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死告别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9723
厉彦林

  人生在世,谁也不知道相互说多少次再见。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见和告别不同的人、事和物。常言道:“世界很大又很小,山不转水转,后会有期。”当人真正离世时,就成了永远的告别。

  人生路风雨无常,时常聚散两茫茫。真正面临生死告别时刻,大都手足无措,难以承受生死别离。人的一生充满悲欢离合,我经历过告别爷爷、父亲、母亲和岳父,以及弟弟夭折的痛苦。

  2021年12月,我在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15日清晨,我接到信息,我岳父抢救无效驾鹤西去。虽说他身体虚弱,但是竟然没战胜一口痰。我一下子蒙了,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们爷儿俩今生今世无缘相见了!”长叹一声,泪如泉涌。于是我赶忙请假、做核酸检测,几经周转,终于赶上17日下午的安葬仪式,向岳父做人生的最后告别,不留人生遗憾。看到岳父遗像的刹那,我长跪不起,心针扎一般痛。

  我岳父的一生,平凡却充满坎坷。他1937年出生,因忘记具体月日,干脆定为7月7日,目的是铭记国恨家仇。童年时,跟在大人后边“跑鬼子”,日寇的子弹曾射穿过他的腿。新中国成立后,因在解放区上过几年学,被派到上海学习,后来成为临沂行署的电影放映员。改革开放以后,在人民公社分管过乡镇企业,干过县交通局的工作。他秉性耿正,说话不拐弯,不怕得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和儿女们账目也丁卯清晰,感觉不近人情。每次听他的历史诉说,我的心一次次“破防”而“泪奔”。

  中国人对生与死很敬畏,古人以孝治天下,丧礼是人存于世间的最后一个仪式,也是众子女尽孝的一种方式,因而丧葬事宜慢慢成为一种文化。由于交通、信息传递不便和文化传统、民风习俗差异,丧葬风俗也不同,往往“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我老家沂蒙山区东部的乡村,家中老人去世,儿女要披麻戴孝守灵。出殡前,子女都要日夜守候在灵柩旁,对前来奔丧、吊丧的亲友磕头相迎,并不断往火盆里添纸焚烧,保持香火不断。原来土葬一般有倒头纸、殓棺、报丧或发讣告、破孝、泼汤、造坟、出殡、摔老盆、路祭、安葬、圆坟、祭祀等程序,且要做“三天祭”“五七祭”“百日祭”以及“周年祭”,并且要守孝三年,三年內过年不贴春联,儿女不穿鲜艳的衣裳,三年过后再一切恢复如常。这样做的目的是祈祷逝者升天、保佑子孙,同时让儿女和后代铭记前辈的品行和恩德。一般说来,送别前,要先给逝者一点点把排泄物、呕吐物或血迹擦干净,穿上送老衣裳,最后将火化后的褐色或灰白色骨灰装进盒子或罐子,真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干干净净地去另一个世界。在城市的殡仪馆里,告别仪式大都有基本流程,亲属和好友围成一圈或站成几排,先由单位负责人或长者宣读悼词,由殡仪馆人员组织鞠躬或献花,表达哀思悼念。

  红白喜事都是人生的大事。农村把超过八十岁的老人去世称为喜丧,有的将丧事办得如同喜事一般嘈杂热闹,甚至请来戏班敲锣打鼓,又跳又唱。在葬礼上的人生告别,是亲人朋友与逝者相互的最后告别,也是逝者与这个世界的最终告别。

  人生在世,都会为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感到庆幸。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在不断拥有与失去、相遇与告别中成长。也就是说,生命是持续拥有和告别的过程。我们要告别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晚年,告别忧愁、烦恼、空虚、黑暗,告别愚昧、痛苦、纠结、空虚,最后告别人间。一个人能够经历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圆满,就怕在生命行进过程中,因天灾人祸,生命戛然而止,亲朋好友告别都来不及、赶不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走到生命最终这一刻,会敞开心扉,倾吐真言,什么仇恨、恩怨、忧愁都烟消云散。活着的人心灵跳动的时钟,刺激眼腺涌出悲痛的泪水,洒满亲人远行的路。树木、花草、小鸟都会停留在泪水的岸畔庄严地告别。我劝悲伤欲绝的妻子:“老人仙逝,大家都心疼,尽管世上苦难重重,但我们回天无力,只能尽人力、听天命,必须睁大眼睛往前看、往远方望。”

  人生会与无数人告别。除了令人肝肠寸断的亲人告别,还有与自己的迷茫、困惑、纠结、痛苦、郁闷等告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中央给党龄达50年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的岳父岳母都收到单位送来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当时的他们,正好在临沂汤头疗养院疗养,于是我们策划了一个家庭颁发纪念章的小仪式,由他的两个儿子代为颁发纪念章,两个儿媳献鲜花。我主持时特别强调“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才能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重大节日里党中央对老党员的关心和致敬。两位老人脸上灿烂的笑容,洋溢着作为老党员的光荣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其实,我是想让岳父向他心中的过去告别,踏踏实实享受晚年幸福时光。

  据说古埃及人有一个美好信仰,当他们的灵魂到天堂的入口时,神明会问两个问题,其答案将决定能否进入天堂。这两个问题是:“你找到了生命中的快乐吗?”“你为他人带去了快乐吗?”意思是人生要有价值和意义,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去快乐。贫穷、失意的人,也许很难做到自己快乐,但富贵、得意的人,在自己快乐的同时,大都很难考虑和做到给别人带去快乐。同时拥有这两个快乐,就有可能进入天堂。

  孔子日:“不知生,焉知死?”在他看来,怎样活着比怎样去死更有价值。可是,有许多人因为从来没有思考过死亡,活着的时候,就出现了许多偏差,甚至完全违离了生命的本质。直面死亡,应该是每个生命的必修课。孔子的话,颠倒一下,也许更有哲学意义,“不知死,焉知生?”生命,不仅仅要努力使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更要认真去思考如何“死如秋叶之静美”。直到死时才反思人生,这样的生命肯定有许多懊悔和遗憾,再难补救。

  我久久地伫立,岳父的遗像无声地告诉前来祭拜的人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人留在世上的形象,是用自己一言一行刻在人们心里的,不是因为悼词的长短和告别仪式的规格。

  中国历史上有漫长的农耕社会,人际关系狭窄却又绵长,基本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安身立命。生命是一场由慢而快的接序告别,儿女长大成人是以父母和长辈的衰老为代价的。无论我们如何珍惜,也无法追赶上父母衰老的步伐。即使自己不想长大,也必须按时面对这一场场绝望的告别。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告别时刻,生命终结,亲情劫难,只有牵挂与怀念铭刻心窝,如故人依然活在人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