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 孙华
民防在我身边(一)
赣榆区实验小学六(5)班 刘丰硕
指导老师 孙华
民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可民防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由我来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民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的措施,并且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它可以减少居民的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保存战争潜力,提高综合实力。
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对于高温灾害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便称为高温,连续数天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
什么是高温预警信号?其实就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天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高温主要分为2种类型:干热型与闷热型。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时,人们感觉闷热,就像在蒸笼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
高温带来的灾害非常严重,因为高温热浪使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动物也是一样,同时高温热浪也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使农作物减产。高温热浪过程还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还使用水量、用电量急剧上升,从而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另外,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神志错乱的现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事故伤亡以及中毒、火灾等事件的增加,这些是高温热浪的间接影响。
1994年6-8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高温灾害,全国受旱面积超过1730多万公顷,有2740万人、1660多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由于防暑抗旱,造成了不少城镇水电供应紧张。高温与闷热使人感到不适,甚至难忍,工作效率降低,使不少企事业单位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受到影响,甚至被迫停工停产。酷热时心脏病、脑血管病、中暑等疾病发病率增多,山东省反应各大医院收治的中暑病人数和肛道门诊量剧增。
对于来势汹汹的高温天气,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我们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小米绿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莲子粥、百合粥、茶、果汁等都是绝佳的消暑食物。
总而言之,我们大家在遇到高温天气时,要少运动,多喝水,多喝汤,多饮茶,多食蔬菜与瓜果,利用民防知识,保护自身安全。
点评:
文章十分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民防知识,在我们的身边都十分管用。作者用生动的笔调仔细介绍了民防,读完后让人受益匪浅。
漫画一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