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十次以上,走进廉江。每一次的再见,廉江这座城市,都给我留下一个联想,要么想到,它就是一个正在努力绽放的花朵,时光不断地给花朵加温鼓劲,一辦一辦地、不断地变幻着形态色彩,似乎感觉到,一眨眼就是另外一个样,一不小心它就爆炸出全新的美好;要么想到,廉江又像一个正在发育的少年,吃着满山的绿色生态,喝着山里河里海里的碧水,沐浴着这一方大好河山,天天都在狂生猛长,才说英俊,便已是有底蕴有内涵成熟稳重的大人。真的,我一到廉江,就想到独处。这么好的一座山水之城,这么幽静的一处世外桃源,一个人的日子,一个热衷于写作的人,宁静了才能致远,曲径才会通灵,文思才能泉涌,字里行间才会流出叮叮咚咚的诗境画意。
2021年的11月6日,我随湛江市作协釆风团再次走进廉江。两天时间辗转了5个乡镇。横山镇新三团团部旧址、新民镇文秀岭农牧场、石角镇的山底(化北)革命纪念馆、河唇镇的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长山镇的黄坭艮村及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一路徜徉,就好像欣赏一部已经拍摄好的红色题材电影。大巴车就相当一个场景转换器。上午还在横山,中午已到文秀岭。午餐一过,转眼之间,镜头又转到了廉江的“飞地”——山底村。一脚巳抵达广西,另一脚仍在广东,一只手一伸就到茂名,另一只手一收就已停在湛江,一个如此神奇的地方……
一天的故事,从廉江之南,讲到廉江之北;从廉江之东看到廉江之西,几乎是穿越了廉江的腹地。我的大脑里又浮现出了一个联想:我想到了一座山,山上长着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红得让人泪目,另一种是绿色,绿得让人泪奔。我一直觉得,廉江人一般不太喜欢出远门,还以为这半个山里人家,见识有限,眷家恋乡之情太浓所致。没想到,他们都站在山顶之巅,用航拍与广角的视角,世外在脚下,山水在脚下,北部湾的海就在他们的眼前,像一个巨人的眼睛,一览无余.
我站在这一座山的面前,静静地发呆……
廉江的“红色”,不是山上的树叶,廉江几乎没有红叶。是山里的一条接一条的红色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如果不是现在,如果时间倒流,一百几十年以前,这一座座山头丘地,这一条条曲溪小径,赤足奔跑在山里头的,应该都是那些有一颗红色的心脏,流淌着红色的热血,心怀一颗红色的信仰,冒着生死闹革命的一群英烈们。
这一天,我从横山镇后塘仔经过,灯草堡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新三团”团长黄明东挥舞着手中的“驳壳枪”,正在沉着机智地指挥手枪队,与敌人殊死搏斗。一颗子弹从我身边擦过,吓了一跳。我从历史中惊醒。面对到处烧杀掳掠的国民党反动派,新三团的英雄们,即使血染石岭山华障,也要奋勇杀敌,把属于人民的粮食抢回来……
我在石角镇山腰村委会的山底村,遇见了一群对红色革命满腔热情的农民。有的人,自愿当讲解员,有的人义务当“放映员”,有的人负责山底村革命纪念馆的保洁管理工作……“从湛江过来,山路崎岖,九曲十八弯,作家们辛苦了!”
白墙灰瓦,倚山而住,清溪环绕,泉水叮咚。看到“对歌台”,听到广播里放的山歌,我就明白,山底村肯定是客家人的天下……
当我亲眼看到山底村民眼前幸福安静的乡村生活图景,整洁幽雅的生活环境,我如何也想象不出,几十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革命流血牺牲,这里粤桂边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解放前,山底地区,全地区近一千人投身革命,其中100多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目前,山底共有40条革命老区村庄……”当我怀着敬仰的心情,把一个个革命先烈的介绍读完,我的大脑里,突然出现了一组画面:廉江的山多,一座连一座,虽然没有特别高的山峰,但那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山坡,其中埋藏着多少革命英烈的身躯,流淌着多少仁人志士热血。
所以,廉江人的精神,骨子里应该刻着山的脊梁和山的红色基因。只有如此设想,才能自然而然地推出当代的廉江人,如何把这一座又一座的山山水水,演绎出处处花果飘香的新生活!
“中国红橙之乡”,当之无愧!在廉江,你随便经过,你随便停下来,哪一块土地上,没有种上红橙的。山上有,山中有,山下也有。平地有,海边湖边,甚至水库边,只要有山有水有土地的地方,都种满了红橙,挂满了果香。于是,廉江的土地上,尤其是山上,尤其是红橙丰获的季节,整个廉江的区域,就像点燃的火炬,到处红红火火。
这样的氛围,真的让人惊叹!廉江人真的把土地,把山当成了生命的摇篮。勤耕不辍。
我认识一位廉江的朋友,他是一名大厨,曾经给国家领导人当过厨师,在大上海开过酒店。十年前,听家乡人说,回家种红橙,许多人都发了。一个偶然机会,村里有一座山,几百亩土地要承包出去。父母即动员他返乡“干大事”。他是一个孝子,一切听父母的。其实,他就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在他的骨子里,故乡才是他奋斗的终极目标。他包下了一个山头,一干就是十年。如今,他已经成了一名种红橙专家,种植致富的带头人。每次到他的红橙基地,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带着你,非常自豪地介绍他的红橙种植规模、最新品种,分享他的红色梦想。“能亲手把家乡的荒山野岭变成金山银色,人生就多了一种色彩!”我的这位廉江朋友,代表不了一百八十多万廉江人,但他心中流淌的红色基因,却是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生命底色。
我看出来了。无论时光如何在这片土地上飞越,这里的山,永远改变不了它的高度和它的色彩。它的主人,永远是这里的农民,这里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不同时代的前赴后继的英雄们!
