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之二
NI CAI WU DU YU WU DU NI CAI
陈国峰
酒神节与酒神精神的本质
在古希腊繁杂庞大的神祇谱系里,至今仍然被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神灵其实并不多。最有亲和力的、始终被人们喜爱的,不过太阳神、智慧女神、美神、缪斯女神、潘神等几位而已。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就是其中一位广受人们喜爱的神。狄奥尼索斯是古代希腊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葡萄酒的美味和醉人的力量,就来自于狄奥尼索斯。据说他还能向人们布施欢乐与慈爱——我估计这是一种衍生出来的神性,因为人们能从葡萄酒中获得欢乐的快感,而处于醺醉快感中的人,通常都能表现出比较慷慨和慈爱的一面。狄奥尼索斯既然是酒神,当然也是葡萄种植之神,是佑护葡萄丰收的神,因此他也被人们看作农业之神。其实在古希腊神话里,早就有一位农业之神,他叫克瑞斯,又名克利俄斯,是十二泰坦神中的老三,职司作物的生长与收获。如果克瑞斯不高兴了,那么作物就不会有收成。狄奥尼索斯也被人们视为农业之神,这再次证明狄奥尼索斯的神话诞生应该较晚。
除了佑护希腊人的农业,酒神还佑护着古希腊的戏剧事业——这是酒神特别意味深长的一个特性。
古希腊人很尊崇酒神,特地建有专门的酒神剧场。古希腊人对酒神的祭祀有一种秘密的宗教仪式,这意味着酒神的宗教文化是一种分级文化,分为特权级别的秘密祭祀和大众级别的公开祭祀。公开祭祀就是春秋两度的酒神节,社会大众普遍参与酒神献祭和歌舞狂欢。学术界有一种说法,“酒神祭祀是最神秘的祭祀。人们打破一切禁忌,狂饮烂醉,放纵欲望。”这种说法是很粗糙的,似是而非。因为人们在酒神节上“打破一切禁忌,狂饮烂醉,放纵欲望”,那说明这些行为正是酒神文化的特征,即其文化的本质所在,那么它作为一种广泛参与的、普遍放纵的社会行为,根本毫无秘密可言——你能指望满城的醉鬼保守什么秘密呢?秘密的祭祀又怎么可能是大众参与的呢?它的实际情况显然是一种分级文化。第一层级,由享有特权的祭司们在神殿里举行秘密的(也就是愚弄大众的)祭祀仪式。然后进行第二层级,祭司宣布祭礼荣成、蒙神悦纳,酒神节开始。到这一层级时,应该具有一种文化现象,即不同社区、团体、阶层的人们,会竞相展演他们的酒神文化,比如酒神雕塑、绘画以及歌舞等等,以表达自己对酒神的虔诚崇拜。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也为了竞争以格外获得酒神青睐,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当游行结束时,进入酒神节的第三个层级,就是全城进入尽情放纵的狂欢——此时的狂欢和游行时的狂欢是不同的,它最突出的特征是放纵欲望,即在葡萄酒的刺激下,人们进行公开的性爱狂欢。
尼采认为酒神节的狂欢,是一种痛苦与狂喜

陈国峰,1962年生于辽宁阜新。国家一级编剧,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委员,辽宁省文化厅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现在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戏剧和影视剧创作。京剧《板桥三哭》获辽宁省第四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剧目奖;京剧《血胆玛瑙》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辽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文化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晋京汇演剧目;评剧《东藏圣火》获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京剧《古寺圣火》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七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话剧《水晶之心》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七届全国儿童剧汇演金奖;京剧《宋家姐妹》由北京京剧院排演并获第七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论文《琼斯皇,你能逃到哪里去?》