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本对汉字的加工及其背景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学术 热度: 16355
〔日〕笹原宏之

  (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日本东京169—8050)

  日本对汉字的加工及其背景

  〔日〕笹原宏之

  (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日本东京169—8050)

  日本人倾向于将汉字视作“日本的文字”,对其抱有非常微妙的情感,并敢于对汉字进行加工。就平民百姓而言,其汉字观,以及对汉字在实用场所中的各种应用,有很大差异。而且,日本人热衷于适度选择不同性质的文化,借来混合使用,从而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混合使用的拼写方式。本文就影响日本文字书写体系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就日语中只借用汉字的发音或者只借用字义的用字方式(借字),根据民族固有语对汉字进行训读的方式(国训),以及以汉字为基础重新组合各构件来造字以记录本国特有事物的国字,进行了详细介绍。

  日本汉字 书写方式 体系混用 借字 国训 国字

引言

与对待罗马字不同,日本倾向于将汉字视作“日本的文字”。当然,通过对国语和历史的学习,便可熟知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尽管如此,汉语也被用于记载神社的牌坊上,以及需要赔礼谢罪的场面,正月的新春试笔也要用毛笔书写汉字。

  “作为日本人却不会念汉字令人倍感羞愧”、“明明是日本人,竟然不会写汉字,真该感到羞耻”,这样的论调经常能听到。也能听人感怀道:“汉字的学习就是我成长的见证。”受容汉字的众多国家中,还包括韩国、北朝鲜和越南。但是对他们而言,汉字始终只是一种外国的文字。虽然在日本,小中华思想也是有的,但是对平民百姓而言,其汉字观,以及汉字实用场所中的稳定性和应用等,是有很大差异的。关于这些问题,在此我们分成若干观点来探究一番。

影响书写方式的诸因素

我们的文字生活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构造。为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其进行分析,我们在选用(偶尔创作)丰富多样的文字和记号的书写因素之际,就影响语言书写方式因素发生的条件,尝试做以下分类(笹原2013)。为了能巨细无遗地捕捉现实,不防设定不同层次的条件。

  作为食物的スシ(寿司),连最普通的书写方式,一般都不能把它清楚明白地表示出来,因此便以此为例。

  

  “作为名词,汉字写作‘寿司’。”“作为和语,汉字写作‘鮨’”。

  

  “‘鮓’象‘酢’字一样,结构既不协调,看上去又陌生,索性写作‘すし’。”“因为不是散寿司饭,于是写成美味的、加了油脂的、看上去就像金枪鱼的肥肉一样的‘鮨’字。”

  

  “写作‘酸し’,是考虑到其语源,为了指示其由来,而在说明文里如此书写。”“写作‘すし’,则是因为在汉籍中‘,鮨’是用于表示腌渍水产食品的字。”

  

  “《常用汉字表》中‘,寿’字不标示‘ス’音,‘鮨’也因是表外字而用平假名书写。”“JIS汉字表中因未收录‘鲝’字,而在原文中写作‘すし’”。

  

  “我们店使用‘鲝’字。”“我们报社的报道里,使用‘すし’和平假名的情况都存在”。

  

  “在大阪,被写作‘鮓’字的情形很多,因此菜单上也常这么写。”“在本地,大家习惯写成‘寿し’”。

  

  “孩子为了便于阅读,或是表现得可爱一些而写成‘すし’。”“因为卷裹了牛油果而写成‘sushi’。”“‘鮨’字有四点,兆头不好,因而改写成形体也好看的‘大’。”“写法记不太清楚,就写成了‘酢し’。”

  

  

  

  “这个旧手机输入法无法转换成‘鮨’,所以就写作‘すし’。”“用这种粗墨水写字,笔画容易粘连,所以写成‘すし’。”“门帘的尺幅狭窄,便将‘すし’写作‘’。”

  

  “上文出现了‘司と寿美’,于是就不写‘寿司’而代之以‘すし’。”“前文出现了‘おいしい’,后面继之以‘とおつゆ’,便不再使用‘すし’,而用‘鮨’或者‘寿司’代之。”

