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一、问题的提出和争议
上古晓母属于喉音,心(生)母属于齿音,两者发音部位并不相同,但彼此产生关联的情况很常见。如有异文现象,《礼记·祭义》:“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郑玄注:“上飨或为相。”《经典释文》:“相,息亮反。”其中,“飨”为晓母字,“相”为心母字。又有异音,《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释文》:“骍,息营反。沈又音许营反。”还有谐声,声符“四”为心母字,但从“四”得声的“呬、怬”却是晓母字。前人的研究结论大致上可分为两类。清代学者普遍将这种现象看作共时平面的语音通转。近代学者在现代语言学的背景下,尝试从历史语音演变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有的认为是匣(晓母)演变为心(邪)母;有的则认为都来自上古汉语的s-前缀,后来演变为不同的声母。
二、对于《颜氏家训·音辞》篇中“然则兄当音所荣反”的理解
施向东(1998)曾将《颜氏家训·音辞》篇的一段文字作为切入点,我们不妨也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前世反语,又多不切,徐仙民《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不可依信,亦为众矣。今之学士,语亦不正;古独何人,必应随其讹僻乎?《通俗文》曰“入室求曰搜”,反为兄侯。然则兄当音所荣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语之不可用者。
首先,我们可从“然则”的用法来看。“然则”作为一个承接连词,通常都是在前文描述的基础上对后文进行推断,这种推断只表明说话者的主观看法,有可能与客观事实相符,也有可能背离事实。如以下《颜氏家训》其他篇章的例子:
(1)《风操》:“礼以哭有言者为号,然则哭亦有辞也。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言耳。”
(2)《书证》:“《月令》云:‘荔挺出’,郑玄注云:‘荔挺,马薤也。’……《易统通卦验玄图》云:‘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蔡邕《月令章句》云:‘荔似挺。’高诱注《吕氏春秋》云:‘荔草挺出也。’然则《月令注》荔挺为草名,误矣。”
(3)《书证》:“《太史公记》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此是删《战国策》耳。案: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主。从,牛子。’然则,‘口’当为‘尸’,‘后’当为‘从’,俗写误也。”
(4)《书证》:“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则许慎胜孔子乎?’……答曰:‘……安敢以《说文》校其
是非哉?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可见“然则”一词侧重的是根据前文内容的一种推测,其中的第(4)例,客人的推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从后文主人的回答来看,也不符合事实。由此我们回到《音辞》篇对《通俗文》这则注音的分析,“然则兄当音所荣反”也只能是颜之推的推测,不能代表“所荣反”一读在现实中一定存在。
其次,此段话的中心在批评前代的反切,所以“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语之不可用者”这句话中的“亦”呼应的正是“前世反语,又多不切”。这句话中的“古语”应和徐仙民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一样为前人所注反语,因此也只能是“兄侯”。
再次,从颜之推对《通俗文》一书注音的评价来看,“此音”也只能是“兄侯”。《书证》:“《通俗文》,世间题云:‘河南服虔字子慎造’。虔既是汉人,其《叙》乃引苏林、张揖,苏、张皆是魏人。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文中认为《通俗文》所注反切“甚会近俗”,而服虔正是北方人,可以和“北俗通行此音”对应起来。
最后,颜之推的正音思想揭示了“兄侯”音来源较早。他不仅认为此是“北俗”之音,而且是“古语之不可用者”。“搜”在《切韵》和《广韵》中皆音“所鸠反(切)”,颜之推本身就参与过《切韵》的正音工作(见《切韵序》),因此他心目中具有正音的思想,表明读生母“所鸠反”是通行之正音,而“兄侯”为俗音,此音是古语的残留,不应该再加以使用。
这最后一点,既然“兄侯”一音是古语的残留,则从历史语音演变来说,可能就是晓(匣)母演变为心(生)母。对于这一问题,还可以结合更多的材料来进行分析。
三、从音注看晓心母的南北差异
与晓心母相关的音注异读材料中,有一部分异读是因注者不同造成的。归纳整理这一部分材料后,发现注者的不同又揭示了方言的差异。先举两例如下:1.赫、郝、螫
(2)《尔雅·释训》:“赫赫、跃跃,迅也。”《释文》:“赫,郭音释,舍人本作奭,失石反。《说文》云:奭,盛也。谢许格反。”
(3)《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集解》:“郝,音释。徐广曰:一作赦。”《索隐》:“郝,音释。”