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并获辽宁省文联第二届优秀论文奖;评论《语言的梦幻广场》获《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优秀评论奖。交织的癫狂状态。这种说法很值得推敲——为什么狂欢节会有痛苦的心情产生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欢乐的酒宴上,某位醉酒的人突然大放悲声,甚至有多人相互拥抱而痛哭的现象。这其实是醉酒之后,人的理智控制力大幅度降低,甚至情绪的洪流完全冲决了理性的堤坝,日常的克制与压抑凭借酒精的作用而被打消,积郁已久的现实悲苦浮升至心灵的顶层,人们借机做一次情绪的宣泄,所谓“借酒浇愁、以消块垒”者也。以此推论古希腊的酒神节,狂欢之后狂饮、狂饮之后狂欢,在普遍放纵松弛的氛围下,肯定会有痛哭的人,这应该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点:醉酒而痛哭的现象,并非酒神节的独有现象,甚至也不是酒神节的必然现象,这种情况其实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都可能发生。在酒神节上的痛哭或痛苦,是酒精刺激所引发的衍生现象,而不是酒神节的典型特征和文化本质。譬如一个失恋的人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他可能在欢乐的婚礼上想到自己爱情的挫折,而在美酒的刺激下失控,大放悲声。但是他的这种痛苦,仅仅只是他个人的特例情绪,并非婚礼的必然现象与本质特征。
了解一下酒神的神话内涵,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酒神文化的本质。
酒神的父亲是主神宙斯。赋予酒神这种高贵的血统,有利于提升他在诸神中的地位,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喜爱尊崇。但酒神的母亲是谁呢?这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说法,狄奥尼索斯的母亲是一个忒拜城的公主,叫塞墨勒。宙斯爱上了她,与她幽会,天后赫拉得知后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以验证宙斯对她的爱情。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威猛的雷神原形,结果塞墨勒立刻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奥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为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像个瘸子,因此他就得名“狄奥尼索斯”,即“瘸腿的人”之意。
第二种说法,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与普赛芬妮的儿子。赫拉派泰坦神将刚出生的酒神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赛米莉的体内重生。这样一来,酒神也就成了重生不死的象征。这一象征意义对古希腊人极其重要。因为冬天葡萄落叶干枯,如同死去,而若第二年春天葡萄树不能重新发芽生长,那对古希腊人而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了。感谢神,第二年春天葡萄树重新“复活”,再次结满甜美的累累硕果。古希腊人要把这一自然现象神圣化,那么酒神(即葡萄神)的复活,就成为神话的必然内容。
请注意,复活重生,亦即实质上的永生不死或不断新生,乃是酒神最重要的特征。可惜,狄奥尼索斯的苦难并未就此结束。成年后,天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据说这个疯癫的神懂得所有自然的秘密,当然更懂得酿酒的秘密。他乘坐着由野兽驾驶的四轮马车到处游荡。他走到哪儿,音乐、欢笑、歌声、狂饮也就出现在哪里。显然,这样的神灵,不但能引发人们最普遍的同情,更为人们最普遍最热切地喜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古今中外,谁不喜欢美酒?
