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非遗视角下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1020
梅芡菱

  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个性及历史。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摆手舞面临传承危机,亟须各方力量进行抢救保护。

一、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保护难点考察

1.政府重视不够

政府的行政权决定着摆手舞的发展。近些年,政府为了打响酉阳“摆手舞之乡”这个名号,的确做了一些工作。但个别政府官员对民族舞蹈艺术的了解不深入,对其现代价值不了解,文化传承的意识也不强。尤其是现如今各个省市鼓足干劲一心发展经济时,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更是无暇顾及了。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开中就可以看出,酉阳政府目前着力发展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视虽然有,但对比其他方面的投入只是略微提及。其中对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少之又少。在酉阳地区内外人流密集的地方,酉阳政府也投入了大笔资金在文化旅游宣传上,“最美桃花源、酉阳桃源”等的宣传都仅落在旅游景点上,对于摆手舞却是只字未提。这使得“酉阳——摆手舞之乡”“酉阳摆手舞文化县”的标语全都流于形式,位置尴尬——说起来重要,行动只有口号。

2.群众基础薄弱

摆手舞作为一个民族舞蹈大多数仅在土家族之间流传,外界人士大多只是图个新鲜,对其进行学习和深入了解的较少,群众基础仍很薄弱。摆手舞要想跳出少数民族的局限进行扩展,难度大且成本高。不仅对外如此,土家族本族人民内部情况尚不乐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土家人外出打工和谋生,每每回乡都带来了新奇、时尚的娱乐方式。摆手舞变成老年人的消遣广场舞,青少年对传统摆手舞文化的兴趣渐失,跳摆手舞的氛围减弱。

二、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土家人缺乏民族认同感

土家摆手舞遭到破坏、受到威胁其实由来已久。为巩固其政治权力,清朝的封建统治者重新组织了土家族的统治。土家族“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入侵使得土家族的本土文化的发展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土家人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了。目前已很难在酉阳大街上看到穿着民族服饰、讲土家语的土家人了。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酉阳土家人缺乏民族认同感,对自己的民族舞蹈没有深刻的理解,他们不明白舞蹈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无法将这一“活态文化”完整地传承下去。

2.社会发展迅猛,生态环境变化巨大

如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口流动性的增大打破了人们既定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文化基石。此外,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开始涌现,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标准受到挑战。在此环境下,对于摆手舞原有的保护及继承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必须适时地做出调整和改变。在进入21世纪后,大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加注重文化商品及活动的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等。此外,多种方式的娱乐消费活动中,人们对于舞蹈活动的选择愈发冷落。由此,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重新吸引大众对于摆手舞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一项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和保护的重点与实施路径

1.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和保护的重点之处

(1)完善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

  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文化形态是特定群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表现。它的发展和保护不能靠强迫来固定。土家族的摆手舞亦是如此,其只能在动态的活体继承中得到保护。传承人作为摆手舞传播的桥梁和推荐,完善对其的保护是摆手舞得以延续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仅处起步阶段,对其保护和传承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能给传承人带来物质利益。此外,传承人大多生活于落后地区,大都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精力去创新摆手舞及考虑传承人的培养问题,大大限制了对舞蹈的传承和保护。

  (2)加强民族意识,吸引公众主动参与

  摆手舞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土家族摆手舞源于民间的劳动实践,它依赖于土家族人民自身的生存,深深地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由此,对于其的传承与保护,主要取决于土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此外,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引导,其工作的重点是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更多群众的关注和扶持,摆手舞的文化内涵才能为人所理解。否则,失去了群众基础,土家族的摆手舞就变成了一棵无根的树和一汪无源的泉。

2.传承和保护的实施路径

(1) 发挥传承人的主体作用

  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仅要关注这个文化本身,更要重视文化的传承人,尊重其创作成果,改善其创作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威信。对于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要着重于对传承人的保护,有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从而让传承人全心全意致力于舞蹈的创作和传承。

  (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中,政府应做好组织协调各部门、建立专门负责机构和提供资金支持的工作。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耗时多、工期长,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相应的系统工作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保护对策;把对舞蹈的保护和传承纳入干部考核工作,建立国家级文化保护中心或研究所、建立文化馆;抓好工作模式,督促基层做好传承工作;组织聘请优秀的舞者和专家,介绍舞者的保护政策、方法、标准和规范,掌握舞者的保护和传承知识。此外,政府还应为舞蹈的保护和传承设立专项项目基金,收集整理资金信息,培养传承人,专事于摆手舞的传承和保护。

  (3) 引入高新技术数字化保护

  动作捕捉等高科技手段,可以为摆手舞传承人记录、保存动作、音像、建立三维数据库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整理、利用和保护遗产资源的效率。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将其数字化,可以保护舞蹈的传承。数字化制作后的舞蹈展示是将虚拟地理环境和绑定的舞蹈人物融入到虚拟环境中,从音乐、伴奏等多方面互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记录和保存舞蹈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再现舞蹈场景,使民族民间舞蹈在三维动画和人机交互中获得更广泛的交流渠道。

  在当下这个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对于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不仅仅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凸显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充分发挥传承人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学校推动作用,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重视和保护土家族摆手舞,使土家族“活态文化”得以振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