(4)《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索隐》:“螫音释。谓怒也,毒虫怒必螫人。又音火各反。《汉书》作奭。奭即螫字。”
“郝”字表人名,《广韵》呵各切,又施只切。可知“赫、郝、螫”都有晓母和书母二音,且不区别意义。依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注解,两者的差异乃是“关西”和“山东”的差异,由方言不同所致。而(2)中郭璞(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注书母音,而谢峤(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注晓母音,正可以和《玄应音义》所揭示的地域特征对应起来。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音注中不别义的异读很可能是方言造成的。
2.豨
(1)《庄子·大宗师》:“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释文》:“狶韦氏,许岂反。郭褚伊反。李音豕。司马云:上古帝王名。”
(2)《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3)《左传·定公四年》:“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淮南子·修务》:“(申包胥)曰: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虐始于楚。”
(4)《方言》卷八:“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
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
“豕”为书母支部,“豨”为晓母微部,从《方言》可知,两者的差别也是方言造成的,关东西有称为豕,南楚称为豨,代表楚地方言的《庄子》《淮南子》皆作“豨”。
对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材料进行分析。
3.骍
(1)《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释文》:“骍,息营反。《字林》许营反。”
(2)《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释文》:“骍,息营反。沈又音许营反。《说文》作弲,音火全反。”
(3)《诗·大雅·旱麓》:“清酒既载,骍牡既备。”《释文》:“骍,息营反。《字林》火营反。”
(4)《左传·襄公十年》:“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释文》:“骍,息营反。《字林》许营反。”
(5)《礼记·檀弓上》:“牲用骍。”《释文》:“骍,息营反,徐呼营反。”
“骍”字,《广韵·清韵》息营切,以上《释文》的首音都是心母,但收入的吕忱《字林》音和沈重音、徐邈音都是晓母音。
4.睢
(1)《左传·文公十年》:“遂道以田孟诸。”
“绥、挼”在表示祭名时,同“隋、堕”,读晓母或心母。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徐邈读晓母,而刘昌宗读心母。
6.隋、堕
(1)《仪礼·士虞礼》:“祝命佐食堕祭。”《释文》:“堕,许恚反,注同,又相恚反。”
(2)《周礼·春官·守祧》:“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郑玄注:“郑司农云:‘隋,谓神前所沃灌器名。’玄谓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释文》:“隋,许恚反,刘相恚反。”
(3)《周礼·春官·大祝》:“隋衅、逆牲、逆尸。”《释文》:“隋,许规反,又思恚反。”
(4)《周礼·地官·乡师》:“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注:“《守祧职》云‘既祭藏其隋’,是与?”《释文》:“隋,戚吁恚反,刘相恚反。”同上“绥、挼”,“隋、堕”在表示祭名时也读晓母或心母,从(4)注音可知,戚兖注晓母,而刘昌宗注心母。
7.鑴
《周礼·春官·眡祲》:“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释文》:“鑴,郑许规反,刘思随反,或下圭反。”
“鑴”,《广韵》许规切,又户圭切,不区别意义。《释文》郑玄注晓母,刘昌宗首音注心母,又音注匣母。
8.歙
《庄子·山木》:“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释文》:“歙,许及反,徐许辄反,郭疎猎反。张,开也。歙,敛也。”
在表示“收敛”义上,《广韵》许及切,为晓母。《释文》徐邈注晓母,郭象注生母。
9.邃
《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缫。”注:“缫,杂文之名也,合五采丝为之,绳垂于延之前后各十二,所谓邃延也。”《释文》:“邃,息遂反,刘许遂反。”
“邃”,《广韵》虽遂切,属心母。《释文》首音是心母,刘昌宗注晓母。
10.迿
《公羊传·定公四年》:“朋友相卫,而不相迿。”《释文》:“迿,音峻,又音巡,又玄徧反。”“迿”,《释文》注匣母、心母和邪母。
11.徽
(1)《淮南子·主术》:“邹忌一徽而威王