喜欢美酒,当然就要喜爱和崇拜酒神。
毫无疑问,在现代人看来,酒神当然是人们虚构幻想出来的神灵。但是在古希腊时代,历史悠久的祭祀传统和巍峨的神庙,使心智朴素的人们把酒神当作一种真切的存在,以至于那个时代的人,已经分不清究竟是人类为自己的放纵狂欢而虚构了酒神,还是酒神给了人们幸福快乐的恩典。
在古希腊人看来,酒神节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狄奥尼索斯的诞生,然后是他的重生,然后是他在疯癫流浪的过程中发明了葡萄酒,然后是他把酿酒的秘密教给了人类,然后是人类为了感谢他,把狄奥尼索斯崇奉为酒神,并设立了酒神节来祭祀他纪念他。
但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酒神节的产生顺序却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储存的葡萄偶然发酵成美酒;然后是人们摸索出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并开始广泛生产之;然后是信仰神灵的希腊人要为这美好的东西寻找一个创造它的神灵,于是有关酒神的故事开始构思、流传、发展、融合,不同的城邦有不同的酒神故事,这也是酒神的母亲有不同说法的原因;然后是确立酒神节,在春天庆祝酒神的重生,在秋天葡萄丰收后感谢酒神的恩典。
显然,作为酒神的狄奥尼索斯,具有几个最重要的特征:一个是不断重生复活的本领与奇迹,一个是他的疯癫,一个是他的不屈,一个是他的快乐,一个是他的善良。疯癫正是醉酒的典型特征,但如果他向命运即天后的强权屈服了,那么他就不必流浪了,也不必再借酒浇愁,甚至也不会发明酒了,他当然也不会带给人们快乐,他的善良也无从体现。在古代农业社会,对神祇的虔诚敬拜是毋庸赘言的神圣义务和严肃的法律规定,在人神关系当中,人类对神祇的虔敬毋庸置疑,因此人们对神祇的要求与行为阐释(神话想象)也相应而生。在靠天吃饭的时代,酒神或其他的农业神,显然都要具备符合自然特征的神性本质,特别是要具备符合人类农业利益诉求的神性本质,所以他们都要具有重生、善良、顽强、丰饶的奇迹与能力。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对酒神、也就是对古希腊人来说,酒神降生前后的悲剧和一系列的苦难,符合古代人类的基本历史和生存现状,但是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而且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无关紧要。最重要的、这也是古希腊人最值得我们格外尊敬的一种境界,乃是他们对于苦难的乐观化解。古希腊人知道自己无法反抗大自然的规律和威力,因而狄奥尼索斯也不去反抗,甚至去推翻天后赫拉的强权,他们转而用自己的办法,借由美酒带来的快乐和狂欢,来歌颂生活,来消解现实的苦难给心灵的压迫,让自己在狂欢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释放。
对重生的欢歌和对丰饶的赞美,乃是古希腊酒神节的文化本质。
它不是对痛苦的屈服,更不是对痛苦的沉湎,当然更不是对现实与人生的绝望;恰恰相反,它是对痛苦的蔑视,是对强权的鄙夷,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对激情的张扬,是对本能的激发,是通过对欲望的放纵来享受最深层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酒神精神!
古希腊文明的繁盛,有它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温润的气候,充足的阳光,丰饶的物产,辽阔的海洋,促成了古希腊社会勇于探索、富有想象、乐观放达、尊崇知识、强调竞技和自由的民族性格。这样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本质上必然是开放的、自由的、乐观的、进取的、自信的。一个悲观阴郁的民族,当然不会充满自信,当然也不可能创造出那么丰富瑰丽的神话。特别是在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我们在它的神话、史诗、悲剧中感受到的精神本质,都是宏大的气势、高远的境界、不屈的精神、乐观的态度。
在这种精神本质的统摄下,古希腊的酒神节,怎么可能是表现他们对人生的悲观和绝望呢?古希腊的酒神雕塑,有哪一尊表现了他的悲观绝望呢?如果酒神精神不是悲观绝望的精神,那么古希腊悲剧的诞生,跟酒神节与酒神精神,又有什么关系呢?

