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语义·语感·语境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诗 热度: 13211
鉴赏/吕孝钦 图

  ◎龙彼德

  语义·语感·语境

  鉴赏/吕孝钦 图

  ◎龙彼德

  叶圣陶的这章散文诗,无疑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美文。不仅仅在于有秋虫之乐与无秋虫之苦的鲜明对比,也不仅仅在于对大自然亲近与对生态平衡谴责的题中之义,还不仅仅在于巧用象征与蕴含哲理的艺术手法,更在于作品的语义、语感、语境。

  语义是约定俗成的,但在作者笔下却发生了偏离:“不容留秋虫的地方”,也是“秋虫所不屑居的地方”。前者被动,屈辱;后者主动,高傲;二者构成了一对矛盾,新义全出,文章的语感也就此产生。

  乡间是有秋虫的地方。“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到夜呢”,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现在眼前,一支优美的合奏回响在耳边。作者在结构语词时特别凸出了“音”与“形”这两种要素:

  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两间绝响的呢。

  读到这样绘声绘色的文字,谁能不心醉神迷?

  城市是“没有秋虫的地方”。作者只用了两个短语——从无数可供选择的物件中挑出的两个——“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就使得秋虫避之唯恐不及。而作为人的“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这不是对生命的压抑乃至扼杀,又是什么?

  语感是生命的有意味的形式,语感的抑扬顿挫即是情感的抑扬顿挫,也是意义的抑扬顿挫,又是语言的抑扬顿挫。

  作品中的句法、词法的建构也很考究。如第四节:“虽然……但是……不独……就是……”虚词运用,十分出彩;第五节:“大概……只要……就……假若……若……这总比……我们以为……”宛转道来,曲尽幽微。

  不说“记得”,而说“记忆就轻轻提示道”(情态毕现);不说“凉意微露”,而说“凉意微逗”(物拟人化);还有排比句、叠加句……这一切都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语境,既质朴、平和、亲切、透明,又充满了创化性、生长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