(2)《修务》:“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高注:“徽,读繀车之繀。”
(3)《原道》:“雪霜滖灖,浸潭苽蒋。”高注:“滖读繀绳之繀。”
高诱注中,“缞车”即“繀车”,“繀、滖”均为心母字,“徽”《广韵》许归切,为晓母。
12.撝
《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释文》:“撝,毁皮反,指撝也,义与‘麾’同。《书》云‘右秉白旄以麾’是也。马云:‘撝犹离也。’郑读为宣。”
“宣”在《释文》如字音读为心母,“撝”注“毁皮反”为晓母。
将以上例字和对应的音注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例字和对应的音注
可以看出,在晓母和心母的读音差别上,各家的注音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可分作南北两方:郭璞(河东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裴骃(同郭璞)、张守节(生平不详)、刘昌宗(段玉裁认为刘为北人,见《段注》“伐”字)、郭象(河南洛阳人)、高诱(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为北方代表,谢峤(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吕忱(任城,今山东济宁人)、沈重(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徐邈(京口,今江苏镇江)、戚兖(南朝陈吴郡,今浙江海宁西南人)为南方代表。当一个字有晓母和心(生书)的异读时,北方读为心(生书)母,而南方读为晓母,这也正和《方言》:“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以及玄应《一切经音义》“蜂螫,舒赤反,关西行此音。又呼各反,山东行此音”所揭示的南北差异对应起来。
不过,还须对刘昌宗、郑玄和李轨的注音做一些解释。范新干在研究刘昌宗音的特点时,提出了刘音是以中原音因素为主干成分,同时又带有某些
通过《释文》中保留的六朝音,可知读晓母或心(生书)母的差异可能与地域有关,大致可分为南北两系,今河南、山西一带读为心(生书)母,今江苏、浙江、山东一带读为晓母。此种现象在唐代依然存在,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注音即可说明。
四、从别义的异读看晓心母的历史语音变化
文献中有一些与晓心母相关的异读,这些异读可以区别意义,考察意义间的联系,可以略窥晓心母间的历史语音变化。1.牺
“牺”的本义是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纯色牲。《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毛《传》:“牺,纯也。”《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孔《传》:“色纯曰牺,体完曰牷,牛、羊、豚曰牲。”《玉篇·牛部》:“牺,纯色牛。”也可泛指牲畜。《吕氏春秋·行论》“宋公肉袒执牺,委服告病”高诱注:“牺,牲也。”《广韵·支韵》:“牺,牺牲。”
从“牺”的古文构形来看,其字义最初可能与牛有关,后来词义泛化。《书·微子》篇中所举“牷、牲”亦是如此,最初都是指具有某一特征的牛,依《说文》,“牷”为“牛纯色”,“牲”为“牛完全”,后来都词义泛化,不限于指牛。《周礼·地官·牧人》:“以共祭祀之牲牷。”郑玄注:“牷,体完具。”《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正如《诗·小雅·甫田》“与我牺羊”,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言:“牺与牲、牷字皆从牛,盖本专为牛称,后乃引伸凡牲之称。”
“牺”从表示牲畜又引申可表示酒器的名称。如:
(1)《诗·小雅·鼓钟》:“淮水汤汤,忧心且伤。”《笺》云:“为之忧伤者,嘉乐不野合,牺、象不出门。”《释文》:“牺,素何反。牺、象,皆罇名。王音羲。”
(2)《诗·鲁颂·閟宫》:“白牡骍刚,牺尊将将。”《释文》:“牺尊,郑素河反。毛云:有沙饰。则宜同郑。王许宜反。尊名也。”
(3)《左传·定公十年》:“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注:“牺、象,酒器牺尊、象尊也。嘉乐,锺磬也。”《释文》:“牺,许宜反,又息河反。注同。牺、象皆钟名。”
(4)《庄子·马蹄》:“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释文》:“牺尊,音羲。尊,或作樽。司马云:画牺牛象以饰樽也。王肃云:刻为牛头。郑玄云:画凤皇羽饰尊,婆娑然也。音先河反。”
(5)《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释文》:“牺音羲,又素何反。”成玄英《疏》:“牺,刻作牺牛之形,以为祭器,名曰牺尊也。”
(6)《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践用两献尊。”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献,读为牺。牺尊饰以翡翠。”
(7)《国语·周语中》:“奉其牺象。”韦昭
