的天山“蝶、霞、松柏、雪莲、银川”固然是美,但都是为了烘托突出“风度翩翩,气宇轩轩”山一般的天山人,“羊肥草美牧歌欢,诗满雄关,韵满尧天”的天山人。大圣西游赞天山,幽默浪漫。让天山生命史上增添了一笔天山大圣文化史,大大地提高了天山的美学文化品味。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这比单纯去写山的风光要高明得多,不失为写山水田园诗法的一种新发挥,即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⑥。
《杨柳枝·大峡瀑》要用心体味:“谁劈群山似梦长,天崩地裂水汤汤。神龙起伏珠飞溅,岸柳依依送远航。”这首词是纯粹描写水的风光的。对其意境就不那么好理解把握了。只有从作品背景、作者心情、景情结合、品味诗眼切入,才能体味到“大峡瀑”的意境美的。第一句写龙床大峡瀑的梦幻史,第二句写大峡瀑的飞泻声势,第三句写大峡瀑的神话色彩,第四句写大峡瀑的被留连情。大凡诗人游大峡瀑是必然留诗的。程菊仙也不例外。心游之乐在物外。她眼中之景,情中之景,无一不是梦幻、神游、愉悦的心境的外化、情感的对象化。借助修饰语和词眼,把片断之景剪辑成完整立体之景,引导读者徜徉在“岸柳依依送远航”美的意境中:大峡瀑,我们踏上事业的征程,依依不舍,我们还会回来的。
结 语
诗词曲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更是美的结晶。程菊仙说过:“诗的事业,是美的事业,美,是真与善凝聚的结晶,是真与善闪耀的光芒。”⑦
“东篱集”就是真与善凝聚的美学艺术结晶品。她以清新的语言传达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田园风物的描绘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自然天成。擅长用心灵写诗的程菊仙,诗如其人,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⑧;如“傲霜贞羡菊,漱玉韵惊仙”⑨;如“仙吟雅韵,菊绽东篱”⑩。
祝福程菊仙的自然生命和艺术生命如山水隽秀,田园清新!
参考文献:
①程菊仙.自题签名联.东篱联语.香港文艺出版社,2011
②[战国]孟子庄子.孟子·滕文公下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③[春秋]孔子.大学·中庸·礼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④毛泽东.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
⑤[春秋]孔子.孔子·论语·雍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⑥转自周林东.人化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08
⑦程菊仙.翠羽天遥诗词选(后记).银河出版社,2008
⑧[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华书局,1998
⑨李慕韩题词.东篱韵.中华诗词出版社,2014
⑩余婉珍题词.东篱韵.中华诗词出版社,2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