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框架”,原指在建筑工程中,由梁或屋架和柱联结而成的结构。箫风将其用入散文诗中,写出了他的代表作节气里的江南》。他以诗的形式写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一节一章,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究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取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节气”是时间,“江南”是空间,“节气里的江南”将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既有时间的普遍性,又有空间的特殊性,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立春到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富于诗意的名字,而江南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又是古往今来无数诗人、词家吟咏的首选,此二章的结合便为美的风光、美的农事、美的心灵,乃至美的轮回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如《谷雨》,就得益于框架,写江南播种谷子。念叨着“谷雨”,眼前便浮现“一位灵秀而丰满的女子,站在春的深处,粲然而笑”,这是多么迷人的画面。“一滴雨就是一粒金色的谷子!”随着一场春雨,“谷粒们开始春情萌动起来”,像人一样有了愿望:“渴望被吻,渴望受孕”;有了行动:“从一双双粗糙的手掌挣脱,带着重逢的喜泪,一头扑进大地温暖湿润的怀抱里……”而人(不仅仅是作者,还包括在田野上播种的劳动者)呢,则怀着劳动的喜悦,“抓一把谷粒在手上,就有一种新芽拱土的感觉,从指尖一直痒到心底!”“布谷声声的韵脚”、“小麦拔节的韵律”进一步烘托了这欢乐的气氛。这哪里是普通的农活,分明是诗意的行走啊!
“一粒种子和一首诗,都有从孕育到破土的过程。”正是这一相同,使最后一节十分自然地从形而下升华到形而上:“一枚颗粒饱满的谷子”“与我的诗一起,播进春天最后的一个节气里”。不言而喻,播种的不仅仅是谷子与诗,还是希望、幸福,及无与伦比的美。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