埃斯库罗斯雕像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她的神话、哲学、政治、雕塑、绘画、戏剧、史诗、建筑、科技等等,达到了同时代世界文明的巅峰,并且后来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谓欧洲的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古希腊文明,特别是古希腊的艺术。她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润泽,也许怎么推崇都不过分。几乎历史上所有的文化大师,都对古希腊神话给予了热情洋溢的高度赞美。 想象瑰丽、气象宏伟、内容丰富、性格鲜明、情节曲折、深含哲理——这就是古希腊神话的特色。
如果说古希腊的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那么古希腊神话就是古希腊戏剧的文化源头和素材库。
古希腊神话最初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真切的“心理现实”,即他们认为神灵是确实存在的,至少对神灵的崇拜有益于古希腊社会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意识形态,所以他们在希腊境内建造了大量宏伟壮观的神庙。
古希腊神话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也有个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而所有的神话发展,都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对自然进行人格化,对内容进行合理化,对情节进行戏剧化。
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随着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同时也都伴生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人们从确信神话、崇拜神祇到逐渐质疑神话、抱怨甚至反抗神祇。以古希腊戏剧为例,最初的戏剧非常简单,甚至不能称之为戏剧,而只能称为“神颂”。戴着各种神灵面具的歌队,在神殿或剧场演唱诗人们创作的各种颂歌,它是一种高度仪式化的宗教崇拜,诗歌以对神的赞美、敬畏和祈祷为基本的内容,这就是著名的“古希腊歌队”的神圣任务。到了古希腊晚期,以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诗人(剧作家)们,他们的作品中就大量出现了对神的质疑和嘲讽的内容。从崇拜到质疑,从神圣到滑稽,从悲剧到喜剧,神从崇高的主体地位不断滑落,成为人类观照现实的文化背景,成为自然力量(特别是命运)的象征代码,而人类的主体地位则不断提升。尼采对欧里庇得斯甚为痛恨,认为他消解了古希腊悲剧的神圣与崇高,使之沦落为一种庸俗滑稽的喜剧。这反映了尼采褊狭甚至变态的历史观和艺术观。
让我们节选一段古希腊最著名的诗人品达罗斯写的《献给卡玛里那城的普骚米斯的颂歌》,看看最初的歌队演唱的内容。
雷霆的投掷者——脚步不倦的至高宙斯!
你的女儿“时光”在华彩的竖琴声中旋舞,

表现古希腊神话缪斯女神们的后世绘画
送我来为那最崇高的竞赛作赞歌。
朋友成功后,高尚的人听见甜蜜捷报,
立刻就会兴高采烈。
克罗诺斯的儿子,你拥有那习习多风的埃特纳,
你在那山下囚禁过百首的巨怪台风,
请你快来欢迎这位奥林匹亚胜利者,
为美惠女神们而来欢迎这支庆祝队伍。
这是我国著名希腊语翻译家水建馥先生的译文。很显然,歌队长期重复这样的仪式表演,在每个神的祭祀庆典上都站在那里肃穆地唱,就算演唱的都是品达罗斯或萨福创作的优美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单调自不待言,当然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于是,歌队必然逐渐开始演唱神的事迹和曲折的故事。在这样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终于有一天,一个天才的灵感和大胆尝试彻底改观了这种单调的格局——有一位叫忒斯庇斯的演员,他是歌队的歌手,他改变了歌队合唱的单一形式,以自己带有角色表演性质的独唱,配合歌队的合唱,这就是古希腊戏剧的雏形。没有文献翔实记载当时的具体情形,根据相关的资料推测,情形大概应该如此:比如歌队演唱太阳神的颂歌时,忒斯庇斯就扮演太阳神或相关的角色,用独唱的方式叙述角色的故事和心理活动,比如阿波罗追求达芙妮的故事,而歌队也同时配合他的演唱,对他所扮演的角色和故事进行评论(批评、贬低或赞美)。 后来,被誉为“古希腊戏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在歌队演唱中又增加了一个角色演员,即用两个演员表演颂神的故事内容。他们的互相问答和角色表演,大大增强了演出的戏剧性。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扮演,古希腊戏剧于是正式成型。后来,索福克勒斯又增加了第三位演员;再后来,演员的人数(指扮演角色的演员而非歌队)就根据剧情的需要而有了更多的增加。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西方戏剧形式,就这样基本确立了。

