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桥跳判的历史
“跳判官”主要分布在江苏淮安楚州区车桥镇,辐射区域为周边乡镇。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车桥庙会”的时间,各个地方的人集聚这里,每年庙会上都要举行民间社火的群众表演,跳判官是民间舞蹈形式的其中之一。二、车桥跳判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跳判是由傩戏发展而来的,最开始是乡村傩戏的一部分,大致有这三种人参加这种民间舞蹈:一是一些文人,如乡村里的私塾先生和秀才等。他们有文化,会唱词谱曲,好多民间小调和民歌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跳判官的服饰道具有很多,多达十余种。其中包括:判架、钢叉、红须、绿袍、笔、折子、阴阳扇、朝笏、锣、毛驴、面具。“跳判”中文判音乐是用大锣、响板及部分弦乐器表现的,武判音乐主要用锣鼓打击乐器来表现。基本节奏为“哐哐哐,嚓嚓嚓”赋予以热闹非凡的气象。
三、车桥跳判官传承现状
1.车桥跳判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审美艺术价值、历史传承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车桥“跳判”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苏北地区非常罕见的民间艺术瑰宝,是一门高雅的民间艺术,极富艺术性和娱乐性,它既能够娱乐身心,又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车桥跳判作为一个传统舞蹈而言,具有相当的艺术审美价值,无论从它的服装道具,还是音乐舞蹈本身来看,都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车桥跳判从整体上重视本土群众在民俗生活方面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既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群体民俗文化生活中存在的时间长度上,又展现与它的民俗群体中接受和参与的范围的广度上。它不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于特定群体的民俗生活世界中,而是与其他民俗生活文化紧密联系,具有很高的民俗历史传承价值。
车桥传统文化与车桥经济以及淮安经济相辅相成的。如能较好的传承和发扬,不仅能代表一个地区参加各级各类演出,而且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并进一步提高对外知名度。以车桥跳判的发展更好的促进车桥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淮安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车桥跳判具有经济开发价值。以车桥跳判的经济价值带动一系列传统文化的发展。
车桥跳判的存在和现在的不断挖掘、整理和调查,之所以挖掘和整理是因为曾经仅为种种原因失传过,从它的传承角度来说,现在的整理都是社会和谐的具体表现。只有在和平的年代文化领域才能更好的发展。车桥跳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这种认识,也是一种对科学认识价值的理解。
2.浅谈车桥跳判的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有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这种观念会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就舞蹈而言,起观念寄存于声音、形体色彩、节奏、图案及人体动律之中。从中不仅能看到他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传统,还能看到他们在感情传达上节奏和力度的特点。我想车桥跳判最初作为一种傩舞,表演中带有原始宗教和迷信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显然没有了生存的基础。一方面,民间舞蹈的创造和传承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进行的,通过人体规律性动作,体现民俗事象的意图和目的,因而舞蹈动作中必然保存着民俗事象的烙印,并不断受到民俗文化内涵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在民间舞蹈创造和传承的同时,也是民俗事象产生和传承的过程,民俗事象既为舞蹈传承提供了特定的时空环境,它也凭借舞蹈生动的形象保存着民俗的原初文化内涵和功能,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
为一个特色的民间舞蹈,可以和中老年人的健身相结合。车桥跳判本来就是群众在茶前饭后的社火杂戏表演,由群众自己参加表演的。现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而来的各样活动也越来越多。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把它跟老年人的健身相结合,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精神生活也能得到愉悦。
总而言之,车桥跳判本身由多种形式组成,不纯粹是一种单独表演的舞蹈。从它的内容形式上看,表演时间的长短来看,更可能的把它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舞剧,以民间舞剧的形式出现,这样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有更好更新颖的发展。旧事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在保留本来的面貌上要注入新的血液,这样新旧血液更易焕发出活力和朝气。与时俱进,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作为车桥的一项标志,作为淮安的标志之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