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山爷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故事 热度: 17470
孙丹

  

  年逾古稀的山爷,站在自家茶山上,身板如松柏般笔直。

  山爷掐了片茶芽,丢进嘴里,细细嚼着。

  “嗨,又是一个忙春。”

  望着采茶工忙碌的身影,山爷捻了捻花白胡须,乐呵呵地自言自语。

  采茶这活,累人,山爷年迈,体力不济,只能雇人。炒茶,山爷从来亲力亲为。

  这不,吃罢早饭,山爷在地上铺开几张竹席,拿起一只大竹筐,倒出昨天晒过一遍的新茶芽,边倒边扒拉,均匀晾晒。

  晌午,山爷踱到炒茶灶前,往小马扎上一坐,劈柴生火。柴是松木块,烧起来香。

  灶上嵌着炒茶专用的生锅、二青锅、熟锅,三口铁锅紧挨着,锅底锃光发亮。这是父辈传下来的,也是山爷的心头宝。

  山爷添了一把柴,火烧旺了,锅底“吱吱”作响,山爷捧起一大把鲜茶芽,双手一翻,茶芽雨点般簌簌落到锅底。

  第一锅满锅旋。山爷左右开弓,鲜茶芽在锅底和手掌之间欢快地跳跃,画出一道道美妙弧线。十几分钟后,茶芽质地柔软,颜色黄绿。

  第二锅带把劲。山爷把茶芽移入二青锅,改小火,不停揉捻,拍打茶芽,忽轻忽重。茶芽渐渐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山爷手上黏糊糊的。

  第三锅钻把子。山爷扫茶芽入熟锅,摊平,用余热烘烤。

  半小时后,出锅。那茶叶,如松针般挺直修长。山爷倒入滚烫山泉水,泡上一小杯,抿了一口,鲜。

  傍晚,山爷把炒好的茶一袋袋封进牛皮纸袋,放入冰箱存放,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喝,口感更醇和,香气更悠长。

  幾十年了,山爷的两只手让铁锅烫出不少伤疤,笑称自己有双“铁砂掌”。老伴走得早,山爷硬是靠着这双“铁砂掌”,把一双儿女拉扯大,成了才。

  如今村里其他茶农们图方便,用上了炒茶机,一天炒上几百斤茶叶没问题。只有山爷坚持手工炒茶。村里人笑山爷老糊涂,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

  机器炒制的茶叶,喝着浑身不得劲,少了点灵性,山爷觉得。

  十天后,山爷绕行十几里山路,换乘三趟公交赶到镇上,走进邮政所。

  山爷每年第一茬春茶,别人出高价也喝不着。山爷要寄给远方的儿女。儿子留学后在国外成了家,女儿远嫁外省。

  寄完包裹,已是中午。一所小学正在放午学,突然门口冲过来一名披着长发的男子,掏出一把长刀,疯狂地朝一个小学生砍去,周围的人仿佛被定了身,一动不动。

  山爷见状,大喝一声,飞奔上前,右手一把拉开孩子,左手则紧紧抓住那锋利的刀刃。男子吓了一跳,瞪着布满血丝的眼,发觉对方是个老头,发疯似地骂:“你这老家伙,不知好歹。”山爷涨红了脸,两手死死抓住刀,纹丝不动。“快报警。”山爷大声叫唤,沾了血的花白胡须随风飘动。

  闻讯赶来的民警将男子擒住。山爷这才松开双手,十个手指,血肉模糊,割断了筋,露出骨头……

  半个月后,山爷执意出了院。从医生的眼神里,山爷明白,自己的手,无法再炒茶了。

  没啥比得上孩子的性命,山爷望着绑着白色绷带的手,想着想着,咧嘴笑了,孩子们才是春天里一茬茬最新最好的茶。

  山爷慢慢踱步到炒茶灶前,眼神有些不舍:“老伙计哟,看来,咱俩都得退啰。”

  突然,背后响起拜师声:“师父在上,受徒儿们一拜。”

  山爷一转身,十几个村里的中青年汉子,齐刷刷向他行礼。

  很快,村里成立了山爷手工炒茶坊,山爷一脸严肃,站在一只只炒锅前,指导着徒弟们一招一式。

  炒茶坊的茶,一直畅销。大家说,山爷的茶,喝着才够味!

  (题图/叶旦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