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一隅:以重探加尔文为例——与索邦大学米勒教授访谈录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学术 热度: 17141
〔法〕左天梦访 赵靓译

  (1.巴黎第四大学文学院,法国巴黎;2.巴黎第五大学人文学院,法国巴黎)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一隅:以重探加尔文为例
——与索邦大学米勒教授访谈录

  〔法〕左天梦访 赵靓译

  (1.巴黎第四大学文学院,法国巴黎;2.巴黎第五大学人文学院,法国巴黎)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文化研究,一直处于关注度高但挖掘度浅的处境。同时资料匮乏和语言屏障,也造成了深入研究的困难。此次访谈的意图在于,以点带面地探索法国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和成果。访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首先由索邦大学的米勒教授介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研究、代表性研究协会这一特殊交流平台及其活动成果,其次就其自身多年来的加尔文作品研究进行例案分析和交流。

  文艺复兴 宗教文学 修辞学 蒙田 加尔文 新教改革

  奥利维尔·米勒(Olivier Millet)教授,法国当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出身,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与文化专家,研究方向为宗教文学、圣经与文学、修辞学、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与诗歌等等。他曾经担任法国社科院研究员,阿维尼翁大学、巴黎十二大以及巴塞尔大学(瑞士)法国文学系教授,现任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兼任索邦大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除此之外,还担任过加尔文研究协会会长以及国际蒙田协会会长。米勒教授的著述甚丰,包括《加尔文和话语的活力:关于修辞改革的研究》、《名句引用词典》、《蒙田随笔集的早期接受(1580—1640年)》、《圣经文学》、《加尔文:一人、一作品、一作者》、《加尔文的读者:加尔文作品集的评注研究》;他多次参与文学词典、百科全书以及人文研究参考书籍或数据库的词条编写和修正;也曾指导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出版;担任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现代法语版的编注工作;在学术刊物以及研讨会上发表多篇文章。

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中心



  

  每年研讨会上,我们会不断发掘新的论题,有时候也对已经讨论过的主题进行再次挖掘和深化。总的来说,我们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一般性的文学主题进行研究,尤其是文体、写作风格等。例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特殊文体“抨击小册子”(pamphlet moderne),我们在三十年前就做了相关研讨。当然还有韵文,涉及到很多诗学、风格、写作等技术问题。第二个方向比较特殊,涉及到整个文化层面,我们的研讨会聚集了所有人文学科领域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者,包括作家、哲学家、文学研究者、历史学家等等,对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做研究和评论,例如当时的社会观念、科学发展、哲学史、政治史等,由此我们汇集了众多学科的研究者在此互相交流,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我们中心每年还会举办其他的交流活动,比如2013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圆桌会议,来探讨英语著作《玛格丽特·德·纳瓦尔指南》。

  其实,我们中心与索勒涅协会是统一体,协会的核心成员都将免费收到研讨日的论文专刊,普通会员25欧一本。现在我们大约有150多位会员,他们交付少量会员费,来支持中心各种活动的展开。两年前,我们与索邦大学十七世纪研究中心合并,成立了“法国文学和文化中心”(但两个研究中心还是保持独立运作),所以它聚集了更多的研究者以及更加丰富的资源。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协会



  

  

  

  

  

  

  

米勒教授的研究方向



  

  

  

  对,在他的作品里,谈论到一些宗教主题,但是完全不成系统,比如对于宗教战争问题,他关注的是政治和道德层面,而非宗教层面或者说神学视角,在当时很多作家那里,这一个自然现象。蒙田的写作就没有宗教这个维度,他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式的写作。

  

  

  

  

加尔文教学的困难



  

  

  

加尔文的真实形象



  

  

  

  

  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以解释。首先在十六世纪,宗教矛盾突出,天主教和新教各自为营,天主教被称为“白色形象”,而新教被称为“黑色形象”,加尔文在其中占有一个非常矛盾的位置。首先,加尔文祖籍是法国,因此从宗教背景和文化背景上来讲,应该归属于法国,也就是天主教阵营的。所以他倒向新教是一个多么震撼的背叛!在他的同代人和现代人眼中,加尔文承担并完成了宗教改革,因为从地理上来讲,第一代宗教改革首领路德只在德语地区有着影响力,而加尔文把改革延续到法语地区:他在日内瓦建立了基地,进行着他的斗争。如果说,新教改革与传统基督教决裂,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作为基督教徒的形式,那么加尔文的影响在于把这种新的方式延伸到教堂以及社会层面上去。他的眼界不只是限于西欧基督教国家,而是创建了一种面向整个世界的视角,包括面向美洲(新世界)。

