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72公里,岛岸线长130多公里,因“其地迫海,涛声震荡,徐徐而闻”一说得名。徐闻不但有大自然之海,更有农作物之海,是一块四季常绿充满生机的热土,故以偶得三章散文以记之。
之一 菠萝海
太阳栖息在雷州半岛土地变红
愚公楼,一个菠萝飘香的地方
想想也令人甜蜜
红土地长菠萝果
更生长健硕女人
故乡的阳光火辣辣
女人的眼神火辣辣
菠萝的香味
女人的香味
都是故乡的风味
这是我2016年3月18日正月初二,携家人去菠萝的海玩,胡诌的几行歪诗。当其时,本人事业进步在即,心情愉快,看啥都顺眼。有村妇在园里采摘菠萝,胸脯如菠萝果一样饱满,腰身粗如壮汉,这是菠萝养出的女人。金黄色的果实堆满了一个个竹筐,有的人抬,有的人扛,有的分等级装筐,有的接力递上货车,动作利索一气呵成不输须眉。
习惯上,我们都叫“菠萝的海”。为啥小标偏不要“的”字,显出心裁。
初识徐闻县这片热土,该是38年前。1983年,鄙人刚刚分配到湛江日报社,还是一个满脸青春痘的毛头小伙,一条裤子高出脚踝许多,趿拉着一双胶鞋随前辈新哥到徐闻采访,当时还去了西连镇采访海参养殖场,执笔写了一篇通讯《深秋时节访参场》,此为初出茅庐第一功,所以印象深刻。后来,担任过《湛江日报》总编辑的新哥还为我的通讯特写集《春天舞步》作序,赞扬了这件事情。
那么,认识“菠萝的海”,则只是21年前的事情。2000年,广东省委和湛江市委新的领导班子经过多番考察调研及论证,对雷州半岛尤其是南部徐闻县的农业发展,提出了“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善生态调结构”的新思路,从这时开始,徐闻县才有意识地打造连片农作物,把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香蕉的海,剑麻的海,桉树的海”次第出现,尤以“菠萝的海”最为引人瞩目。
几十年时间好像一晃而过,我与红土地已经深深结缘,情感相亲,心灵感应。这红得像血的沃土,不但给农作物以无穷无尽的养分,它也陶冶着我的性灵,给我灵感,滋养我的智慧和才华,培育我成长。2000年的12月,我作为记者随省市领导频频造访徐闻县,连续采写了两篇改水治旱通讯《红土地的喜悦》《真令人心花怒放》。2002年12月,我已经是湛江日报的记者部主任,带队来到徐闻县的红土地,用一周时间跑了“灵山宫、后寮、广安、包宅、新民”等多条村庄,采写生态文明村建设系列见闻录,几天内写出了《春意盎然新风扑面》,《村庄变花园文明进农户》两篇大稿,配评论员文章发表在头版一整版。记得当年就来到曲界镇的愚公楼管区的后寮村。个子矮小、走路有点摇摆的老村长带我们去看广阔的菠萝地,带我们看他们村子悉心保护的上百棵古木,那一棵棵一人环抱不住的古树啊,如一个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慈祥地看着我们这些年轻人,甜润沁凉的空气令人如沫春风,如置身于一片洁净无尘的世界,心灵得到净化。一页页翻看当年的剪报,仿佛回放当年走过的道路,亲切之情油然而生。一幕幕爬山涉水、进村入户与农民促膝谈心的情景仿佛仍在眼前。
这之后,我来“菠萝的海”更勤了。2014年4月,当时我已经担任湛江晚报常务副总编辑,与晚报的一群同事来参观,老黄牛旺哥手托一个金黄色菠萝果,以一望无际的菠萝地为背景,意气风发地留影,“摘菠萝,乐融融”;2014年5月,我陪深圳友人再入菠萝地,在路上“随手牵羊”摘了几个大菠萝;2016年3月,本人已经通过组织考察升迁在即,与家人又上菠萝地;2017年11月,湛江市九届作协刚换届,本人荣任市作协主席,陪北部湾城市28位作家来徐闻采风;2019年7月,随参加“名家写湛江”采风活动的全国名家,又到了“菠萝的海”;最近的一次则是这回湛江市作协组织的“红色之旅走进徐闻”采风。留意一下,从2014年开始,有时是相隔一年,最久不超过两年,必来一次。“菠萝的海”总是给我带来好运气!
