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只身闯荡欧美,笔下的异域风情,追求爱情,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写出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世界,曾经勾起了我们无限的追求与神往。虽然她是一个个性气质非常独特的女作家。虽然马中欣,撰写了《三毛真相》一书,写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三毛的负面故事,但是我觉得她早已用文字征服了读者,至于她的不足,并不影响读者对她的作品的喜爱。只是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可以可以使我们透过作家这一袭华美的外衣,去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真实而平凡的人,还原其多面立体的形象。流浪、远方……似乎被剔弃了艰难困苦,是一个个美好的梦。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当我了解到余纯顺的时候,心中多了许多肃然起敬。因为我注定不能像三毛那样只身闯荡,足迹遍及许多国家,也不能像他那样有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我常常想,他从1988年7月1日开始徒步之旅,整整八年的时间都在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难万险的每一天是怎样的。我常常想当一个在媒体关注下而且注重名声的英雄余纯顺,一个是用自己的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的孤旅者余纯顺。在盛誉之下,他每天每天所做的事,其实是极其单调的:在路上,走着。走着,在路上。尽管沿途有季节的更替,有风景的变换,但是,那毕竟注定是一种无法选择气候、地理环境的孤旅,毕竟是一种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余纯顺而言,他要用这种方式来摆脱困境,来表明他的人生价值,来证明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尽管身后也有一些惋惜和议论。但是诚如他自己所引用的那句话“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我们能够记住的,是他带给我们的徒步穿越荒凉之地的韧性、万里山河的雄奇以及虚幻背后的真实,人性的复杂与单纯、人生的残酷与美好和长久的思索。”(摘自网络)。
再到后来,我知道了“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知道他于1985年7月24日下午,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身亡。一介书生的他本来是西南交大电教室摄影员,当他一次意外地发现中国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画册时,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并萌生了漂流长江的愿望。特别是当他知道美国人坎。沃伦率领一支探险队将于1985年8月到中国漂流长江的消息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热血沸腾了。他自费来到长江源头开始对长江的漂流。其实,他何尝不知道最坏的结果呢?但是,他那种炽热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精神还是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特别是那些不甘于平凡活着的人。尽管他带有憨厚、单纯的理想主义英雄色彩。
今天我为什么要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来写呢?因为三毛的作品曾经在我少女时代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梦,那就是希望踏遍千山万水。而余纯顺做了我想做而没有去做也不可能去做的事。他让人看到了,人在困境中以一种极艰苦的方式却又极坚韧的意志去寻找一种突破、超越。而尧茂书,则是以一种燃烧的激情,无悔的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我想,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在个人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未必需要像他们一样,去徒步孤旅,去长江漂流。但是,他们不甘于平淡,希望突破平凡,以百折不回的坚韧去追梦的精神,能够给我们在喧嚣中带来一种信念,使我们懂得坚守心灵的一块净土。
想到这里,我已豁然开朗。其实我不必非得去做一个背包客,而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必定是异常艰苦的。但是因为她的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所以有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同样,我们只要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那么日子也必定是过得快乐而美好的。何须去千山万水之外找寻呢?其实,生命有时就像是一场有人陪伴的孤旅,尽管有时艰辛,但是我们还是要“痛并快乐着。”燃烧忘我的理想,呈现了生命的怒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