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手札的结构——兼谈邵燕祥的手札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 热度: 11637
文/张瑞田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手札的结构
——兼谈邵燕祥的手札

  SHOUZHADEJIEGOU

  文/张瑞田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一栋设计考究的建筑,每一个面、角,每一扇门、窗,都融入了设计者的主观意图,某一个细节更是不能缺少的,比如影壁、瓦当,他们是一栋建筑的根、魂。

  传统手札很像一栋建筑,起始、叙述、结尾,一脉相承。这又像贵族间通行的礼仪,即程式化,又心照不宣。

  手札的确是上流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东汉出现了世家大族,至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阶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原指琅琊王氏和阳夏谢氏,后来成为三国两晋世家大族的代称。他们有世代为官的,也有世代儒门,或者是两者兼顾。他们掌握国家政权,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极大的社会影响。作为统治者,不仅需要丰厚的经济实力以证自身的强大,还要倚仗高深的文化修养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种资本维护着士族的强势存在,缺少这种资本,就难以保持长久的统治地位。

  手札需要符合礼仪规范,其中包括雅致的文辞,流畅的书法。两者是手札作者文化素质的体现,是上流社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是世家大族迥异于其它的文化优势。

  手札的书写格式必须恪守“平阙式”,所谓的“平”,即在行文中遇到代表对方身份的称谓或涉及对方情况的字样,以及属于自己的行为而以对方为对象的时候,都要另起一行,与前一行第一字相平。“阙”,即“缺”,即遇到上述情况时,不另起一行,也要上空一格或两格。

  手札的结尾有“不具”、“不备”、“不宣”等字样。“不具”即指长者对晚辈,或者说是上级对下级;“不备”指下级对上级;“不宣”指朋友对朋友。

  当代手札不要求“平阙式”,对“不具”、“不备”、“不宣”也视而不见。这是现代汉语成为流行语言的结果。

  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先生的手札,是写给著名诗人宗鄂的,全文如下:“宗鄂兄:抄录二诗,不知可用否?一为干校旧作,一则司马光诗。昔行脚各地,每须写粮票,辄以此诗应对之。以其情调健康向上,符合主旋律要求也。一笑。燕祥拜。”

  手札简练,没有“平阙”,但有古意。作为便条式的手札,主要是传达世俗信息,因此,没有繁文缛节也不影响手札的完整。王羲之的一些手札,也是该简则简,该繁则繁。邵燕祥的书法精练、饱满。其中的草字恪守草法,结字完美,如“知”、“旧”、“辄”、“应”、“健康”、“要求”等。墨法也有韵味,枯墨神采毕现,如“每须写粮票”、“情调健康”等,均不输职业书法家的手笔。

  文人手札有特殊味道,鲁迅在《孔另境编‘当代文人手札’钞》一文中说:“远之,在钩稽文坛的故实,近之,在探索作者的生平。而后者似乎要居多数。因为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部分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于是手札就有了出路。……所以从作家的日记或手札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