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够流畅,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或需求不能被学生恰当地表达出来。再加上学生在上学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表达方式和技巧,便于后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学习氛围
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息息相关,在学习语文学科相关知识时,尤其语言表达教育,受到学生生活环境的影响极为深远。一些学生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流亲近,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学校学习中,家长、教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与该同学交流,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相较普通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强,口语表达也比较完整,当自己内心具有一定需求时,也能够用恰当得体的方式向外界表达,因此,这样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1]。但是,还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等原因,表达能力较差,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情绪或想法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往往用表情或是肢体动作表达自己,这样的学生通常被认为开智较晚并且情绪易受波动。两种学生的比较可以看出性格外向、与人交流较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发展,通过长时间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一篇课文引入教学,让学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朗读该课文,并且在朗读完成后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将自己从该课文中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或感悟写到本子上,或者在自己脑海中进行语言组织。然后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将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表达过程中尽可能地脱离手稿,通过自己的记忆表达。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口语发音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依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2]。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其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具体可通过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师开展语言表达课程时,课堂开始前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段动画片段,让学生从动画片段中选择一个对该人物所说的台词进行模仿和点评。当学生选择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为何选择这个人物?是否可以模仿这个人物的语气重新说一段话?能否选择该人物的一句台词进行仿写?”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迅速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便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利用动画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通过对动画中人物台词的模仿等形式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情景式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进行情景式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一些视频片段,让学生续写故事或根据图片内容创作故事。学生在续写或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提升,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将创作的故事演绎出来,形成学生自编自演的课堂形式,学生会在自己扮演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逻辑不通或病句,从而及时改正,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严谨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将班级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小组学生完成续写故事任务,有的小组学生完成创作故事任务,然后由小组成员来扮演故事中的任务。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其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3]。
四、组织教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在组织小学低年级语文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教学活动可以使得小学生从活动中发现知识,并从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尽量组织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完成的活动或者益智类的小游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班级之间的凝聚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成语接龙、按偏旁写字等形式的游戏,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游戏中来。以按偏旁写字为例,两个小组分别以抽签的形式抽取偏旁,小组内的学生将包含该偏旁的字写到黑板上,两个小组轮流写,最先写不出来的小组失败。这样的游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并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最终完成比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为班级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教学,从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适合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与教师或同学多交流,从日常交流中提升表达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