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母爱永驻

时间:2023/11/9 作者: 连云港文学 热度: 14171
刘江船

  大凡子女对母亲的爱都是刻骨铭心的。

  说起母亲,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她要强的性格,面对困难,面对不幸,她总是乐观的,勇敢面对。记得小时候,对我们来讲,过年是一种期盼,可以穿新衣、可以吃肉、可以放鞭炮……可是对家徒四壁的父母来说,是何等的煎熬啊。至今仍记得上小学的我被母亲差去舅舅家借粮食的情景。母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过一个欢乐年——向为数不多的亲戚借点、穷尽家有换点、平时省点。我虽看出其中的不易,但是虚荣心和贪玩之心总是占上风。她做农活总是忘我地投入,无论工分多少,只要是出工,她就拼了命地去干,从来不落后,不知多少次因为忙活而忘记了吃饭。做家务做针线,让左邻右舍赞不绝口:鞋底纳得最密实,衣服缝补得最规整,连煎饼也烙得最匀称。生产队淌粉丝时,她是最好的掌勺者。她没有闲着的时候,屋里院外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

  母亲乐善好施,无论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对左邻右舍,只要是能给予帮助的,她总是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她经常叮嘱我们——乡里乡亲的,能帮的忙一定要帮。她从来不占别人丁点便宜,不愿亏欠别人一丝一毫,人家投之以桃,她必报之以李。正是她的淳朴善良和乐于助人,使她在村里村外妇女中具有相当的凝聚力,家里经常会集聚着过来学针线、唠家常的女性,甚是热闹。这让孩提时代的我们引以为傲,有莫名的优越感。母亲不仅帮衬乡里乡亲,对于别家的纠纷,她也总能帮助厘清干系、平息矛盾。

  她对子女要求是严苛的,特别是在学业上。记得我刚上小学时特别顽劣,一年下来,书没读完却丢完了,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被她拿着玉米秸秆追着满村跑。正是这通追打,让我从二年级起,逐渐养成好好学习的自觉,成绩在班上一直领先。在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母亲始终坚持让我们兄妹四人全部去读书。大哥二哥同时上高中,虽然吃不饱,但必须去上学。那时,一家连出三个高中生,是很让人羡慕的。就是因为母亲为我们打下的这个基础,才成就了后来我们兄弟的事业。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可能就是父母对对子女的疼爱、子女的期盼、对子女的牵挂。没有因为子女多,母亲就偏爱哪个、冷落哪个,总是一碗水端平。对她来说,距离越远越是牵挂。记得大哥当兵刚走时,她整夜地睡不着,总是不由自主地哭,特别是每次大哥探亲又返回部队时,母亲更是控制不住、泪眼婆娑。我援疆在霍尔果斯三年期间,她一直担心我在那儿条件艰苦、不能吃好。我跟她解释各方面都很好,她还是放心不下。她以胖瘦来衡量我生活的好坏,每次见面时总是嫌我太瘦。妹妹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也成了她的牵挂,总问长问短、放心不下。母亲心里装着的全是儿女,谁若是买了好吃的东西过去,她总是想着这个,又挂念那个,唯独常常把自己忘记了。

  母亲的养育之恩,永世难忘;母亲的关爱之情,铭记心头;母亲的崇善之德,照耀我们前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