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江市良垌镇黎明农场三块石村,有三块神秘奇特垂直竖立的石头,该村因此而得名。传说在上古时期,当地村民想在当地建一座庙宇,由于地广人稀,久建不成,但村民锲而不舍。一天又一天,不知过了多少天,粮食吃光了,衣裳破碎了,可他们还是不灰心,终于感动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通宵备料筹建,并与土地公打赌,夸下海口,天亮之前定会完工。土地公妒忌太白金星的善举,学公鸡叫,唤醒方圆几十里村寨的公鸡齐鸣。白发苍苍、忠厚善良、表情慈祥的太白金星受骗,只好放弃建庙计划回天上复命。仓促之中把一块大石料踩断成为三块。神奇的传说给三块石平添一道神秘的光环,光环后面有着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几十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1948年9月初,根据中共粤桂边区党委、临时军委制定的战略部署,由中共高雷地委委员兼化吴中心县委书记李郁、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卢文、新三团团长李树德、新四团团长叶宗屿、新八团政委马如杰、新八团团长郑世英6人组成了恢复化、吴、廉、梅地区指挥部,由李郁任总指挥,卢文、李树德、马如杰任副总指挥,指挥部设在廉江东南部地区的大塘村宗景公祠。恢复化、吴、廉、梅地区指挥部率新三团、新四团和第八团共八百多人向化县南部推进。其时,国民党粤桂南“剿匪”总指挥张君嵩异常惊慌,急令国民党第十“清剿”区副司令邓伯涵带领警卫团第二营及廉江、遂溪自卫大队共1000多人从湛江向廉江良垌方向追踪而来。
指挥部决定避开国民党军队的锋芒,率领三个团队转移到廉江县良垌区西朗乡三块石村、贺村一带。三块石村处于廉江和化县边境的咽喉地带,山高林密,非常利于出击和隐藏,进可攻退可守,恢复化、吴、廉、梅地区指挥部决定在此迎战国民党反动武装。十日晚,大塘村宗景公祠内灯火明亮,恢复化、吴、廉、梅地区指挥部党委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总指挥李郁主持了会议。李郁在军用地图上边比画边说:“新三团驻守三块石村一带打左翼,新四团驻守河村、黄桐树村一带打右翼,新八团驻守黄桐树村东制高点打正面,三支队伍构成强有力的‘品’字形阵营,伺机瓮中捉鳖。”指战员情绪很高,纷纷表示多抓俘虏,全歼来敌,为人民立功。
12日上午六点,敌副司令邓伯涵部从良垌出发,兵分两路:廉江、遂溪自卫大队共400多人由东朗、西朗朝三块石、那良垌方向正面压来;邓伯涵带领的警卫团第二营500多人沿廉江至良垌公路向南圩左翼的高岭、黄桐树一带扑来。7点,廉江、遂溪自卫大队国民党反动武装率先进入了伏击圈。五百米、四百米、二百米……,敌人越来越近了。“机枪准备,打。”新三团团长李树德一声令下,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霎时,枪声大作,机枪、步枪、冲锋枪一齐怒吼,密集的子弹象雨点般向涌上来的敌群扫去。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喊爹叫娘。敌人遭到这突如其来的袭击,非常害怕,顿时乱作一团。敌自卫大队长大叫一声“中了共军奸计啦。”接着竭斯底里地冲匪兵说:“机枪掩护,快撤。”敌人像一窝蜂,向后败退。新三团几个营级干部都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指战员如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猛扑向敌人,大喊“缴枪不杀”。霎时间,冲锋号声,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交织一片,响彻山野。经历一番苦战,人被分割成两段,首尾不应,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一部分被围歼,其余的狼狈地逃回良垌。
三块石战斗之后,国民党反动武装士气低落,上层领导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张瑞贵、张君嵩和陈一林互相指责对方“剿共”不力。三个月后,国民党“保十团”团长陈一林率领他的部队在遂溪县城举行起义,击毙前来遂溪点检兵员和召开军事会议的张君嵩、邓伯涵等40多名官兵及随行人员。当天下午,起义队伍攻打湛江赤坎,攻占第十“清剿”区司令部,后撤回遂溪县城。第二天,起义队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粤桂边区党委书记梁广接见了陈一林,对他率部起义表示欢迎,并向香港分局请示任命陈一林为粤桂边区人民革命武装部队第八支队司令员。陈一林率领国民党“保十团”起义,给予广东国民党反动阵营沉重打击。至此,国民党当局停止对廉江和化县的大规模进攻。
从此,三块石激战载入史册,一个神奇的乡村,也因为染上红色的历史而更加美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