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0379
李桂凤

前言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既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去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并且有分工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表达与交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科学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构建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展开。教师在为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地划分。教师还要保证小组间的公平性,使小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达成良性的循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分配角色,发挥学生的特长,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将自己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地发挥。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走下讲台,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比如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个体探究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小组学习。因此,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地展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陶罐和铁罐》这节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主旨,同时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充分显现学生在显现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依据问题进行交流。面对他人的奚落和嘲笑应当怎么做?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应该怎样正确看待长处和短处?大家应该做怎样的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挖掘寓言故事的内涵,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样的小组合作合作交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合理选择合作内容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科学地为学生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为学生选择的内容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难度要适中。若是为学生选择的内容过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若是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则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所以,在为学生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而且不会产生对过于困难知识的逃避心理,达成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

五、提供学习时间空间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深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被广泛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依旧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教学内容的顺利达成,由于时间关系,小组学习的成员不能都参与到讨论合作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学生才会在合作交流中畅所欲言,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意识对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地选择合作内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