写到这里,也许有心思缜密的读者会问,“康南,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呀,不会是胡乱写的吧?”嘿嘿,山人自有妙计。手机里遮天蔽日的微信呀,无意中泄露了你的诡秘行踪。
徐闻县“菠萝的海”远近闻名。官方的说法是全县菠萝年产量达70万吨,占全国近一半。而菠萝第一镇——曲界镇以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独占鳌头,该镇的菠萝种植面积有7万亩,每年约生产15万吨优质菠萝。这只是一个镇的数字。实际上,除了曲界,“菠萝的海”还应该加上迈陈、龙塘、前山、下洋、锦和、和安、新寮、下桥等乡镇的菠萝园,连片总共35万亩,真令人啧啧赞叹。
站在曲界“菠萝的海”观景台上,这里应该是精心挑选的制高点,四面视野开阔,交通畅顺,各种地形高低起伏。远方的风电大风车缓缓转动。近处的菠萝园,有的深绿,有的浅绿,有的灰色,有的赭色,有的黄色,一条条彩带一样,随山坡地形起伏纵深延伸,在你的视野里慢慢消失。令你疑惑置身北欧五彩田园。而山脚处却汪着一泓清澈的秋水,水里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菠萝地。这可能不是水库,只是一口山塘。但形状弯弯曲曲,有一部分被丘陵台地遮挡住,看不到全貌。大伙见到地形图的时候,航拍照片显示,这口山塘像个龙形。有人抬杠:是条大锦鲤。总之,都是吉祥物。
宝地藏风聚气。每次到“菠萝的海”都令人开心,说文艺一点是心旷神怡,说功利一点,是一般都有菠萝果咔嚓咔嚓大快朵颐,吃得你满嘴酱汁直往下巴流淌。我总搞不清楚菠萝到底是水果还是蔬菜。或许先是水果,后来才是蔬菜。因为菠萝果能够轻易瓦解顽固的肉类纤维,互相混搭炮制出新的粤菜,什么菠萝炒牛肉,菠萝炆鸭,菠萝咕噜肉,菠萝双椒鸡丁,菠萝炒里脊,什锦菠萝饭。菠萝分解出菠萝酶,帮助人们消滞。我却盼望菠萝的神秘果素补充到我体内,丰富我的解酒酶。
站在高处,我们看到“菠萝的海”什么呢?刚刚吃了菠萝果,思维空前活跃,脑子非常灵醒。我首先看到的是开阔。一块又一块的菠萝地连在一起无边无际,而又因为地形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显出灵动,人马上会精神一振,胸襟也会因这开阔而广大,人的气度格局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其次是看到清爽。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甜甜的风,其中既有菠萝的芳香,也有土地的特有气息,这种气息令人神清气爽,内心踏实。再次是看到生机。“菠萝的海”蕴藏着勃勃生机,涵养你的正气。别看中午阳光朗照,作物有点无精打采,一场小雨,一场浓雾或者一点露水都行,翌日马上眉眼带笑,无比精神。
这就是红土地的生机,“菠萝的海”的生机,大陆最南端徐闻县的生机。
此次到“菠萝的海”,我是抱着一丝丝的私心去的。作为东道主,徐闻县的文联主席符国立非常担心采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多次沟通对接。他担心的是,气象台预测有两个名叫“康森”“灿都”的强台风接踵而至,会在活动首日即是星期六带来暴雨,星期天大雨。我拍板说:方案不变。结果是台风的影子都没看见。星期六暴雨变成“暴晒”,星期天大雨变成“大晒”。我在小群里调侃气象台的预测都是在说“反语”。远在四川的墨心人不忘搭嘴,说测对50%,起码对了一个字。话扯远了,我的私心是什么呢?你们猜得到吗?我的私心是想看看雨中的“菠萝的海”到底是啥样子。每次来,都是风和日丽,都是阳光灿烂显出金子的颜色。这也太缺少变化了。那么,雨中的“菠萝的海”到底怎样呢,遗憾至今没看过。仅凭合理想象,近处会是灰蒙蒙一片,远处山无棱天地合。那么菠萝果菠萝株呢?菠萝株会在风雨中摇晃吗?菠萝叶会更加葱绿吗?菠萝果会更加晶莹剔透吗?水怎样从高坡向低洼处涌?水流中有屎壳郎和蚂蚁或别的虫子吗?它们会诅咒这场雨吗?我只想满足自个的欲望,却不曾想,对于这些小生灵,那无异于没顶之灾呵!
