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遐思
庞润宇
秦淮河,那条“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承载了多少过往,又见证了几多沧桑。无数纷扰过去,涓涓的河水依旧默默流淌。
印象中的秦淮河,总是乌烟瘴气的那一抹,而秦淮女子,更是妖冶妩媚的一簇。直至在春日驻足于河畔,惊觉河水生生多了几分维扬三月的灵动,无端地生发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感慨。终于,还是想起了那位名叫柳如是的风尘女子。
清初顾苓的《河东君小传》曾这样描述柳如是,“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而又“倜傥好奇,尤放诞……神情洒落,有林下风”,称赞柳如是有林下之风,可谓神来之笔。青衿水袖,在咿咿呀呀的弄弦清唱中摇曳生姿,柳如是的一生是一场倾国倾城的传奇。这里的生活似花般开到荼蘼,这里的歌舞妖娆,这里的月色撩人,却依旧没能阻挡住她眼波中流转的对自由的向往。秦淮八艳中,柳如是乃扬眉女子,大气洒脱。
踏一叶扁舟,寻觅着柳如是当年的行踪,耳畔传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雨,暗伤如许”的浅浅吟哦。犹记当年西子湖畔,柳如是初见钱谦益,一句“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怕是让年近六旬的钱谦益心旌摇曳的百转千回了吧。钱谦益曾戏称柳如是为“柳儒士”,大抵而后不顾世俗反对,硬是与之结为秦晋之好,不仅仅是因为她绝妙的年华。于是,有了后来日子里的赌书泼茶,诗词相和,琴瑟和鸣。
明丽的美貌和过人的才情似乎足以成就一个女子了,可偏偏柳如是还有一股不肯低头的傲气,穿过岁月,穿过流年,或许留下沧桑,但不留下悲凉。我凝望河水,想着当年清军入关之际,身为文人领袖的钱谦益全然失却了那份志士该有的气节,竟以“水太冷,不敢下”为借口拒绝了柳如是殉国的请求,让柳如是“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的深情劝勉成为后人长久的叹惋。而柳如是飞身跃下荷花池的身影,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剪影,一道历史的记忆。那些在时光里留醉的经年,那些旧时盟约的相惜晏晏,那些吟风弄月的依偎相伴,恰如逝而不返的秦淮河水,漫过漉湿的痕迹,待到云开雾散,已不再回首。
国学大师陈寅恪一生倡导“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而柳如是在经过四百年时光的洗涤之后,恰让大师发现了其肉骨中的侠情,于是用如椽巨笔写下浩浩八十五万言别传。一代国学宗师为区区一青楼女子立传,是因为他看到每逢改朝换代之际,当很多文人不能坚持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候,那些一贯被歧视的“红妆”们却往往表现出让无数须眉男为之汗颜的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气概。
时间一如既往地飞逝,秦淮水依旧悠悠,低吟着“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一个女子胸中荡然的豪气便喷涌而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