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这首音乐作品是根据歌舞剧《双送粮》演变而来,该剧展示了农民在粮食丰收之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对于国家领袖毛主席的爱戴。该歌曲最早是沿用京剧作品《小放牛》的曲调,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结合了《送瓜调》中的旋律以及《孟姜女》的曲调,《浏阳河》钢琴曲则是王建中先生根据《浏阳河》改编而成,该钢琴曲将中国传统的曲调和西洋乐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一、钢琴作品《浏阳河》的艺术特色
1.主题风格特色
歌曲《浏阳河》向人们展示了湖南省浏阳河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歌颂了人民群众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歌曲自创作以来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流传甚广。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浏阳河》歌曲时,完整保留了原歌曲中的意境美,同时对钢琴的演奏技巧进行了修改,将歌曲的旋律和音调做了一定的拓展,使这首歌曲更加适合用来钢琴演奏。《浏阳河》钢琴作品也是王建中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演奏技巧来传递情感,如和声和复调等。通过研究这首钢琴曲目,我们不难发现,该歌曲主要向观众展示了浏阳河畔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创作者利用音乐的元素表达了对家乡风景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分析钢琴作品《浏阳河》时,我们可以从意境塑造以及演奏技巧等角度展开分析。该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曲调非常欢快明朗,同时节奏分明,听众很容易分辨出来轻重缓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手指的灵活度以及弹奏速度有着一定的要求,通过音调的转变来体现浏阳河的美丽景色。该钢琴作品由五个部分组成,曲子共有88 个小节,不同的小节之间特色也会存在差异。王建中先生在改编过程中,充分尊重原歌曲的主题思想,因此《浏阳河》的艺术特色也得以完整保留。在使用钢琴演奏时,作品的旋律非常丰富,借助钢琴独特的音域,能够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具备丰富的音调区域,演奏者需要借助多种排序方法来诠释曲子蕴含的音色,并将作品中的装饰音以及五声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我国的民间歌曲来说,借助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能够更加深入的挖掘乐曲中具备的内涵,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意境。2.旋律特色
该作品的乐谱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引子部分一开始就是用歌曲中的最后一段,再搭配跌宕起伏的旋律,使音乐的层次感更加分明,在曲子奔放的同时又不缺少细腻。在A 乐段是该钢琴曲的主题,旋律非常的自然亲切,能够很直观地向听众传递出湖南人民直爽的性情。在A1 乐段具有三个声部汇集在一起,并且不同声部的旋律也会存在着差异。一声部具有轻柔和婉转的特点,二声部具有浑厚且低沉的特质,三声部则显得非常柔和,连绵不绝。在作品的华彩段没有使用小节线对旋律进行划分,给人一种荡气回肠之感,这也是我国钢琴音乐独有的艺术特质,具有典雅、宁静、高远的美学思想。在曲目的A2 乐段,演奏者需要利用装饰音来变奏旋律,尾声的旋律从低到高逐渐上升,恰有余音绕梁之意。3.节奏特色
在钢琴作品《浏阳河》中,引子部分需要演奏者使用左手六连音,同时用双手交替完成九连音以及二十连音,将曲目中的和弦拆分成了细长的伴奏,同时借助我国音乐作品独特的民族气韵,演奏者可以通过散板音乐的方式进行处理。在A 乐段演奏过程中,通过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完美搭配,向听众展示在浏阳河上的壮美景象,右手旋律部分则是由切分音以及八分音等组成,很好地呈现出我国传统琴乐审美追求的意境。在A1 乐段演奏者往往需要使用右手完成六连音,形成一段复节奏,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也是该曲目的技术难点所在。华彩段的节奏通常为散板音乐,是由五声调分解和弦组成,演奏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在曲目的A2 乐段是由主题旋律构成,演奏者需要根据旋律需要控制好节奏,使音乐呈现出更多的意味。4.结构特色
《浏阳河》这首钢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王建中先生以原歌曲的段式结构为基础,对音乐作品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并希望通过原有的样式呈现出浏阳河的特色,音乐的整体正是通过河岸的风景以及弯绕的河流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浏阳河》钢琴作品和湖南的地区特色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借助和弦和琶音来体现原歌曲的风貌,在曲目的后半段,创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借助左右手完成交替演奏,并采取恰当的艺术手法进行装饰,使音乐的旋律变得更加丰满,使钢琴演奏具备更加一体化的演奏效果。这首钢琴作品创作者通过对和弦的分解,使音乐旋律变得更加具有意境。与此同时,创作者巧妙地借助八度内夹四度和音的方式向听众展示引子的旋律,同时对曲目中的和弦伴奏进行一定的分解,使音乐作品的曲目感更加强烈,创作者将曲目中很好地利用起来,使钢琴演奏的声色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来,全面展示浏阳河的秀美景色,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二、钢琴作品《浏阳河》触键技巧分析
1.引子部分的演奏技巧分析