从《释文》中郑玄和王肃的注音,结合郑众、韦昭、成玄英的注文来看,晓母和心母的差异是对字义的理解不同造成的。王肃、韦昭、成玄英认为“牺尊”指“以牺牛象为纹饰,或器物形象牺牛的酒器”,所以读音仍同“牺牛”之“牺”;而郑玄、郑众则认为“牺尊”是“刻画了凤皇羽毛等各种纹饰的酒器”,所以读成心母。联系“牺”字从专指牛泛化为其它牲畜,可以推论“牺尊”表示酒器,也可能是从专指牛形酒器引申指有各种繁复纹饰的酒器。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对于“牺”字晓心母的差异很可能是一种音变构词现象,即从晓母演变为心母。
2.靃
《说文·雔部》:“靃,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靃然。”“霍”本义当读晓母,《玉篇·雔部》:“靃,呼郭切。飞声也。”又《隹部》:“霍,呼郭切。鸟飞急疾皃也。挥霍也。”《广韵·铎韵》:“虚郭切。地名。《说文》曰: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靃然。”
从典籍中的联绵词来看,“靃(霍)”也当读晓母,如:
(1)《文选·掦雄〈甘泉赋〉》:“翕赫曶霍,雾集而蒙合兮。”李善注:“翕赫,盛貌;曶霍,疾貌。”
这一句话中有很多的语音技巧,“翕赫”“曶霍”皆是双声连绵词,“雾、蒙”明母双声,“集、合”缉部叠韵。我们有理由相信,“霍”字在此处当是晓母。
(2)《文选·陆机〈文赋〉》:“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李善注:“纷纭,乱貌。挥霍,疾貌。”“纷纭”“挥霍”是联绵词,“纷纭”是文部叠韵;“挥”是晓母,“霍”也当是晓母,构成双声关系。
“靃”在“靃靡”一词中读为心母。《玉篇·雔部》:“靃,又绥彼切。靃靡,草随风皃。亦作霍。”《广韵·纸韵》:“靃,息委切。靃靡,草木弱皃。”
“靃靡”表示“草木细弱随风披拂貌、草偃皃”等。《段注》认为是其引申义:“靃,飞声也。此字之本义也,引伸为挥霍、为靃靡,靃靡音选委切。”
(3)《楚辞·刘安〈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王逸注:“随风披敷。”洪兴祖《补注》:“靃靡,弱貌。”
(5)《慧琳音义·西域记》:“靃靡:上音髓。《韵英》:靃靡,草弱随风偃皃也。”
从以上注音来看,“靃靡”一词中,“靃”不仅声母变为心母,韵母也变成纸韵合口三等,而“靡”正是纸韵开口三等,“靃”字显然是受后字影响发生了语流音变,即xukme→s weme,由此才带来声母的变化。
五、晓心母相通的其它材料
(一)谐声
声符“宣”也从“亘”得声,《广韵》须缘切,属心母。《集韵》注二音,心、晓母皆有。《元韵》:“宣,
6.隹声
声符“隹”,《广韵》职追切,属章母。从其得声的“倠”为晓母,“睢、奞”有心母和晓母二音。
7.彗声
声符“彗”,《广韵》祥岁切,又于岁切,又徐醉切,属邪母和喻三母。从其得声的“嘒”为晓母,“慧、熭”为匣母,“雪、”为心母。“槥”,《广韵》心、邪、云母三音,皆为“小棺”,不区别意义。“鏏”,《集韵》匣、云、邪三音,皆表示“鼎”,也不区别意义。
8.惠声
声符“惠”,《广韵》胡桂切,属匣母。从其得声的“穗”为邪母,“繐”有心母和邪母两读,“韢”,《集韵》匣母和邪母两读也不区别意义。
9.戉声
声符“戉”,《广韵》王伐切,属喻三,上古属匣母。从其得声的“泧”,宋本《玉篇》:“泧,桑结切。泧瀎也。又呼括、许月二切。”心晓母皆不区别意义。
10.岁声
(二)音注、通假和异文
2.覤
《庄子·天地》:“蒋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释文》:“覤覤,许逆反,又生责反。或云:惊惧之貌。”
“覤”,《集韵》色责切,又迄力切。《释文》《集韵》注音有晓母和生母两音。
3.虩
《易·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释文》:“虩,许逆反,马云恐惧貌,郑同荀作愬愬。”“虩”,《广韵·陌韵》:“惧也。许郄切。”又《麦韵》:“虎惊皃。山责切。”“愬”,《广韵·麦韵》:“惊惧皃,山责切。”
4.飨
《礼记·祭义》:“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注:“飨或为相。”《释文》:“相,息亮反。”“飨”,《广韵·养韵》:“歆飨。许两切。”属晓母。“相”,《释文》注音则为心母。
5.许
《诗·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释文》:“许,沈呼古反。”
《说文》“所”字下引作“伐木所所”。“许”,《释文》沈重注晓母。“所”,《广韵》踈举切,属生母。
6.谡
《仪礼·士虞礼》:“祝入,尸谡。”注:“古文谡或为休。”《释文》:“尸谡,所六反。起也。”“谡”,所六切,属生母。“休”,《广韵》许尤切,属晓母。
(三)《韵书》中记载的不别义的异读
见表2:表2《韵书》中记载的不别义的异读
表2(续)
六、分析和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晓(匣)母和心(生书)母发生关联的原因,实际上是语音演变造成的,晓(匣)母字以细音为条件演变为心(生书)母。这种语音变化上古可能已经存在,汉魏晋时期有方言的区分,大致在北方地区(今河南、山西一带)读为心(生书)母,南方地区(今江苏、浙江、山东一带)读为晓母,而一些字在方言上的这种区分可能一直持续到唐代。
表3 文中涉及的所有不别义的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