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群年谱
SHU QUN NIAN PU
史建国

1913年
9月20日,出生在黑龙江省阿城县(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个满族镶黄旗家庭,起名李书堂。
1920年
秋,进阿城县西营小学一年级读书。受满族民间文学和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喜欢国文。
1921年
因家里无钱做校服,被学校以有碍校容为名逐出校门,失去求学权利。
1922年
入珠河县立第二小学读书。
1926年
秋,小学毕业。
1927年
以优异成绩进入哈尔滨一中学习。
1928年
夏初,转入一面坡东省特区第六中学读书。
1930年
经朋友温少筠帮助,又回到哈尔滨一中初中三年级读书。其间阅读大量中外名著。
1931年

舒群与夏青合影
被聘到航务局做俄文翻译。“九·一八”事变不久,加入抗日义勇军。
1932年
被任命为第三国际洮南情报站站长,以哈尔滨《五日画报》分销处的名义作掩护,从事情报传递工作。
1933年
参加诗人、剧作家金剑啸创建的“星星剧团”。
1934年
3月,离开哈尔滨,转抵青岛。
9月23日,被捕入狱,并在狱中创作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
1935年
春,获释。
7月,返回上海,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修改定稿。
1936年
《文学》第六卷第五期发表《没有祖国的孩子》。
1937年
同周立波一起陪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去山西前线八路军总司令部采访,其间,给朱德总司令做过四个月的临时秘书。
1938年
在武汉与丁玲共同创办抗战文艺刊物《战地》杂志。
1939年
在桂林,进行抗战宣传、创作。
1940年
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941
担任《解放日报》四版主编。
1942年
4月13日,毛泽东致舒群信,信中说:“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诸方针问题,拟请代为搜集反面意见,如有所得,请随时示知为盼!毛泽东。”
5月23日
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3年
延安 “抢救”运动,被停止工作,隔离审查。
1944年
审查结束,回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文学系主任。

舒群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请柬
1945年
“八一五”光复后,率领东北干部团第八中队进入东北。
1946年
担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
1947年
担任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副主任。
1948年
参加领导东北解放区的文艺工作。
1949年
3月24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被选为中国文联副秘书长。
1950年
担任东北文联副主席,以作家身份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
1951年
以战地记者身份,深入到朝鲜前线采访报道。
1952年
作为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秘书长,负责文联、作协的日常工作。
1953年
按照组织安排,到鞍钢深入生活,挂职兼任鞍钢大型轧钢厂工地党委副书记。
1954年,
开始创作反映新中国工业战线生活的长篇小说《这一代人》。
1955年
秋,与罗烽、白朗三人被打成“舒、罗、白反党集团” 。
1956年
到本溪,继续创作长篇小说《这一代人》。
1957年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总支发出了《关于一九五五年肃反运动中批判舒群、罗烽、白朗三同志某些思想问题的处理情况的通知》,作出了“舒、罗、白不是反党集团”的决定。
1958年
下放到本溪市,任本钢第二炼铁厂党委副书记。
1959年

毛泽东给舒群的信
任本溪合金厂副厂长。由舒群、月影、夏青创作的评剧《摆箭会》参加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演出,获编、导、演一等奖。
1960年
评剧《赵一曼》脱稿,出席在沈阳召开的辽宁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1962年
创作中篇小说《一个美国人》,长篇小说《这一代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在厂史以外》载于《人民文学》第九期。
1963年
改写《赛金花》评剧剧本,由于形势所致,未成。
1964年
又遭批判斗争,小说《在厂史以外》被批为“反党”作品。《文艺报》发表集体署名文章《资产阶级阴暗心理的自我暴露》,对舒群小说进行不点名批判。
1966年
本溪市文化局根据本溪市委部署,以“文化革命委员会”名义在市人委广场召开五万人参加的批判舒群、夏青大会。
1967年
随着“文革”深入,被定为本溪市合金厂专政对象。
1968年
被专政期间,本溪市“五七”干校第三大队派六人第五次抄了舒群的家。
1970年
被遣送下乡,在本溪市桓仁县木盂子公社蔡俄堡大队第四小队落户。
1972年
撰写《中国杂技史料》。
1973年
系统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
1974年
拒绝参加批林批孔运动。
1975年
编写《中国话本书目》,搬家至本溪市郊区牛心台。
1977年

舒群、罗烽、萧军在上海
继续编写《中国话本书目》,小说《归》初稿完成。
1978年
出任本溪市文联副主席。
1979年
落实政策,回到北京。短篇小说《我的思忆》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七期,在《当代》第三期发表短篇小说《别》。
1980年
短篇小说《乡思》脱稿,回忆录《早年的影》发表于9月24日《哈尔滨日报》副刊《太阳岛》上。
1981年
在《人民文学》第四期发表短篇小说《少年Chen女》。在哈尔滨市少年宫出席纪念30年代左联女作家萧红诞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大会,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2年
长篇小说《这一代人》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再版,在《人民日报》第七版发表短篇小说《醒》;创作纪事小说《枣园之宴》,载于《新观察》第14期。创作小说《美女陈情》。
1983年
《舒群文集》卷二《少年chen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创作的中篇小说《金缕传》完稿,在《天津日报》、《文艺》月刊发表短篇小说《合欢篇》。
1984年
短篇小说《谁说是梦》载于《人民文学》1984年第8期;短篇小说《诞》载于《人民日报》;短篇小说《胜似春光》载于《新观察》1984年第16期。短篇小说《黄河之女》发表。《舒群文集》第一卷、第三卷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5年
出席中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舒群小说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6年
《毛泽东的故事》系列短篇小说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7年
完成《中国话本书目》一书的最后撰写工作。
1988年
6月16日,突发脑血栓,住进北京协和医院。
1989年
8月2日下午3时35分,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七十六岁。
本栏目照片由史建国提供
责任编辑 叶雪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