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致橡树》
两次造访鼓浪屿中华路
十八岁的诱惑
绽放于木棉树的枝头
木棉呀,橡树呀
要怎样站立
才会紧紧地相依又互相致意
几十年过去了
有的人永远离开了
我也没有读懂诗中的定义
鼓浪屿,送走了渐渐远去的双桅船
八卦楼迎来了雪白的浪花
鹭江上漂浮着誓言
慕名而来的游客把鼓浪屿一遍遍地触摸
老别墅长出了百年风霜
庭院里的三角梅
三片苞片像是闽南的“金三角”
紧紧地挨着
登上日光岩
彼岸近在眼前
小巷里传来了琴声
《鼓浪屿之波》从日光岩上传到了阿里山
尘封多年的诗集落满了尘埃
乌黑的头发
也长出雪白的霜
油盐酱醋,把生活一遍遍腌制
一天,三岁的孙子
把我珍藏多年的诗集打开
于是几十年后,我重读了《致橡树》
读着读着,字越来越小
越来越模糊
在集美
从石鼓路到龙舟池一段冗长的路承载着许多历史
红砖绿瓦掩映在学村中
高大的行道树
仿佛是校主播下的种子
海风吹起
龙舟池湿润润的记忆
长长的海堤
浪花簇拥着坚硬的岩石
移山填海传承厦门人的记忆
鸥鸟翱翔飞过南薰楼
一群白鹭在红树林里窃窃私语
海峡两岸的龙舟赛
紧密的鼓声吹皱了龙舟池的水面
汨罗江跃出诡秘的传说
《九歌》《离骚》在两岸诵读
集美龙舟池畔人山人海
火红的凤凰花
绽放出火热的情怀
一阵一阵的呐喊
有多少双眼睛
在阳光下闪动着泪花
从一位沉默老者的眸光中
一条龙飞起来了
一支橹摇向更远的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