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菠萝的海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湛江文学 热度: 15483
李明刚

  

  2021年早春,春雨洗绿原野的时节,徐闻菠萝的海腹地,透着成熟菠萝香味的清凉凉的风,吹拂着广袤的菠萝地,给正在田野里采摘菠萝果的果农们带来阵阵凉爽。一只黄鹂鸟停在大路旁的樟树上,欢快地放开歌喉,好像在诉说着菠萝的前世今生和百年的神奇。

  一百年前,徐闻有个叫倪国良的人,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十多岁就搭船到南洋谋生。他在东南亚等国卖苦力,后来到马来西亚一个种植热带水果菠萝的农场打长工。若干年后,倪国良带着几株菠萝种苗返乡,为逃避关卡检查,他把菠萝苗裹在随身衣服里,才得以顺利过关。返乡后,倪国良在曲界镇愚公楼村村边的红土地上试种菠萝,由于他精心培育,菠萝第二年就长出香甜的菠萝果。试种成功后,倪国良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村里人见种植菠萝有利可图,也跟着种,于是,村外四周的坡地,都成了菠萝的海洋,徐闻的第一片菠萝海就这么形成了。

  愚公楼村的红土地非常肥沃,这里不仅日照充足,且常常被夜雾笼罩,为菠萝生长提供了必须的光照和水分,使这里产出的菠萝果格外香甜。徐闻愚公楼菠萝,因果大、汁多、肉脆、味甜闻名于世,在若干年代里,它成为海内外吃货的“宠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徐闻中、东部的曲界、前山、下洋、锦和、和安、龙塘等乡镇和驻徐6家国营农场均大面积推广种植菠萝。199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雷州半岛西南部实施治旱,徐闻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因而菠萝产业得以长足发展,菠萝面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近10万亩扩展到20世纪末的26万亩,再到21世纪二十年代的35万亩。菠萝品种也逐步改良,从过去当家品种巴厘、卡因、高麻士、神湾、红毛、“57—236”,扩展到现在的凤梨、金菠萝、香水菠萝等。菠萝从此坐上徐闻农业的头把交椅。现全国市场出售的菠萝鲜果中,3个鲜果就有1个来自徐闻。

  2000年冬季,一个空气中飘着菠萝芬芳的早晨,我随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到曲界镇调研菠萝产业,当车辆行至曲界镇城家村委会后寮村后的公路时,厉以宁教授叫司机停车。当我们下车的那一瞬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菠萝的海洋,此时,旭日东升,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菠萝园里,挂满成熟果实的菠萝地流金溢彩,让人目不暇接。走南闯北的厉以宁教授也不禁被眼前这片海所震撼,脱口而出:菠萝的海。当时兼任县委新闻科科长的我,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并把它写进报道里。“菠萝的海”这个名词,就在这个美好的早晨诞生了。在次年全国“两会”,厉以宁教授以徐闻“一个菠萝带富一方百姓”做了专题发言,引发与会者广泛关注,远在北京的人们也知道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有一片菠萝的海。随后,在各种场合、各种会议、各种报道中,“菠萝的海”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名词。

  2001年仲夏,新华社年过五旬的摄影记者周家国在粤西记者站记者简陈明的陪同下,专程采访徐闻菠萝。我带着他们从曲界菠萝市场开始,一路拍摄到下洋镇,为拍好一个镜头,周记者爬上车顶或围墙,累得汗流浃背。我和简记者怕他摔倒,两人各扶着他一条腿,直到他拍到满意为止。几天后,新华社用6个国家语言向全世界播发徐闻这片神奇的菠萝的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朝日新闻》《世界日报》等200多家国内外媒体均做了报道。徐闻这片菠萝的海洋,猝不及防地扑进人们的视觉里,“菠萝的海”就这么在红土地的七彩田园绽放。

  庚子年的新冠疫情,让边地徐闻网红了两回。徐闻人在全国率先设置留置点,给在寒风凉雨中惘然无措的武汉同胞安了一个温暖的家,受到央媒和全国人民的好评,被誉为“温厚的广东人”典型代表。防疫工作出现转机后,徐闻人又捐出瓜果菜支援湖北灾区,还给广东赴武汉援助抗疫的医生、护士寄去菠萝鲜果进行慰问。徐闻人的深情厚谊,深深地感动了在一线抗疫的人们。

  2021年春,“菠萝的海 香飘四海”的广告词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带旺了徐闻菠萝鲜果的销售,售价每公斤6元,赚得盆满钵满的徐闻果农,个个喜笑颜开。

  时下,徐闻“菠萝的海”成为省内外乡村自驾游的首选线路。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里感受菠萝海洋不一样的气派。在这里,听百鸟和鸣,闻菠萝的甜香,把心灵安放在七彩田园里,不亦乐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