在雷州半岛,本来就是一幅蓝中有绿,绿中有蓝,蓝绿共舞的画。天上,一年四季,蓝色是主调,周围三面环海,一年到头,披着一件纯蓝洁蓝的婚纱,永远都那么青春浪漫,激情四射。这幅长卷画,就挂在廉江,然后慢慢地伸展到整个雷州半岛,一直伸展到琼州海峡……
然后,我逆着这幅巨幅山水画,慢慢地把视线往上移动。突然发现,这一路的绿色之源,都落在了鹤地水库。
这一块巨大墨砚,又浓又黑,又大又宽。难怪无论四百多万雷州半岛的人民如何地挥洒涂抹,也用不完,洒不尽,这一池的墨宝。反而越描越丰富,越画越浓绿。
鹤地水库,广东省最大的“人造海”。听母亲说,她也曾经参加过建鹤地水库建设,现在老人家回忆起来,非常的骄傲。“是用肩膀扛出来的水库,是用木板车推出来的水库,是用铁铲铁锤打出来的水库……”我告诉母亲,我在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看到了她年轻时的倩影。看到了那时热火朝天的“造海”场面,甚至还看到母亲戴着军草帽,左手握着扁担,右手擦拭着汗水的镜头……母亲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都是兴奋和自豪!
每一次到鹤地水库参观,我想得最多的是青年,是青春,是绿色,是生命。鹤地水库为什么要叫“青年运河”。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董必武、邓小平、叶剑英、郭沫若等为什么都曾先后到现场视察,并留下许多宝贵的题词和诗篇。邓小平为何会亲自题写“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名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什么会咏出“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的壮烈诗句?鹤地,它如果不与千千万万的生命有联系,不与希望有渊缘,它能鹤立于雷州半岛之巅?
鹤地水库就是雷州半岛的绿色之源,是廉江的山水筑起来的绿色世界。
所以,来到廉江,就好像站在雷州半岛的头上,站得高高的,看得远远的。难怪大家都叫它山水之城。山多了,水才多。水多了,绿色之世界,也就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
走在廉江大地上,真的就好像攀爬一座绿色之大山。缓缓地走进新民镇的文秀岭农牧场。起起伏伏的绿色,轻松愉快的心情,如草甸上的晶莹剔透的晨露,让人想起“悠然见南山”之诗情画意。文秀岭农牧场的主人,黄总是一位非常朴素低调的廉江青年人。他和父亲母亲一起,默默地守护着这一片山岭。他说,自己的最大梦想,就是种草牧羊,种果缀山,为大家提供绿山一片,绿水一围,天然的羊,天然的蜜蜂,天然的水果……用绿色把城乡联系起来。原来啊,这位年轻人,也是廉江当代绿色画卷的挥毫人。
继续往北,往西,当我来到长山镇客家村黄坭艮村时,看到的一切生态文明,我再次完善自己的想象:文秀岭是纯一色的绿,黃坭艮村却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融合之美。廉江的客家人占了六成,客家人丰富的文化底蕴成就了这一座山水之城重重的一笔。黄坭艮村只有30多户人家,200多人口。倚山傍水,不大的村子,几乎淹没在绿水青山之中。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的杰作。整洁,清静,清新,优美。如果把文秀岭与黄坭艮连成一块,我发现,前者的绿色理念,是循着天然,毫无做作之痕,后者却按照人的意志,用生命来改造绿色家园。文秀岭的山羊,喊出了对生态的自然歌唱;客家人却擅于山歌,以山歌唤醒自然之美,用山歌唱出生活之美。看,客家人多有审美,多有情调。把房子刷成灰白色,这样的色彩,放在山里,如果山红了,它就尽显其红,如果山绿了,它即尽显其绿。红红绿绿,幸福生活的永恒色彩。看,对歌台上,随口就能吟出几首客家歌来:“ 郎是岭中长青树,妹是岭中百年藤哎,树死藤生缠到死嘿,树生藤死死也缠,咧嗨哟,郎是岭中长青树,妹是岭中百年藤哎,树生藤死永无离嘿,藤长树生万万年,咧嗨哟。”
多么缠绵的山里人家……
我几乎成了廉江这幅山水画中的一小点,不再是画外的旁观者。
忽然想起,苏轼的《题西林碧》诗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进廉江,从山外走进山里,然后又从山里走出山外。画里画外,廉江便全在我心中。
一路感慨之后,赶到廉江茗皇茶基地,找一张木椅坐下来,一边品“金花茶”,一边听李丹董事长讲有关种茶的故事。绿色的茶园,红色的梦想,企业家对故乡的倾情奉献,言里言外,理想照进现实。茗香暖心,奋斗动人,廉江的“丹姐”,“丹心一片”,令人刮目相看!
文章的最后,我又联想到廉江高桥的红树林。它应该是我这篇散文的最后注脚。红树林,红的不仅仅是名字,是它的基干果实,红的是这种树,不怕风浪,不怕牺牲,永远守护初心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红树林,又是一身的绿色,一年四季,甚至于一生,都叶枝繁茂,绿色油油,不懂沧桑,永远蓬勃向上,坚守海堤家园。这就是廉江人的精神,也是雷州半岛人的伟大精神!
其实,廉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红色只是其中的基因,绿色只是其中的梦想。还有其他各色,互相映衬,才有了今天的大美廉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