  除此之外,也受下列因素影响,例如“奈良时代的舞台剧中,往往使用‘鮨’或者‘鲊’”之类的历史因素,“在庆祝会上一般写作‘寿司’”之类的场景因素,“针对想要观看高档次演出的顾客层,海报上往往选用‘鮨’”之类的经济因素,以及“不会写汉字所以写作‘すし’”之类的能力因素等。

  上述各种影响现代日语书写方式的因素,相互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在每次使用场合都是各种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起作用。为了记录语言而使用的文字中,能拥有如此这般的价值和表现效果的语言,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经常写作“寿司”(根据从日本传入的借字改变而来),在欧美国家,则常写作“sushi”,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选择的余地。

  日语中这种显著的文字表现方式,实际上几乎全都与作为书写主体的日本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因为是有思想的人类所以就理所当然,其实这并非如此。

  正是因为生活在重视体谅他人,具有高度文化共识的社会中,抱着从容享受情绪的态度,才也共有讲求暧昧、含蓄、注重言外之意的价值观。有时,不仅仅为了美感,甚至用心追求可爱度的同时,也会考虑是否方便他人阅读、利于传情达意等实用面的因素。但是把这种因素作为运用汉字自如的判断标准是危险的。

  此后,日本人没有固有文字的情况就此结束,与汉字邂逅,被汉字操纵的同时,日本人是如何将其运用地得心应手的,还表现为多种形态,这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一步研讨。

文字体系混用

总的来说,日本人热衷于适度选择不同性质的文化,借来混合使用。和语中夹杂汉语而形成和汉混合文,可见于很久以前的《今昔物语集》,音训混读的单词,以及一些颇受争议的东西实际使用中都大量存在。

  

  像这种体系迥异的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交织在一起连缀成文的拼写方式,可以说在世界语言中只有日语如此。在中国,虽然也有像“卡拉OK”这样的写法,但那是出于游戏心理的极端个案,且又为KTV等所取代,正在走复古路线。即使在日本,也常见象“かっこE(格好良い)”之类的借用罗马字的书写方式。

  在日本,不乏像“ライオンとねこと犬”这样的书写方式,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齐备。甚至在选举的宣传画中,象“ささ原ヒロユキ”式的旨在改变形象的书写方式也能粉墨登场。又如江户时代将“女”字分解写成“くノ一”,这也是只有日本人才会使用的表现方式。将“写メールする”记作“写メる”,这也是将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各取一字的新创语词。

  “晚餐会”这个词汉字比较难,除了施加注音假名外,也可以写成“晩さん会”,把其中较难的部分换成平假名。出于不谙书写,或者方便阅读等种种动机或意图,混杂书写也是可行的。

  再次,也有在一个汉字中融入假名的写法。从战前誊写版印刷品中孕育出来的略字,时至今日,仍然在手写多摩()、魔()女等时出现。比起来源于汉字草书的平假名,基于汉字楷书的片假名(如伊>イ、呂>ロ、八>ハ),在形体方面和汉字的相似度更高,于是在构件“囗”中加入片假名“ト”的写法“(图)”,在图书馆管理员之间通行,但是一部分法务工作者,也把它作为登记的略字书写。

  

借字

相对于中国人使用的、字义并不算雅的“倭”字,生活在奈良时代的日本人,选择了和日本汉字读音相同、字义稳妥中性的“和”字,作为假借字。按说和语的“やまと”与“山処”,语义和训读读音应该是相对应的书写方式,但是它的汉字表记从汉字“倭”,经过“養徳”而向“和”发展演变(并形成了各种各样前头冠以“大”字的熟字训。笹原2014a)。这种只利用汉字的发音的用字法和书写法,或者只利用字义的方式称作借字。与单纯的万叶假名不同,这些借字中包含了若干语言之外的附加信息。总体来看,假名诞生后,汉字的地位价值变得坚不可摧了,如前所述的文字因素与心理因素一起构筑起来。

