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北人爱喝酒。喝酒的由头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帮工喝酒,随礼喝酒,杀猪喝酒,小子结婚喝酒,姑娘出嫁喝酒,老人去世喝酒,孩子考学、参军喝酒,老人祝寿喝酒,盖房子上梁喝酒,朋友聚会喝酒,亲人团聚喝酒,老友分别喝酒,夫妻离散喝酒,等等,掐指一算不下上百种。无酒不成席,有席必喝酒。就是平时没事,哥儿几个凑在一起,炒几个小菜,乐和乐和,喝上两杯。似乎不喝酒,过日子就如炒菜不放酱油葱花,没滋味,生活就没盼头,没乐趣。
酒如其人。东北人性格粗犷豪放,喝酒也豪爽大气,痛快淋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男人们,找个理由凑在一块儿,谁花钱是小事,下酒菜好赖也不重要,关键是把酒喝好。酒桌上有人提议,喊一声“干杯”,酒杯叮当一碰,吱溜一声,半杯或一大杯白酒下肚,气不喘一口,眼不眨一下,这叫胆量,东北人把这种喝法叫抓杯见底。现在生活好了,姐妹们也经常凑在一起下馆子、吃大餐。提起喝酒,谁怕谁啊,先用小杯子喝酒,觉得不过瘾,就小杯换大杯,大杯换大碗,一定要喝得过瘾,把感情喝足喝透。多年前有一次,我到一个乡镇检查工作,中午留我喝酒。酒桌上有几个大姐喝酒喝潮了,就用水舀子喝白酒,那阵势,就像演电影儿,我的妈啊,没吓死我,以后再也不敢和大姐拼酒了!
东北人喝酒有所谓的“四怕”,即梳小辫的、红脸蛋的、揣诊断的、吃药片的。梳小辫,小女生;红脸蛋,大姑娘、小媳妇;揣诊断、吃药片,患者。你可别小瞧这些人,有的酒量惊人,你拼命喝也招架不住。所以,和东北人喝酒,假如你不能喝,没有酒量,就别硬逞强,否则把你喝尿裤子,你可就糗大了。
南北方地域不同,饮食习惯有别。我和南方的朋友吃过几次饭。吃鱼,我们吃红烧、糖醋、油炸,他们吃清蒸、喝鱼汤。喝酒,就更不一样,我们喝白酒,他们讲究保健养生,品茶、喝啤酒;我们喝酒用饭碗,他们用精致的小杯子;我们喝酒讲究一口闷、抓杯见底,他们则是慢慢悠悠、不慌不忙、细水长流。
东北人喝酒,一点儿都不寂寞,有地道的小酒嗑儿做陪衬和点缀。酒桌上有说有笑,觥筹交错之间,面红耳热之际,小酒嗑儿就一套一套顺顺当当地溜达出来了。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一点点,感情厚、要喝透,感情铁、喝吐血。东风吹、战鼓擂,稀里咣当谁怕谁!就因为有这自编自演的小酒嗑儿,这酒才喝得热闹,充满情趣和味道,千杯万盏也不醉。
东北人酒桌上喜欢唱歌。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席间,有人提议,让谁谁吼上一曲助兴。说唱就唱,一点儿都不推辞,以前唱《祝酒歌》,现在时兴唱《一壶老酒》。一呼百应,一致鼓掌。一人唱,众人和,唱者舒心,听者过瘾。可是,唱歌可以,这歌曲可不能白唱,必须痛快淋漓地干一杯,谁也不能放赖,这酒就喝得更来劲儿了。
东北人做事很简单,体现在喝酒上也一样,不拘场地,不拘饭菜。喝酒,可以在家中的热炕头儿上,也可以在夏季的庭院树荫下,还可以把吃饭的地点移至山间水畔。吃什么呢,或吃东北杀猪菜,或吃烧烤羊肉串,或吃粉条子炖猪肉,小鸡炖蘑菇。有时喝酒的菜肴很简单,就是一盘毛豆、一碟花生米或拌家常凉菜、猪头肉拍黄瓜。场地和酒菜真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把酒喝好。有人开玩笑说,东北人就是嗍啰(吮吸)洋钉也能喝半斤酒。这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也真就是这么回事。
喝酒喝厚了,耍钱耍薄了。喝酒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把感情喝浓厚了。酒杯一端,酒嗑一唠,半酣半醉半醒之间,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语,这话语比烧酒还醇厚,句句打动人心。平时有什么过结、怨恨、矛盾、猜忌、怀疑、苦恼、委屈、憋闷,都在这酒水里渗透化解开来。于是眼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互相拉着手,拍着肩,泪眼迷离,哥们儿长哥们儿短地叫着,心和心就贴到一起了。
二
无规矩不成方圆。东北人喝酒讲究尊卑长幼,长者、德高望重的人或领导要坐在正位,按辈分和地位高低依次排列。满酒的时候也要按长幼、尊卑座次依次进行。满杯酒、半杯茶,敬酒要面带微笑、热情洋溢,使出浑身解数,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把酒倒下去,让接酒者心情舒畅,乐于接受,不挑礼,没怨言。
