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一本绽放生命之光的书,照亮癌症患者前行的路——读《无癌人生:生得幸福,死得安详》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1988
杨 莉

  通读《无癌人生:生得幸福,死得安详》(Well-Being and Well-Dying,Cancel the Cancer)中译本,书中“行业中的知识和经验不应局限于行业本身受益,应该将这些知识以更加简单适用的交流和理解方式为普通消费者所用”的理念让我深以为然。这是一本适合癌症患者和毫无医学背景的人阅读的癌症科普书,其可读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作者、形式、内容和情感。

  作者是新加坡著名的生命科学家Min Young Lee博士。Lee博士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并获得毒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化学毒理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也曾任职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之后又先后就职于宝洁公司、美国CMIC公司、韩国企业集团,曾在韩国大学生命科学系担任兼职教授6年,目前是美国SFJ制药集团亚太区总裁。作者深厚的科学专业背景,丰富的临床和药物研究经验,是这本卓越的科普书诞生的基石。

  形式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全书标题级别很少,每个标题都是对读者疑问的回答,顺着读者的思维来解说专业的医学知识。简化内容层次的目的是将内容细分。例如,作者用了6个标题描述“毒理学”和“毒性物质”,最后一个标题中的“Onco先生暴露的毒性物质”正是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正在遭遇的癌症风险因素。读完前两章,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读者对“毒性物质”也会有清晰的认识,可以筛选和避免接触身边的“潜在毒性物质”,预防癌症发生。

  内容非常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癌症相关内容时绕过铺满了专有名词的“大路”,改走通俗易懂的“小径”,有选择性地传递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非常重要的医学信息。对于癌症的发病原因,作者说:“癌症不是由外部癌细胞侵入人体后引起的,而是由于基因突变,在内部由不可控的细胞分裂引起。如果身体免疫系统强大且功能正常,基因突变可以被逆转和修复,只有在无法逆转和修复时,人体才容易患癌。”关于癌症的结局,作者说:“癌症后就像其他疾病一样,一些患者可能被治愈,一些患者可能会带癌生存多年,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面临早期死亡,这取决于他们的免疫系统状况和健康状况。” 诸如此类解答几乎贯穿全文,指导性地回答了所有癌症患者都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癌症就像墙上映射的巨大怪物样的影子,总是先从精神上征服人的求生意志。漫画书《滚蛋吧!肿瘤君:我与癌症斗争的一年里》中,满头乌发的妙龄少女“熊顿”在接受化疗后成为一个光头、苍白、瘦弱的典型癌症化疗期患者,她却始终保持着斗志昂扬和乐观幽默。作者建议医院对癌症患者进行疾病和心理的双重治疗,以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积极的心态将成为癌症患者应对癌症相关情感困难和精神痛苦的起点”。

  很多人在评价影片《我不是药神》时都提到了药物开发的成本问题。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一种特殊癌症治疗途径——临床试验,就是药物开发过程的最后阶段。临床试验的目的是制药公司评估新药的疗效并研究新药对参与者(即受试者)的毒性反应,一般是安全和有益的,且不需要患者支付试验药品的费用。阅读本章节后,癌症患者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否选择参加医生推荐的临床研究项目。

  本书的评论员Robert DeBenedetto说:“我赞赏作者的勇气,他说出了许多人不愿意听但有必要听的话。”作者不仅讲述了癌症的科学,也将一些超越科学范畴的癌症治疗相关内容传达给了读者,包括过度医疗、临终关怀、死亡反思等。过度医疗目前是全球性的医疗问题,有调查显示,美国有超过九成的医生存在过度医疗的行为,在我们国家,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每个人一生中面临的最困难的决定是我们如何为死亡做准备。”相对于西方国家对“死亡”的态度,我们国家的人们比较保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慢追逐未来的脚步,转而关注当下的生活质量,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代表着生命最后阶段的医疗和人格尊严。对于终末期癌症患者来说,作者认为保持最后清醒的意识比保留只会呼吸的身体更加重要。希望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更多人理解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科普书。希波格拉底誓言中说:“我将牢记尽管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医生本人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及理解有时比外科的手术刀和药物更重要。”盲目推崇技术至上是现代医疗领域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之一,导致治疗癌症时过于追求新技术和治愈率,过分关注疾病而忽视了病人本身。对新发癌症患者,作者说:“请不要过于担心,如今确诊癌症不再等同于被判死刑。” 在“癌症患者的痛苦”一节,作者说:“癌症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通常会因恐惧和压力而陷入困境,面对医生时常因对疾病了解太少而感到无助和绝望。”这些感知我心的安慰和理解正是当下医疗领域集体缺失的一种人文态度,也是患者的内心呼吁。

  当面对生命的选择时,我们难免彷徨、无助,Lee博士用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我们温情指点关于癌症患者延续生命和面对死亡时的迷津。但愿这本书可以成为癌症患者抗癌路上的指示灯,使人们能够平和地面对癌症,有效地应对癌症,用有限的生命,收获无限的幸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