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分析与表演设计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1023
覃兰叶

一、《幽兰操》词曲内容分析

《幽兰操》中歌词部分是根据韩愈创作的诗词《幽兰操》(又称《猗兰操》)进行了艺术加工改编而成,再由最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之谱曲。

  《幽兰操》又称《猗兰操》,是著名诗人韩愈所创作,原为古琴曲。“操”,指琴曲名称及演奏技法。孔子所作的《幽兰操》是他在周游列国、未得重用而壮志未酬时发出的深深感叹。继孔子之后,一千年后的盛世大唐的诗人韩愈亦是仕途不顺、历经苦寒,偶然间读得孔圣人的《幽兰操》,不禁感慨,便借由《幽兰操》抒发自己内心世界,歌曲《幽兰操》便由此而改编。歌词中的深意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平和的心境去面对人生。

  《幽兰操》旋律舒缓有度、抑扬顿挫,犹如当年孔子有感而发时的情景再现。赵季平先生通过自己的古诗词音乐风格旋律,及把对圣人诗词的理解传递给广大群众。这首古曲新唱的作品深受民族女高音歌唱家青睐, 以单一的钢琴伴奏与人声有机融合,即可品味出这首艺术歌曲的韵味。

二、《幽兰操》曲式分析

《幽兰操》乐曲属于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根据划分为三阕的歌词也可看出,全曲呈现出“A——B——A’”的结构。该乐曲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其风格模仿古曲,犹如古琴曲般悠扬,乐曲为g微七声调式,速度缓慢自由,乐曲整体以44拍节奏为主,到了再现段落六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出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中间大跳音程较多,恰似戏曲风格呈现出散拍子以及戏腔。

  A乐段为第一阕,结构属于同头换尾的模式,乐段属于依字行腔,旋律音基本都是一字对一音的创作方式。第一阕中的“兰之猗猗”几个字,按照朗诵的语气重音来处理,而此时的钢琴伴奏以琶音为主,模仿古琴刮奏弹出古曲的韵味,为后面的叙述做引子。每个乐句的开头都是大跳音程,但到尾部又是平稳级进旋律线起伏不大,多为上下级进旋律进行,这两句旋律的方向不同。

  B乐段为第二阕。乐段共分为两部分。第一段的前两个乐句“文王梦熊,渭水泱泱”与“采而佩之,奕奕清芳”两个乐句的旋律基本保持一致,节奏也基本相同,旋律线开始拉长,旋律音多集中在高音区,因此演唱者的情绪也开始调动起来。这是整首曲目音乐旋律中运用变化音最多的片段,乐曲意在将众人带入孔子起伏波动的内心状态。

  再现段落A'乐段,为第三阕,这段旋律与第一个乐段“兰之猗猗”首尾呼应,但在结尾处略微改变为二度的级进上行。节奏节拍上也随之变化,增加了六拍子拍,改变了原有的44拍的节奏形式,拉长了乐曲的时值。在乐段的最后结束在主调的主音g上,完全终止。

三、《幽兰操》演唱表演设计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重新演绎,除了保护传统文化这一初衷外,还要在演唱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诗词歌曲创作中把戏曲和古曲风格的唱法融入民族的演唱技法,增加现代声乐艺术元素,使当代的听众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精髓,更能从中感受到声乐多重演唱的艺术魅力。

1.咬字演唱设计

《幽兰操》作品演唱时,首先要对谱例有着清晰的、全面的分析与了解。该曲子行板速度,曲风为古典曲风,在演唱时应尽显悠扬之感。《幽兰操》在创作时依字行腔,乐曲大部分为一字一音,故而在演唱中要注重咬字,以气息作为支撑,辅音辅佐元音。中国汉字讲究字正腔圆,在演唱时更需注重长音的归韵。

  《幽兰操》要求演唱者不需要大张大合,不管演唱者的内心希望抒发多么强烈的感情,都要表现出有一种空谷幽兰、淡然自若的古曲的吟诵感。第一阕A乐段中第一句“兰之猗猗”的“兰”为上行四度跳跃,气息要保持平稳,不能跟着音高一起向上浮,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喉部不能使劲,音量与气息的使用的大小要保持一致,这样的情况还有乐曲的第二阕B乐段的开始“文王梦熊,奕奕清芳”的“奕”,在遇到演唱一字多音时,要保持气息和上腭的抬起。

  第一阕A乐段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幽幽”这两个一样的字,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需根据歌词意境这个两个字要使用相对弱声处理。在气息的支撑下,利用横膈膜的张力气息控制住,与此同时运用面罩唱法把声音放在的自己的兴奋点上,上腭积极咬字。同时注意第二个“幽”字有两拍,在行腔的时候要咬住“ou”母音不能松否则就会影响弱声的处理。“其芳”的旋律音正好在女高音演唱时的换声点,所以在演唱“其”的时候要利用“?”母音依字行腔同时借鉴戏曲中唱腔做到声音圆润音色统一。

2.表演动作设计

《幽兰操》歌曲旋律在演唱时舒缓有度、似吟似颂、抑扬顿挫,仿若能体会当年孔子有感而发时的壮志难酬之感,一如孔子为求赏识而周游列国的情景再现。以单一的钢琴伴奏与人声有机融合,即可品味出这首艺术歌曲的韵味。故而,在肢体上不需要很多细腻的小动作,整体风格大气、古朴,在演唱时些微加些手势或者不添加动作皆可。

  艺术歌曲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诞生并传播,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艺术歌曲是诗歌音乐,以其高品位、高情趣、优雅、含蓄成为艺术领域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题材。演唱者在演唱时大都不添加大幅度的手势动作,在演唱时身体略微随着呼吸律动,给人一种静谧之感。因而,笔者认为,在《幽兰操》这个作品的处理上也不需要加很多不必要的动作。

  乐曲始于中高声区,其旋律张弛有度,前紧后松。在演唱时可仿若叙述一般,着重声音位置的统一,不需要大开大合的肢体动作,随着旋律轻微抬起一只手即可。在乐曲第二阕高潮部分可加一些手势太增加演唱的兴奋度。这一乐段的前两个乐句“文王梦熊,渭水泱泱”旋律线条开始拉长,旋律音多集中在中高音区,因此演唱者的情绪也开始调动起来。随着演唱的进行,表现出作者内心踌躇满志、渴求君王赏识之情,以此达到了一个高潮。为调动歌唱的积极性,可在演唱时双手呈向外开放,不需要像演唱地方民歌之类的地方小曲儿一样手作莲花状,双手自然并拢即可。

  一首完美的诗本和旋律有机结合在一部艺术作品之中,使整体更富有张力与表现力。含蓄内敛正符合中国人的特质,华夏文化思想的鼻祖孔子对美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在演唱《幽兰操》时要先了解孔子的处世之道,我们一旦站到台上,我们更要彰显的是孔子本身,需要注重内涵的体现,对孔子的著述的解读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演绎歌曲本身。

总结

我国古诗词历经千百年,古人吟诗作赋,以诗歌寄情,传达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特有的精髓,所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对演唱者的要求甚高。不仅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有足够的气息支撑,又要在演唱时注重弱声唱法,有较强的控制声音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还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于曲目有着颇深的研究,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内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