表现珀耳塞福涅从冥间回归、母女重逢的油画
学术界有一种基本观点,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节,理由是酒神狄奥尼索斯被赫拉主使的提坦巨神残忍地杀死,并且将他的尸体剁碎吃下,幸亏其中一个提坦女神心存慈悲,偷偷将狄奥尼索斯的心脏藏了起来,又交给宙斯,这才使狄奥尼索斯得以重生复活。因为狄奥尼索斯的死是一个悲剧事件,而他的死,使农作物(他最初是色雷斯人的农业之神)凋零枯死。狄奥尼索斯的悲剧不但是神的悲剧,也成为大地和人类的悲剧,那么,表现他被杀的戏剧,当然是悲剧,古希腊悲剧因此诞生。维基百科说:“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这一起源经考证证实准确,因为雅典最早的戏剧表演便出现在一年一度的酒神节上。至于这类乞求丰腴的祭神活动如何发展成为最早的悲剧和喜剧,学术界不得而知。” 还有的资料说,公元前530年,酒神祭司活动被官方批准在雅典举行,并修建了希腊的第一个剧场,即酒神剧场。
这一说法颇值得怀疑。首先,酒神节一年两次,春天庆贺酒神的重生,秋天感谢酒神赐予丰收的恩典,而不是“一年一度的酒神节”;其次,如果酒神剧场确实是在公元前 530年修建的,那么,大家公认的“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是哪一年出生的呢?确切资料表明,埃斯库罗斯出生于公元前 525年。这也就是说,当第一座酒神剧场修建五年后,悲剧之父才刚刚诞生,而他至少要再过二十年才有可能创作有关酒神的悲剧。当然,酒神的神话故事肯定早就有了,但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希腊悲剧,却是等埃斯库罗斯创建了两个演员来扮演角色之后才得以诞生。那么,在埃斯库罗斯之前,有“古希腊悲剧”吗?
如果没有,那么所谓的酒神剧场,又是为什么修建的呢?
官方批准在雅典(古希腊都城)祭祀酒神,这意味着酒神崇拜最初不是雅典的宗教文化,它是外来信仰,起码最初只是民间的信仰,并且明显晚于古希腊传统神祇信仰。直到酒神崇拜成为一种广泛的民间活动,官方才不得不接受它。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在酒神节之前,古希腊早就存在以歌舞祭祀诸神的文化形式了。我们不能想象在古希腊戏剧的基本雏形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在没有大量的酒神戏剧演出的情况下,古希腊人就不惜花费巨资修建了一座酒神剧场,等待悲剧之父诞生。
结论:或者古希腊悲剧早在埃斯库罗斯之前就已经诞生了,并且演出频繁;或者所谓的酒神剧场就不是公元前530年修建的。
另外,是不是古希腊神话里,只有酒神的故事里才有悲剧呢?

雕刻酒神头像的古希腊银币
显然不是。比如得墨忒耳的故事就很有悲剧性。得墨忒耳是希腊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之一,她是宙斯的姐姐,掌管农业的女神,给予大地生机,教授人类耕种,她也是正义女神。她与宙斯生下珀耳塞福涅,但他们的女儿却被得墨忒耳的哥哥哈得斯抢去做了冥后。因为失去女儿,她无心过问耕耘,令大地失去生机,直至宙斯出面,令她们母女可以重逢,大地才得以重生。每年的冬天就是她与女儿团聚的日子,她放下工作陪伴女儿,令这段时间不宜耕作。 显然,如果宙斯不进行干预,那么人间可就太悲惨了。得墨忒耳失去女儿,这是神的悲剧;她因此拒绝履行神职,这又是人类的悲剧。为了让春回大地,让作物丰收,古希腊人肯定会举行隆重的祭祀祈福仪式,自然也会表演得墨忒耳失去女儿的悲剧。得墨忒耳有自己的祭祀节日和神殿,而她作为提坦女神,显然比酒神的诞生要早得多,那么,为什么悲剧不能是从祭祀得墨忒耳的仪式上诞生的呢?
如果说得墨忒耳母女的故事最终以皆大欢喜而收场,因此不能算悲剧,那么,酒神死而重生,不也是值得庆贺的喜事吗?如果说酒神疯癫流浪算是悲剧的话,那么他在流浪过程中发明了美酒,他所到之处充满了歌声欢笑和纵情的性爱狂欢,这不更是喜剧性的结果吗?
当然,说这些只是在谈古希腊悲剧的演出形式问题。对于我们要谈的悲剧精神来说,演出形式只是外在的问题,而悲剧精神则是内在的本质。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古希腊悲剧的内在精神呢?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陈昌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