此次“菠萝的海”之行,虽然我的私心落空了,但我并不后悔。机缘,总潜伏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节点。
之二 博赊海
博赊海有个博赊港,还有条博赊村。自古以来,港与海总是连在一起,海是港的依托,港是船的栖息地。博赊港左右,分别有两个细长的沙滩,如人的双臂紧紧环抱着。港则是个纵深状,临海的出口像个大喇叭,有海浪一波接一波不依不饶往港里涌。港的尾巴则往陆地弯弯曲曲深深地楔入,越往里越小。有人说整个港区是月牙状,有人说S形。假如能够在空中俯瞰,可能像一条巨型蝌蚪。海边原来有穿空的巨石矗立,是个天然屏障,能够遮掩港口的秘密。后来,被解放军采集去附近建设炮台,所以现在是见不到巨石了,留下一堆无规则的乱石,再不穿空,大浪猛往大石碰撞,照常一日复一日地卷起千堆雪。因为港池狭长且弯曲,隐蔽性相当好,船泊在港里,不易被外人发现,所以博赊曾是战略要地。那天,我们在港区梭巡,没见到战船,只见到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整齐排列,一艘挨着一艘。这些渔船只是短暂休整补给,以待渔汛。
想起71年前的博赊港,是怎样一番舟楫林立,人喧马嘶的景象。准备参加解放海南岛登陆作战的解放军第43军一二七师加强团官兵,进驻到这里。他们在支前群众的帮助下,开展渡海练兵,选中博赊港作为潜渡海南岛的其中一个基地。当其时,官兵激情昂扬,那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950年3月31日,这是个战云密布的日子。晚上十点半,由一二七师三七九团和三八一团第一营共3733人组成的加强团,在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团长冯镜桥的率领下,分乘88艘木帆船,向海口市东部的铺前港潜渡,400多名来自徐闻、海康两县的船工舵手,参加了潜渡。这是东部战线,西部是在角尾乡灯楼角出发,往海南临高方向进发。当时,国民党在海南岛还有10万兵力,45架飞机,50艘军舰。所以,先头部队的勇士们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出发的。潜渡途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抢滩登陆,三七九团第三营第八、第九连100多名指战员,搭乘9只木帆船担负追击国民党军舰的任务,确保主力登陆。至4月1日凌晨,加强团主力在海口市东部的北创湾至塔市一带抢滩登陆成功。而由于追击国民党军舰和受海潮影响,第八第九连误登海口市北郊的白沙门岛,遭到国民党陆海空部队重重包围,激战两天消灭1000多国民党兵,至2日夜22时,仅8人突围成功,100多名指战员和包振祥等36名船工壮烈牺牲,写下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悲壮一页。
纪念馆里,一组资料照片写着,海南战役创造了解放军海战几个之最:第一,时间最长,3月5日小批部队开始潜渡,至5月1日,解放全海南岛,总共68天。第二,参战部队最多,40军和43军共10万人。第三,战绩最彪炳,创造了共产党的木船打败国民党的军舰奇迹。共歼灭国民党兵5679人,俘虏24885人,浸死1000人,受降1584人。
风云变幻,71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在博赊港雕塑群像中,仍然看见勇士们当年的英姿,战斗的号角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天,我们踩着午后的艳阳,沿着火山喷发凝成的柱状节理岩,登上了海边的高坡,吹着海风,坐在椅子上,双手扶着栏杆,凝目眺望海峡彼岸隐隐约约的海口市,回想当年战争情景。有人笑我像邓华将军运筹帷幄指挥渡海作战。我对大伙笑笑。心想,邓将军一员开国虎将,岂是我辈所能比拟?
沿着解放军当年的足迹,我们徜徉在不足一百户人家的博赊村。硝烟散尽,博赊早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道路早就硬底化,村民沿着缓缓拔高的山坡,家家户户都建起造型各异的别墅,红墙碧瓦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昭示着生活的美满富足。
村口处是个更加忙碌的所在。去年才落成的崭新文化楼,与正对面古朴的妈祖庙相映成趣。这个季节,渔民们出海到硇洲东部海面钓黄花鱼。丰收归来的渔民,把急冻着的黄花鱼搬上岸,按重量分等级出售,最差的一斤都要100元以上。半斤一条以上的卖到400元。曾经有两斤重一条的黄花鱼,那是几千元起步。黄花鱼的鱼鳔那才是好东西,海货店里的晒干的“花胶”就是它,动辄一千多元一斤。大海的慷慨赠予,使村民们早早就进入小康,村长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妈祖庙前长着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榕树,树冠起码超过二百平米,我们5个人拉着手刚好合抱。新奇的是,四条大树干,弯曲盘旋向上,榕树长出了莲台的造型。村民说,博赊港元代起就有了,而这棵大榕树亦很古老,从爷爷的爷爷记事起,也就有了。这棵守着大海的大榕树,不仅见证了博赊港的沧桑巨变,还将继续见证博赊村的美好未来。
而身旁的博赊海,在广阔的蓝天下,海风劲吹,涛声鼓荡,一浪推一浪,昼夜不停,这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之三 珊瑚海