  日语“エビ”明明已经有“蝦”这个汉字可以表记,但日本人却认为,把它比喻为生活在海里的老

  人,借用“海老(中国指海水枯竭的意思)”这两个汉字来表

  记更合适,使其与陆地植物“野老”相对应。这种表记方式应该称“借字”源而非字源,这样的着眼点和想法逐渐被遗忘,虽然如此,这种氛围却仍然存在。

  “コスモス(kosmos,日译‘秋桜’)”,只因山口百惠1977年的一首歌,“秋桜”一词便广泛传播。秋天这个季节,用樱花来隱喻,于是新的言外之意就产生了。“まじめ(严肃;认真)”及其略语“まじ”,其假借字“真面目”和“本気”被广泛使用乃至固定,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表記誌史》,参照笹原2011《假借字·假借音汉字表现辞典》)。当然用平假名来表记也能看懂其意,但是连用片假名也不能表达细微意义时,就用汉字表记。今后,这种借字的表现方式还会出现,时而会得到广泛认可并得到迅速传播。

国训

根据民族固有语,对汉字进行训读,这种方法在汉字文化圈通行(笹原2014b)。然而,把一个个汉字的训读推广固着,作为系统固定化,只有日本如此。训读这种方法,可能是通过朝鲜半岛的归化人传过来的,但在朝鲜半岛,这种体系早已被丢弃忘却。例如“椿”字,从奈良时代以前开始,就用日本特有的发音“ツバキ”去认读它,表示日本特有的字义即国训,“椿”字为其提供了书写方式(笹原2007)。上文提及的“海老”,根据熟字训也可以说是国训。训读这种方法,把汉字和日常和语相结合,作为日本人的文字日益血肉丰满。

  “絆”字,在这些年的社会变革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字。拥有实质性意义的单词和汉字原本应有必要区别使用,但却以不可分割的态势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能够普遍看到的意识倾向。“バン”这个读音并不那么沁入人心,因此“絆創膏”也早有“バンソーコー”之类的写法了。用“絆”字,表记“きずな”这样的三音节和语,也许更能让人感觉意味深长吧。

  说到“きづな”这个词,据说来源于“くび(颈项)+つな(绳索)”这个组合,表示剥夺动物的自由,为束缚其而作的绳索之意的和语,当然也存在这样的汉字,基于日本语学和汉字学的研究成果,关于其原义和本义的共时性说明,通过日积月累,无论如何都会渐渐成熟。只要让人感受一下扯着半根又半根丝线的感觉,很多人都会认为使用该字非常贴切。“紲”这个字也一样,除了字典上的解释以外,电脑或手机的变换功能中也偶尔能看到,细心的人都能发现,用“糸”将“世界”联系起来,这种通俗的解释也支持上述用法。有些人就是喜欢背离文字本质功能的表记方式。

国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是读法,连字体都有很大变化。“國”的异体字“国”,虽然是中国造的,但在中国,中心部分写作“王”的“囯”字,曾经远比“国”字常用。日本人从奈良、平安时代开始,就非常喜欢使用“国”字,以至于当用汉字都采用这个形体。平安时代初期,“圓”字被简略记作日本制异体字“”(这种写法最终演变作“円”)。象这种字体的改变,直至近年,都有一定的生产率。

  

  

  

  

  室町时代编撰的连歌字典《词林三知抄》,虽然其写本或刻本不同,记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都收录了一些为酝酿独特气氛而造的字。在庆长九年的写本中,就出现了足以令人感到惊讶的国字和注释。(见图1)

  

  (图1:《词林三知抄》庆长九年写本。右上角可见“厂”旁内9个“有”字组合而成的文字(宫内厅书陵部藏)

  

  在其他写本或刻本中,也出现过“有”分作两行六个字的字形。“此字为天照大神御作”的注解,也是这一写本所独有的。江户时期幕府刚刚设置的1604年,天照大神创造了该字的注释,并写进了当时的教科书里。如果真如注释所说,那么这个国字很有可能就成了比中国仓颉造的汉字还要古老的字。这与当时一部分人风传的神代文字的观点,或者通过百济王仁传播汉字的传说,都是不相符的。“天橋立(あまのはしだて)”一词与自古以来的伊弉诺尊所造的天浮桥倒塌的传说有关。

