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栏目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我们拟请几位资深的编委参与一些专栏的设计和组稿,本期由吴俊先生主持的“文学史和文学制度”就是一个首创。正如吴俊先生所言:“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而言,文学制度研究的基础尚未坚固,诸多工作仅属尝试草创;不管是个案还是宏观研究,整体水平都还有限。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既是一种限制,同时也是一种突破的机会,较之于其他相对成熟的研究方向,文学制度研究的发展前景或将更加远大。”
本期刊出的“名家三棱镜”栏目是江苏资深作家赵本夫的专辑,本夫与我是30多年的老朋友了,多年的风雨磨砺使他洞穿了世事,归隐山林应该是一个作家最成熟的标记,显然,本夫是参透了人生之况味,读他的短短四百多字的文章,胜读他一部鸿篇巨制,因为沧桑感才是作家最大的资本:“山上那片广袤的星空,日夜沐浴着我的心灵,它沉甸甸卧在这里已有亿万年,守着它,会有一种肃穆,一种敬畏,一种地老天荒般的沉静。”这才是本夫步入山林时的那份恬静与淡泊,有此心境,不愁“笔落惊风雨”!好在许许多多话语由吴秉杰和黄毓璜这两位大评论家进行深度的阐释,“大哉本夫”就呼之欲出了。
本期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那就是“当代散文研究”,作为一种尝试,我们以为近些年来文坛上的确出现了一些有特点的散文作家和作品,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关注,是本刊应尽的职责,为此,我们将会陆陆续续推出一批专题研究的文章,也期望诸位同仁赐稿。
雪莱的诗有时也并不适用于普遍哲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是,“春天来了,冬天的寒风依然凛冽!”许多事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