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穿越古今的月亮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诗 热度: 11217
泣梅

  陇西院的风

  空空的庭院,从不空。

  因为风,陇西院流动着清新的气息。

  诵读着谪仙的诗句,讲述着诗人的往事,它千年如一日,从未停止。

  聆听的人,一群又一群停在陇西院,一次又一次,挪不动俗世的脚步。

  陇西院的风疯狂过。

  在太白远走他乡的日子,在诗人命运多舛的日子。咆哮,愤懑,它怒吼的声音回荡在历史深处。

  如今,它已安然、轻缓。经历时光漫长的打磨,经历太多温情而冷漠的故事,它明白诗人的明白,跋涉诗人的跋涉,也沉默着诗人的沉默。

  陇西院的风,越来越像酒。

  按住波澜的酒,一饮就醉,不饮也醉。

  它打着旋,复述一个人坎坷的仕途,翻动一本书华丽的篇章。辛酸都付流水,抱负都付流水,乐观与洒脱,幸运与不幸,在风中,被匆匆挥霍。

  陇西院的风,更像称职的书童。

  捧起透明的诗卷,它停在空中,让品读的目光,也有了高度。

  它读了很多诗,写了很多诗,却没有使自己成为有名有姓的诗人,就像此刻的我们。

  风在记取,风在游走。诗人如风,吟唱如风。墙上,碑上,那些澎湃的诗行,涌动不老的灵魂,随风弹拨激越的心弦。

  流连陇西院,人们褪去尘埃,在诗里飞扬、释放,忘了自己,又成为自己。

  太白楼的月

  我见过太白楼的月。

  那是秋天的清晨,不同于张扬的烈日,它低调地挂在天空,温润而晶莹,像恋人,像游子,眼里只装下了青莲。

  很精致的弯月,在云层之下,宁静,淡定,仿佛修行千年的智者。它好看的轮廓勾住了我的眼睛,我久久地仰望着,陷在它的澄澈里,忘记了今夕何夕。

  那是一轮穿越古今,却依然年轻的月亮。

  它捧读过太白溢满激情的诗稿,模仿过诗人陷入暗夜的沉思。它飞越千山去朝堂欣赏过翰林待诏的风采,也顺流而下陪伴谪仙豪饮过一江清风。

  装满美酒佳酿。那月亮,比女子多情,比女子重情,为世人所爱,更为诗人所爱。

  夜夜望月,夜夜饮醉,佐酒的诗句有时挂在柳梢上摇摆,有时顺着瀑布飞泻,有时直上彩云间,有时又汹涌成黄河水。

  水不断,酒不断,流淌的月光不断,奔腾千年,吟咏千年。

  那散发着浓浓诗意的月亮,从碎叶城出发,护送绮丽的语言、洒脱的情思,走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走进千古流传的诗行。

  它告别少年李白,送走白发诗仙,又像一个永不褪色的诗人,停在青莲,停在太白楼。

  清辉之下,诗心皎洁。经历坎坷,诗仙挥笔抹去了风霜,抹去了沧桑。

  他捧起诗歌,像捧起会说话的月亮,站上了清明的高处,历史的高处。

  走进李白故居

  沙粒与波涛,隔着一首澎湃的歌。

  我们与诗仙,隔着一条奔腾的河。终其一生,我们都像岸边的沙粒,梦想成为河流中的浪涛,成为浪涛上的欢歌。

  从不同的地方,我们带着相同的仰慕,走进江油,走进青莲。踩在李白踩过的土地上,吹过李白的风柔柔地吹拂着我们。

  我们走进李白五岁、八岁、十二岁的园子,我们与诗仙,仿佛很近,又仿佛很远。

  近,是可以触摸他的窗棂,叩响他的门环;远,是隔着一千多年的明月光,隔着一千多年的地上霜。

  从碑林到陇西院,我们举起沉默的尺子,在柱碑上,在雕像上.反复丈量着诗歌的高度,诗人的高度。

  而有些距離,越丈量,越无法量化。河流还在纵深,台阶向着高天,停在一些仰望里,我们没有抵达太白楼。

  诗仙举起的酒,被我们的目光豪饮。落寞的寻访者,醉在自己的追逐里,醉在无声的怀思中。

  满纸的诗,满院的诗,一直举着诗仙的灵魂,它们被崇拜的岁月,镀上了金黄的色泽。

  我们把自己深深插进诗歌的土壤,相机、手机痛饮的诗意,足够我们一生反刍和回味。

  碑林的铁树

  已经不是树。

  它长出了锯齿,剔除多余的欲望,剔除享乐的情节,站在太白碑林,它一站就是永恒。

  风来,一种姿势;雨来,一样青翠。一树蓬勃,一簇深情。

  铁的树,铁一样的骨头,铁一样的意志。它是碑林伫立着的另一道碑、另一种精神。

  执著在旷野里,挺立在寂静中,它站着站着,就站成了无声的风景、沉默的卫士。远离城市的霓虹,远离喧嚣的侵扰,它扎根青莲,驻守着碑林,驻守着诗歌。

  坚韧,坚强,独立,专注,像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伟人,它伸长绿色的手臂,向着蓝天,触摸着云游的灵魂。一年,十年,千年,日积月累,慢慢地,它有了思想,有了远方。

  它的思想是诗,远方还是诗。

  舔食日月的光华,它生长着。吮吸四季的蜜汁,它生长着。它就是一首生长的诗,就是诗人活着的韵律、挺拔的章节。

  行走碑林,其实是行于诗林。

  碑柱上的诗,崖壁上的诗,豪迈洒脱,荡气回肠。它们勾住我们的眼球,我们急于聆听谪仙的声音,急于探求一千年前的风景。只有铁树正了正衣冠,用影子抒写着深沉的诗行,安静而专注。

  我在碑林与铁树合影,仿佛是亲近一个人、一首诗,并沾染它迷人的气质。

  洗墨池的水

  洗净的是诗,是穿越时空的箭矢。

  水照山河,水映日月。变化,变迁,世间种种,在水的沉淀里清明。

  有人洗墨、洗心,把凡人变成诗人;有人挥笔、挥别,在行游中成就谪仙。

  水深幽静,水平如镜。仿佛无形的手按住了诗人的身影,又献出了一些朦胧的画面。

  洗去的墨沉淀了千年,那是诗歌的碎片,经池水灵巧地拼凑成诗,你临池一读,就被墨香环绕,就被诗境迷醉。

  落叶在水面,染墨,载诗。它飘来飘去,不舍洗墨池。它不是人,也还未成为诗。

  它知道,人非池中物,诗非池中诗。

  诗人早已越蜀道,翻浊浪,邀月人梦,影舞三人。

  而洗墨池的水,停在青莲,停在虔诚的目光里,透彻着诗歌的意蕴、诗人的古今。我们看到的洗墨池,是一张合不上的嘴,一直在呼唤,一直在荡漾。

  水中浮萍,濯洗一生,总结一生。

  走出记忆的枯井,我们看到自己的苍白,看到诗人与诗,千年不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