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作品中的环境通常都是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环境三个层面来展开的,能够为小说后续故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得读者对小说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总之,不论是哪一层面的环境描写,在优秀文学作品中具有的神奇魅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对鲁迅作品中环境描写的赏析,不论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还是对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拓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环境描写
在小说作品中,社会环境能够为小说情节铺展提供一定的历史背景,是全部社会关系、特定历史阶段的整合,对小说人物性格、命运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鲁迅的作品通常会蕴含一些比较复杂的思想内涵。比如在《狂人日记》中,就以“吃人”为写作核心。历来的评论都是从礼教这一层面开展的,以此将社会制度、道德评判具有的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出来。很多人在评论鲁迅作品时,都强调其作品中描写的很多问题都非常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狂人日记》这一作品,就是将揭露礼教吃人来视为写作中心思想,有着非常深刻的寓意。所以,之后很多人都提出其文章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多意性,基于一些象征来引导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此来突显、增强其一系列描写的批判性。其实,不论是人对人肉体方面的食用,还是对封建礼教的引申,可怕程度是相同的。二、自然环境描写
作为小说环境描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既可以将人物内心世界反映出来,也能够为小说情节渲染气氛,同时也能够在不同层面为小说人物的行为、成长提供有利条件。通过阅读自然环境,读者也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性格特点,以及身世经历,以此来发挥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鲁迅的小说就善于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为人物构建更适合的空间,给读者生动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发生的变化。同时,读者也能够对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遭遇做出深入了解。例如,在《在酒楼上》这一小说中,就对雪做出了描写,“白皑皑”的雪,“赫赫的在雪中朗的如火的山茶花”。从表面上来看,其描写的好像是自然环境,但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背景的嘲讽、批判。“白皑皑”的雪是背景,然后,引用如火的山茶花对知识分子饱经风霜、性格孤傲的精神做出描写。在小说中,鲁迅就引用了象征手法来有机融合了人景,从而呈现出更理想的艺术效果。
三、人物环境描写
在小说创作中,人物环境描写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通常是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活动场所的描写,相比于社会、自然环境来讲,人物环境描写大多比较具体。所以在进行人物环境描写时,需要在适合人物身份、性格以及相关事件的设定投入更多精力,以此来更鲜明地为读者呈现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局。例如,在小说《孔乙己》当中,作者就对鲁镇的咸亨酒店进行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贫富阶级悬殊的社会,给孔乙己提供了适合的活动环境。基于这一典型环境,清晰地划分出了短衣帮与穿长衫者的差异:短衣帮的人生活得很困难,只能站着喝着四文铜钱的酒;而穿着长衫的人则不同,到店里后,可以坐着享受美酒,且还能够搭配菜肴。酒店掌柜对两者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对前者的态度非常恶劣,且满脸都是鄙夷,而对待后者,则始终是笑脸相迎。通过这种对比描写,作者生动地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其实,咸亨酒店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光顾这一酒店的人,大多是下层阶级的劳动人民,但这类人之间是不存在所有的爱护、同情或是理解的,表现出的只有挖苦、势利。即使都是同类人,对待孔乙己仍是千般为难、百般奚落,在刚刚迈进酒店的时候,孔乙己便受到了诸多讽刺、挖苦。而对于这种奚落、畏难,孔乙己没有给予反抗,或是表示出某种不满,或许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又或是已经屈服于这种生活,心里已经满是绝望。总之,在鲁迅的作品中,其通过环境描写,引导读者从不同层面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读者在小说中看到的其实也是一个个现实的社会。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鲁迅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的深入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到,在文学创作中,环境描写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成功的环境描写不仅有助于良好小说氛围的营造,也能够促进小说真实性、艺术感染力的显著增强。另外,小说主题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突显,促进作品思想境界的不断拓展。若忽视环境描写,会导致小说出现残缺,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