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工棚随笔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诗 热度: 12505
中华民工

他乡月色

在他乡,月色是免费的劣酒和潮汐。

  我喜欢,青霜穿过身体的部分,落地之前就碎了,并保留我的体温。

  故乡,爱人,允许我把它们拼凑成一张脸,放入褪色的镜框。

  然后写进诗里,用尽那些异乡容易过敏的言辞。

  陌生的街道,月色盈盈。交织的霓虹,断续有度。

  这条水银似的河,淹没我,也淹没这个叫异乡的城市,以保持乡愁的纯净。

  有月的夜并不忧伤,适合等那场浩瀚的雪。

  昏昏欲睡的影子,映在若有若无的流水。老去的事物明亮起来,新生的事物黯淡下去,露出畏缩与胆怯。

  河两岸,各有一人。一个在黄昏,一个在清晨,隔水发呆。

  在无数个第二故乡,我所经历的乡愁与之前略有不同。

  少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丝莫名的欢愉,一种冥冥中的默契,和波澜不惊的心境。

  一群常年在城市边缘奔波的人,下意识抛下肩头的负荷。

  中年——这个年纪,已攒足气力,支撑身体在月色河面,不倒翁似地摇晃。

工棚随笔

吼着走调的乡谣,乡音俚语里,夹杂了乡下人少有的沉稳和持重。

  五月的天空略显空阔,白云悠游,没有乡下南风起时,随时躲避麦芒攒射的急促。

  工地上,一根根穿过五月的手指,冻疮尚未痊愈,依旧剑戟般凌厉。

  天蓝色的彩钢房,整齐划一。

  将喧杂围困在车水马龙中间,或之外。

  隔绝,或守护经久不散的碳酸氢铵气息。

  上下铺,八人间,崭新的空调调节季节的冷暖。

  四种方言交错,每个人都在举手投足间,画出故乡的版图,与第二故乡相连相拥。

  谁在酒气熏天的絮叨里,点燃孤独,然后,人影晃动?

  谁在凌晨掏出身体里的蝉鸣,偷偷放在探进围挡的柳枝上?

  谁在梦游的土路上,迷失于跳跃的灯火和萤火,忘情地喊:那万家灯火,是我的……

  第一个悄悄闪入夜色的兄弟,他已忘了来时路。只记得两边都有人等,在黎明前最柔软的曙光里。

  曾经写过一首关于工棚的诗。

  那时候,薄薄的石棉瓦四面漏风,跟老家屋顶烟灰色的瓦片一样,木讷呆滞。

  今天的工棚,茶水间,吸烟室,接待室,图书室,娱乐室,夫妻房,托起生活的尊严。

  一排整洁炫目的蓝,唤醒记忆中的纯净。

  像儿时炊烟擦拭过的黄昏,有看得见的静谧和远方。

望 乡

手机屏保的麦田,忘了是哪年拍摄的,越看越像假的。

  金黄的麦浪涌到天边,不见一个稻草人,不见一棵绿色的杂草。

  土路上的车辙,扭曲的弧度更像故意的,虚拟的,隐隐透出油彩的质地。

  春天是虚拟的,花开从未结果。

  秋天是虚拟的,古朴颓废的老屋,大门敞着,看不见粮仓。

  想故乡的时候,常常陷入莫名的亢奋。

  大地朴实。

  早把想看的东西安顿好,允许目光走神儿,越过边界。

  想故乡的时候,低着头,蓬起的乱发像箭簇,指向四散逃逸的火烧云。

  因思乡而低头,几个盘坐的人围着篝火,眼中的美好升腾在火焰之上。

  想故乡的感觉,是我从他们眼里看到的,浑浊与炽烈,以及跳跃的火苗遮掩不住的一丝荒凉。

  站在楼顶望故乡的时候,总会下起小雨。

  总有几只麻雀,围着沙子堆觅食。

  它们的羽毛湿透。

  可怜巴巴的模样,让我想起老家的麦场。

  麦场边,稻草人破旧的蓑衣下,恍惚中可以看见,几个避雨的少年——

  一根一根揪着它身上发霉的稻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