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踏青寻芳菠萝园

时间:2023/11/9 作者: 湛江文学 热度: 15479
曾 权

  阳春三月,雷州半岛最南端生机盎然,暖阳融融,我随徐闻县文联组织的采风团一行20多人,驱车沿着踏青寻芳的路,来到了位于徐闻县腹地——曲界那块好大好大、绿与黄亲吻交融、倒像海洋波涛起起伏伏一样的菠萝园。

  刚下车,一片片色彩斑斓的丘陵山地吸引着每位采风者驻足。登时,我仿佛沐浴在秀色可餐的春光里。一望无垠的绿丛扎在泥土的养分里,张力着生命的坚韧,一颗颗黄澄澄的果实长在叶瓣的雾滴里,释放出芬芳浓郁的气息,在我头顶盘旋,脚下的风似乎甜甜的,香香的。此时此刻,我仰起脖颈,呼吸着从菠萝园飘来的空气,真的令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登上菠萝观赏台往低处俯瞰时,映在眼帘里的是,成熟的菠萝宛如万顷碧波里泛起的鱼鳞,喝着春日的阳光,跳动着诱人的光圈,给这片红土地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辉。这时,不约而同来到我身边的摄影师翁晓明、张再漾、林坚情不自禁地打开照相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咔嚓咔嚓”地把这个又是菠萝飘香的时节装进去了。

  据了解,这块曾被文人骚客誉称为“菠萝的海”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是一片树木茂密、杂棘丛生、野兽卧藏的深山,令人望而生畏。1950年末,徐闻垦荒人以挥斧掌锯把锄持铲的简陋开垦方式,进行了他们劈荊斩棘、筚路蓝缕的征程……具有颃强意志、坚忍不拔的垦荒人“啃”了一块又劈了一山,还有陆陆续续开进来的推土机,日日夜夜发出轰隆轰隆的回响,把这片沉睡的荒山震醒了。垦拓这块土地,不知印下了多少人的足迹,洒下多少人的汗水……斗转星移,春夏交替,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一年又一年的勤耕播种,形成了这片“菠萝的海”,成为罕见的南亚热带生态农业壮美的景观。

  追溯徐闻菠萝种植历史,县农业农村局一位领导介绍说,1926年徐闻籍华侨倪国良从马来西亚引进菠萝品种和种植技术,最早在曲界愚公楼试种推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成功后,全县菠萝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种不断改良优化。目前,菠萝种植面积较大的均分布在曲界、龙塘、下洋、前山、锦和、和安等镇。据统计,全县现有菠萝种植面积35万亩,是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70万吨年产量占全国菠萝市场三分之一需求量,可谓徐闻县农业收入的“半壁江山”。

  “中国菠萝看广东,广东菠萝看徐闻”。这并非徐闻菠萝打出的广告语,而是外地人对徐闻菠萝品种和味道的由衷感慨而言。

  徐闻菠萝品种主要有“巴厘”“千里化”“凤梨”等,具有汁多肉脆香甜的独特风味。肉黄色的酸酸甜甜,白色的脆脆香香。有人曾经感慨说,尝一口徐闻菠萝,嚼过的牙缝里久久留香,甚至连吐出的口水也是甜香甜香的。

  要是说广东菠萝看徐闻,那么徐闻菠萝应该看愚公楼的了。愚公楼是徐闻菠萝的发源地,所以愚公楼菠萝更是让人情有独钟,已是当地叫得响的品牌,也可以说是徐闻菠萝王中王。因为愚公楼菠萝早就闻名遐迩,顾客无不青睐,每年在省内外菠萝市场占有领先的席位。如果说全国有3个菠萝中就有1个是徐闻菠萝的话,那么在全国菠萝市场上有3个徐闻菠萝,其中就有1个是愚公楼的菠萝了。凡是到徐闻做菠萝生意的外地老板,愚公楼菠萝便成为他们的抢手货。

  当地人说,“菠萝的海”这个带有文味诗意的名字,是源于菠萝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的缘故。加上当地果农诚信经营,不卖黑心果,公平交易,是徐闻菠萝源源畅销的“密码”。就凭这点,便成为刷亮徐闻一张炙手可热的名片,被授予“中国菠萝之乡”的徐闻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菠萝不但赐予这片红土地色彩层叠的丰厚,而且给他们耕耘者带来生活的充盈和富裕。

  已接近中午时分,我们还忘情地穿行在菠萝园间地头,湛蓝湛蓝的天,几乎没有一丝云彩,高悬的艳阳早就把茫茫的雾露驱散了。我往远处眺望,看到炊烟袅袅的村庄,鳞次栉比的小楼群虽然在我的视线里隐隐约约,但楼顶镶嵌的琉璃瓦清晰可见,瓦片上的那抹金色,就像菠萝皮叠成的。这时,一位热情好客的老果农脸上荡漾着无比欣慰的神情,笑逐颜开地告诉我:那是农村居民小楼,当地人戏称为“菠菠楼”。是啊!这是菠萝给他们垒起的楼。我觉得这种比喻很贴切,意味深长。

  在往返回的路上行走,我的脚步被拐进菠萝地里,与正在摘果的果农一起,他们像在大海里的捕捞者,肩上的竹篓装满了粼光,有的挺着直直的腰杆子,口里哼着雷州民谣,脸若花灿,几乎每条皱纹里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停在路边的拖拉机、卡车,就像停在金海岸边的渔舟,满载着沉甸甸的欢笑,一辆接一辆的向金色铺垫的园间小道奔驰而去。留下的,只有与我一起醉的果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