珊瑚在佛教里面是七大圣物之一,《阿弥陀经》有记载。为什么会位列圣物,我没研究过这个事情。初想,可能是珊瑚洁净吧。珊瑚在海里的原状是活的。珊瑚虫附在珊瑚礁上,随海水的流动摇摆,摆出各种姿态,红的,蓝的,紫的,白的,各种颜色的珊瑚,在海水中因为太阳光线的照射,变化出童话般的幻境。加上五彩缤纷的热带鱼穿梭其间,动感十足。所以,我们都觉得珊瑚美。珊瑚之美,在于天然野趣,在于造型变幻,在于五光十色。这是海里面的珊瑚。陆地上的珊瑚,其实是珊瑚石。悲催一点说,是已经死掉的珊瑚,失去了活力,变成了楼堂馆所或者家庭的摆件。在位于角尾乡南极村的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展馆里,珊瑚摆件有球状,树状,贝状,碉堡状,各异其趣,各有各的美。一个个珊瑚摆件虽然已经失去炽热的生命力,仍然以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造型,吸引了作家诗人们。他们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念。珊瑚在我心眼中,红色的最珍贵,紫色的最神秘,蓝色的最纯净,白色的最圣洁。
国家在湛江市设立了三个保护区,一个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散布全市海滩,管理局在湖光镇附近;一个是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雷城办公,基地在北和镇徐黄村、刘张村附近海边;另外一个则是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机关在徐城办公,基地在角尾乡。这三个保护区属省直属机构,行政级别正处,彰显重要性。
作家们都感兴趣北部湾合水线的接吻浪,这里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交界线,往东是琼州海峡,往西是北部湾。因两边的盐分、水温、洋流差异而形成十字浪。网友戏称是接吻浪。作家们尤其是女诗人听到接吻两个字就兴奋无比,依依一阵功夫就写了两首诗,其中之一叫《合水线》。
轻盈一瞥
南海与北部湾,亦步亦趋
以水的方式亲上
轻柔漾动,之后
合二为一
水的柔情留住悠悠光阴
一千年,一万年
相栖相伴
多少人来过,欢呼、雀跃
手牵手
大伙还津津乐道于康南曾夸口对着合水线撒了一泡尿,害得海南飞沙走石三天。这个纯属趣说。殊不知珊瑚海就从这条合水线开始,一直往西带状绵延20多公里,囊括角尾乡、迈陈镇和西连镇的大片海区,形成了一个总面积达14378.5公顷的珊瑚礁,这是我国大陆架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群,是中国的一块宝贝海。
我们或许会好奇,为什么这片海有珊瑚礁,而其他地方却没有。专家说,珊瑚对海水的要求太高,要干净无污染,另外要安静,第三是海底要有石头给珊瑚虫吸附。至于水中是否有微生物的要求,专家没说,我不敢妄自揣测。
徐闻这个自然保护区是2007年才获批国家级的,之后隔了一段时间才依法封海。所以我非常心安理得,因为我肯定是在此之前下了珊瑚海。咱是遵纪守法的良民,违法的事情绝对不干。那次我是陪前任老总鲁遥去的,他当时退没退休记不清楚了,他是2005年退休的,那一年我从湛江日报总编辑助理、要闻部主任任上,转任湛江晚报副总编辑,大约就是那个时间前后,我下了珊瑚海。记得当时与鲁遥夫妇一行几人到了角尾海边,先是脱掉鞋子,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爬上牛车,然后往海里走。接着登上了一艘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渔船,渔船虽小,中间处却有一个仓室,装着少量海水,用来暂时存放活鱼。我们趴在船沿边,瞪大金鱼眼往海底看。海水清澈见底,两三米深的海水中,各种美丽的活珊瑚向我们招手,热带鱼窜来窜去。最神奇的是,那片海有种长条状的鱼会跃出水面,飞翔一段距离后再插入海中。有一条竟然飞上我们的小船,被眼疾手快的艄公捉住丢进船仓,这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后来,我们从其他渔船买了两条。午饭是到海安一间海鲜酒家吃的。我们把这两条鱼给店家煮汤,煮熟后的鱼骨头是蓝色的,汤也有一点点淡蓝,鱼肉略粗,但口感新鲜,汤水与别的鱼汤味道差不多吧。后来打听清楚了,叫什么“剑鱼”,不知道学名是否如此。如今,徐闻的珊瑚礁已经封海了,不准芸芸众生再去惊扰圣物。谁不经保护区同意,私自进入珊瑚海,则属违法行为。虽然珊瑚馆也有活体珊瑚看,但是在珊瑚馆看珊瑚和到海里看,有可能是一回事吗。我有点庆幸早年近距离亲近过珊瑚,此刻我心里响起一个声音:“弟兄们,你们来晚了。对不起,站在海边想象珊瑚海吧。”
看过徐闻的珊瑚海,我不禁想起了电影《南海风云》的画面,耳边响起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动听旋律。电影里捉海龟的情景和海底的珊瑚丛令人难忘,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珊瑚的样子,看见海底的神奇。西沙、东沙、中沙、南沙海域同样有许多美丽的珊瑚礁,珊瑚礁下有丰富的宝藏。那片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祖宗海,任何怀有觊觎之心的人,都不可能拿得走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