  连歌中有一句话,“はしの字に不レ嫌”,虽然规定,如果前人用“橋”、“はし”表记,后人就不能重复使用,但连歌中存在着在书写中仍然可以使用的见解。“橋”写作异体字“”,想必并非偶然。

  有关该字的情况详见它稿,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日”字上,六个乃至九个“日”字重叠,与“辶”一起组合而成的国字,也于同时期出现了。同样,道教或修验道拥有写着重叠的“日”字的护身符,神道的宗教观受其影响。基于此,汉字的创造既要符合连歌去嫌的限制规则,即不能使用前人业已使用过的字,又要符合社会、文理等因素。

  这些表示“(あまの)はしだて(天橋立)”的字,如果添加上走之旁(辶)的草书体,则显现出对称关系。比如在天桥立观光的时候,从伞松公园“胯下看”风景的方法,可以认为是从中世沿用下来的佐证。

结语

正如我们在此看到的,日本人对于文字抱有非常微妙的情感,并敢于对其进行加工。即便是现在,仍是一边认为手写汉字很不好意思,一边又很尊重这样的行为。是否手写书信和论文,体现的不仅仅是重视程度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感情投入,的差异。手写的书法体,经历了和式体,又开发出了日本特有的印刷体黑体、(江户时期还存在一种角字)、圆黑体、滚花体等书体。对圆形文字、长体文字和美工文字的书写风格的改造和选择,直至今日都还在持续中。“真名”的正字体用真书(楷书)书写,读音用标准音(汉音),这类用语也反映出了人们的价值观。

  可以说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许文字纵横自如地连接排列且竖写和横写并存並保存到现代的国家。竖写的方式颇具文学风味,同时也能窥见其尊重言外之意的感觉。据说文字产生方法这样的手段,文字排列方向这样的形式等诸条件,甚至可以关系到敬意、礼貌、热情等礼节问题。

  在汉字圈中,日本成为最后还在使用年号的国家,这些年号可以在汉籍中找到出处,它们和西历并存,依然能产生言外之意。所有这些层面的多样性,达到了细致化、富于含义、尊重情调和表里如一。身处这样的环境,像用笔画数占卜这样的,只使用客观的数字来解读运势的迷信手段,在大正以后,能够深深扎根也是很自然的。

  还有,这个各种因素并存的系统内也有摩擦和欠缺,于是随机应变的选择、灵活的应用和充满智慧的创造便应运而生。尽管新的文化现象在不断涌入、不断发生,但是并未覆盖旧的文化现象,而是新文化以别的名义保存,这种倾向在日本的文字里不是很明显地就能被发现吗?我们不禁认为,日本人邂逅了汉字这样的文字,就如同品尝了禁果一般。

  【谢辞】本文承蒙浙江财经大学孔青青硕士翻译,青岛大学洪仁善副教授校正,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Japan’s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ts Background

  〔JP〕Sasa Hara Hiro Yuki

  (Waseda university social sience comprehensiue academu school,Tokyo,169—8050)

  Japanese tend to regard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ir own characters,and has a quite subtle feeling for them.For civilians,their opinions on Chinese Characters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ccasions vary greatly. Japanese have also been especially keen to choose various cultures with different natures properly,borrow from them and mix them up.Through this way,Japanese have created a unique way of spelling with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ideograms and phonograms.This paper conducts an overall discussion on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Japanese writing system.It also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to many basic facts in Japanese.For example,Ateji,i.e.the way ofusing certain Chinese characters only fortheir sound or for their meaning,and kokkun(native pronunciation),i.e.the way of pronouncing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native language in Japan,and kokuji(national characters),which means those new characters that are created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by recombining their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order to record those unique things in Japan.

  Kanji;The Way of Writing;The Mixed Use of System;Ateji;Kokkun;Kokuji

  责任编辑:邓福禄

  笹原宏之(1965—),男,日本东京人,早稻田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日本语学、汉字学、文字论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