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先生今年一百岁——谈周退密和他的手札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2849
文/张瑞田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先生今年一百岁
——谈周退密和他的手札

  XIAN SHENG JIN NIAN YI BAI SUI

  文/张瑞田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周退密致张瑞田手札》是先生2011年寄给我的,此札赓续传统,“萧然下笔,即事成韵,如天未道人,风神隽远。每拈一二,味赏不能自己。”的确,周退密的手札恪守古法、文书通达,甚至无一字一词的瑕疵,堪称文辞、笔致相映成辉的典范。到上海,自然要去周府拜访,尽接謦欬。周退密先生的家在安亭路一栋花园洋房的三层。我踩着古朴的木楼梯,走进先生洒满阳光的家。先生生于1914年,今年一百岁。前年出版的一百余万字的《周退密诗文集》,集合了先生重要的文学创作成果。作为当代卓有成就的文人书法家,他的字法度森严,内涵深密,即使是九十高龄以后的作品,依旧昂扬、雍容,宛若仙人啸树。

  与周退密先生围坐一张茶桌,面对面地看着他,沐浴生命和智慧的灵光,踏实而富足。先生个子不高,肤色白净,目光温和、明亮。阳光从东侧的木窗逸逸而入,如轻纱披在先生的身上,有一种温暖扑面而来;先生思维敏捷、谈吐自如,听他谈人生与艺术,如同领受牧师的布道,溪流淙淙,渐渐明悟。

  去年夏天,先生让唐吟方兄带给我一本《退密诗历四续》,书中收录了先生2010年11月到2012年2月创作的诗词作品,其中有多首论书诗。我正准备就周退密的论书诗写一篇随笔。见到先生,当然想听他谈谈诗歌,说说书法。从诗韵开始,先生以他的认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格律诗要与时俱进,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不同,韵律需要宽泛。他又谈到民国南社诗人林庚白和陈仲陶,对他们的诗词创作给予较高的评价。最后先生说,诗歌是给朋友们看的,相互看看,才有意思。周退密先生以诗写心,不求闻达,正如他在《奉题沈树华“论画诗一百二十首”稿本二首》中所言,“名利场中无此人,潜修隐德信无论。凭君一管生花笔,网得珊瑚颗颗珍。”由此可见诗人的心境。

  周退密书法年,笔法精深,韵味高致,与他的诗词作品难分伯仲。如此老道、悠远的笔墨,难以在热闹的场合中见到,可谓“名利场中无此人”。不管是名利场还是非名利场,重要的是书法的品质。周退密书法的文化气息、情感表达、书写技法炉火纯青,无出其右者。书坛几位耄耋之年的“大师”的书法,的确退去烟火,但体力不支,点画凌乱,不无遗憾之处。周退密书法依旧保持了作者往日的疏朗、峻拔、方正、豪迈、高洁之气,君子之风氤氲起伏。

  周退密先生徐徐回忆自己学书的经历,从欧阳询入手,上溯二王,临兰亭、圣教。隶书从《华山碑》起笔,转至《礼器碑》,后对清代隶书发生兴趣,研讨朱彝尊、郑谷口等人的作品,力求语言的古意和风格的变化。

  周退密先生对清代隶书的青睐,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中国书法创作的重要成果,清代隶书的成就被重新认知。然而,当前泥古心态加重,一些人学书言必称秦汉魏晋,对清代书法的评价有失公允。周退密先生能够对清代隶书给予中肯的评价,说明中国书法史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头尾相承。当然,这也是周退密先生艺术理性精神的体现。

  不敢占有周退密先生更多的时间,尽管先生谈锋甚健,历史、文学、书法、收藏之信息纵横交错,裨益多多,还是恋恋不舍地向先生辞别。临行前,先生赠我一册《鉴湖影:江南书画六人展》书画集,其中有周退密两通精美绝伦的手札。我一直认为,不懂传统手札的书法家,只能算半个书法家。因为传统手札藏有中国书法的文化密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