王建中先生在创作《浏阳河》这首音乐作品时,融入了非常多的意境,需要听众认真聆听才能体会出其中丰富的内涵。对于演奏者来说,要想达到这种音乐效果,需要具备一定的触键技巧。针对音乐作品中曲调的变化,王建中先生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如控制演奏的速度以及演奏的从容性等。只有掌握这些演奏的细节和技巧,才能全方位地表达人文特色。演奏者在演奏时,还需要结合歌唱的旋律,将左右手的和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借助一定的触键技巧完成曲目的演奏。在《浏阳河》钢琴作品的引子部分,演奏者需要掌握的触键技巧是借助平时的演奏经验和技巧,使用自己的右食指按键,同时借助自己的掌关节作为支撑点,利用歌唱的旋律来进行曲目表达。在演奏过程中,将分声阶段的高音旋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使用自己的左手完成分解和弦伴奏,手指按键的方法和右手一样,借助手腕的力量进行移动,手指的指尖应该根据旋律和节奏进行快速的移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按键效率。左手的旋律能够和右手的旋律形成互动,更加有利于向听众阐述背景效果。在引子的后半段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将琶音中的音句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引子部分的演奏难点所在。通过这个基础,演奏者可以利用自己从容的操作和热情自信为台下的听众展示更加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旋律也能够和台下的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主题部分的演奏技巧分析
当演奏着演奏到主题部分时,需要根据平时的累积的经验和技巧,使用联奏触键的方法来妥善的处理曲目的低音部分。在弹奏和弦部分以及长音部分内容时,需要演奏者使用非常柔和的触键手法,尤其是在演奏乐曲中的装饰音时需要使用右手,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右前臂需要保持一个放松状态,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需要,及时的变换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展开联奏式的演奏,以此来达到微妙的触键效果。在这过程中,演奏者的左手也需要进行同步演奏,能够和自己的右手形成完美的配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左手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借助左手的前臂进行发力,让左前臂的力量带动手腕,同时利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进行滑动,从而实现非常柔和的按键效果,整个按键动作也是一气呵成,非常连贯自然。演奏者在弹奏到18 节以及19 节时,需要左右手按键,此时左手和右手应该尽量处于一个放松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衔接,同时弹奏的力度也刚好满足旋律和节奏的需要。3.变奏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钢琴作品《浏阳河》之所以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时,将作品曲目的变奏部分处理得非常优秀。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演奏者使用六连音的琶音搭配联奏触键式进行演奏,使钢琴作品的变奏变得更加自然无缝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其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在作品变奏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借助手臂的力量来带动手腕关节进行转动,使用六连音琶音的触键技巧能够让主旋律变得更加欢快,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涵。而演奏者使用联奏触键式进行演奏,能非常清晰地分辨出音乐曲目中的高低音效,将音乐作品的音调变化很好地展示出来。演奏者在演奏中声部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曲目的高声部分,这样能和低声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奏者在演奏低声时,需要将手臂尽可能地放松,同时借助前臂的力量,使得自己手指具备一定的力度去敲击琴键,这样才能形成没有瑕疵的音乐效果。(四)间奏部分演奏技巧分析
在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演奏过程中,间奏部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根据曲目的旋律和节奏变化进行自由发挥,在触键时需要重点关注自己手腕位置的力度,把握好不同旋律之间的音色特征,同时演奏者也可以借助民族音乐中的“滑腔”的表现手法,对钢琴作品的音色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这样才能让钢琴作品更加的具有统一性,曲子的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需要注意的是,该钢琴作品在演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段落,演奏者需要将自己的左右手配合好,尽量保证演奏的准确性,在弹奏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握音域范围,科学合理的进行触键,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曲子的艺术魅力。
结语
钢琴作品《浏阳河》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演奏者要想完美的进行演绎,需要掌握一定的触键技巧,在演奏时还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根据曲目旋律的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弹奏速度以及触键力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