万事俱备,下一步就是张开嘴巴开喝。召集人或请客的人,首先要讲几句祝酒词,也叫开场白。围绕这次请客,说一段话或编一首诗。我们有一个“浪漫夕阳红”跑友圈,经常聚会,轮到谁请客,都喜欢去当地一家叫“郁金香”的饭店安排酒菜。有一次请客,我是这样说的开场白:“今天很高兴和各位跑友聚在一起,周末相聚郁金香,薄酒素菜请品尝。黄金有价情无价,每天快乐又健康!”说完,与座者一致鼓掌。我提议“为了我们的友谊干杯”,大家碰杯,一饮而尽。然后,大家边吃边聊,聊身体、聊运动、聊家庭、孩子和老人。
东北人热情好客,席间还有劝酒的礼仪,就是每人都要提议喝一杯。遇到有特殊感情的人在场,两个人或几个人还要单独碰一杯。提议喝酒的人站起来,说一段话,然后,很爽快地把一杯白酒或啤酒一仰脖喝下去,我们管这叫“打样”。劝酒的人一饮而尽,其他人也不在话下,一口喝光。
在东北,还有鱼头鱼尾酒的说法。如果饭桌上有一道鱼宴,盘子里的鱼头、鱼尾对准谁,谁就要先喝一杯。对准鱼头的人,要用筷子把一个鱼眼珠子挑下来;对准鱼尾的人,要把一半鱼尾夹下来。他们把鱼头、鱼尾分别送给一个在座者,然后,几个人共同快乐地喝一杯。总之,弄出一个名堂来,大家多喝一杯酒。
喝酒喝到兴致,就会掀起高潮,就是所谓的喝潮了。人们往往会划上两拳。划拳,就是手、嘴配合,两个人面对面,谁喊出的数字与伸出来的手指数相符,谁就赢了,对家就要罚酒一杯。最常见的划拳令是:“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全来了。”划拳者吆五喝六,旁观者跃跃欲试,酒桌上的气氛劲爆火辣。
在酒桌上,为了活跃气氛,人们往往还会抓纸条、表演节目。我们聚会,都搞这些名堂。写纸条是我的独创,也是我的长项。每次聚会,我都事先了解一下到场人的姓名、职业、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然后,我分别给每个人编写一首打油诗。节目里再穿插一些笑话、趣闻、绕口令、独唱、合唱之类,气氛好,酒兴浓,心情爽,效果佳。所以,凡是大型的聚会,我都要写好纸条,带在身边,在酒桌上派上用场。有些人知道了我这个特长,同学聚会什么的,也请我给写纸条。我也乐此不疲,愿意推波助澜,锦上添花。
一说东北人喝酒,都说东北人海量、厉害。东北人喝酒自古就有传统,加之东北人性格豪爽、爱面子、有胆量、不服输,宁可身体遭罪,不让脸面无光,不让自己丢面子、失身份、掉链子,所以,东北人敢喝酒。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喝两盅,也培养孩子喝酒。孩子还在襁褓里,就用筷头子蘸酒给孩子嗍啰(吮吸)。等孩子长大了,鼓励孩子喝啤酒。在这种气氛和环境的影响下,东北人的酒量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三
东北人喜欢喝名酒。尤其是那些有钱、有身份的人,摆阔气、讲排场,下饭店或朋友聚会,都喜欢喝茅台、五粮液、水井坊什么的。
东北人喝酒经常换品牌、换口味。有时还和自己的喝酒意图结合起来,很有意思。生活富裕了,喝富裕老窖;招待宾朋,喝孔府宴酒;兄弟拜把子,喝五义和;想找老伴,喝北京二锅头;家中办喜事,喝金六福;感悟人生,喝舍得;不想活得太累,喝小糊涂仙。而且,越喝,酒瓶子越小,先是喝大瓶一斤装的,后来换小瓶半斤装的,再喝口杯二两半。一直到后来喝饭店自己泡制的散装人参酒、枸杞酒。口味随时变化,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可是不管你喝哪种酒,喝多了都醉人。于是,有人喝酒喝聪明了,注重品位和养生,开始喝养生酒。后来,又兴起喝自酿的葡萄酒。秋后,东北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筐筐的山葡萄,那就是每家每户酿制葡萄酒的原料。据说这种酒可以软化血管,延年益寿。
酒大伤身。东北人也不是铜头铁臂、钢筋铁骨,一样扛不住烈酒的熏泡。我有个朋友,逢酒必喝,喝酒必醉。有时,喝着喝着就打蔫,趴在酒桌上不能动弹,或蹲在饭店门口呕吐,然后回来再接着喝,再吐。这样,身体能好吗?
严格地说,我也不是合格的东北人,我不能喝酒。我觉得,喝酒还不如喝药,喝药能治病,还有药香味,喝酒损伤身体。其实,我以前也能喝点,白酒喝过半斤。记得多年前有一次下乡,那个地方喝酒很野蛮,土匪喝法,先喝酒,再吃菜,一口气掫了3瓶啤酒,没等吃菜就把我喝蒙了,返城途中呕吐三次,翻肠倒肚的。我最多喝过4瓶啤酒,睡了一下午,天黑了,我起来穿衣服去上班,我老婆看着我直乐。因为喝酒,我的胃总不好,吃了很多中药。后来,我想开了,身体是自己的,其余的都是别人的。喝残喝死,不能工作,老婆跟人家跑了咋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