  除此之外,我所关注的是文学角度,也就是说,通过树立加尔文的一种演说家姿态来着手加尔文研究。因为新教传教首先是口头传播的,加尔文在初期布道的时候,也并没有采用印刷书籍来进行传播。后来,加尔文采用了印刷出版来达到传播教义的目的,这在当时的欧洲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也就是说双管齐下,既有口头传播又有书面印刷出版。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利用口语化的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这些观点展开辩论,这一做法完全更新了现代法语的论辩风格。他成功的时机基于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遭遇的改革危机。在我眼里,加尔文是一个散文家,善于对某个观点展开讨论。他的作品不能只是简单归类为道德学的、意识形态的或者哲学的,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的散文:在加尔文之前,散文(与诗句押韵相对的写作形式)的功能是叙事,或者表述某个宗教主题,而不是为了向读者展现某种讨论。这就是我所触及的加尔文形象,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加尔文的这种散文形式是如何形成的,他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分享了这种写作方式。其实,无论是在文学写作层面,还是在文化或社会层面上,他们都有着共识。文艺复兴是古代文化的一种重新发掘,并且丰富了古代传统修辞学,追求更加丰富的内涵以及雅致风格,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吸引以及赢得更多的人群。文艺复兴全面、丰富和更新了这种风格。加尔文的这种创新获得了极大成功。另外,他在书籍出版方面也有创新,例如封面印刷,这些都让我感兴趣。通过研究,我开始对印刷书籍的历史有所探究。

  其实我并不是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我研究的出发点是加尔文是如何重新组织语言的,我更多采用的是一种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文化上的角度,指书籍印刷出版的功能、角色及其文学角度,还指称其记录下来的话语练习所包含的现代性,不,是印刷出版后的话语。

  

  

  在蒙田那里,则完全没有这一点,他完全不是神学家,这点很重要。蒙田的态度很鲜明,他反对所有的权威,因此他不可能成为神学家。他是非常哲学化的一个人,或者说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摒弃所有的权威:比如大学里面树立的权威,神学领域的权威,等等,以说教和训规为目的。蒙田在这个层面有中立的倾向,他说话或者写作都是以不树立权威为前提的,这正是《随笔集》的写作宗旨。他运用了哲学思维,来拒绝某种权威精神的表态或者宣言,为后世树立起怀疑主义的极端代表。

加尔文的作品:《基督教要义》



  

  首先,这本书写于1534到1535年之间,第一次出版是在1536年,是拉丁文版本,当时作者还没有被称为改革派,他仍然处于传统阵营,并且没想过自己会变成改革派的一员。在此书写成之后,非常让人震惊的是,作者开始了人生的转变,传统天主教阵营已经在教义和实际行为上分裂,这引发了加尔文的思考和最终的转变行为。之后,加尔文出版了法语版本的《基督教要义》,这一系列的著书出版,首要的目的是做圣经阐释。这本书在1536年出版后,献给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看作是一本基督教教义的“教材”,起着教学的功能,作者的用词也平易近人,简约明了。第一版是拉丁版本,针对的对象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因为拉丁文在当时是整个欧洲的学术语言。此书的拉丁文题目中“institutio”一词,原本的意思是“信仰的坦白,或者说告解”,这个单词在现代的意思和在十六世纪的意思不尽相同,现代人看到“institution”首先理解的方向是“教育、教学”,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常常被误解为是一本系统性著作。之后,在1539年,加尔文定居斯特拉斯堡期间,出版了第二版拉丁文版,这个版本比起原版加入了很多内容,行文显得成熟,更加突出了释经的意图,读起来便是一本“神学总论”的著作了。从那时开始,作者开始筹备法语版本的出版。1541年法语版本面世,这是一个非常原创的行为,展现了基督教学说逐渐世俗化的一步(《圣经》的德文版和法文版翻译亦是如此),可以让更多的公众读到,这也是加尔文走向改革派的重要一步。之后直到1560年年间,这本书的拉丁版本和法语版本陆续不断修改和再出版,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诗歌方面,传统诗歌的写作规范源自柏拉图理论,仅限于展现现实的一面,而对于加尔文而言,圣经里的《诗篇》却是最好的诗歌模型,里面的语言表达出纯粹的真诚以及内心感受,这种带有抒情意味的诗句被加尔文派诗人加以模仿(加尔文没有太多的诗歌)。还是以贝扎所写的《亚伯拉罕献祭故事》为例,从中可以读到一种抒情诗歌的韵味,这成为同代诗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A Survey of Renaissance Literature Studies in France With A Close Attention to Calvin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Prof.Millet

  〔FR〕Zuo TianmengZhao Jing

  (1.College of Literature,Paris Sorbonne University,Paris;2.College of Humanities,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Paris)

  The study on 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the Renaissance in Western Europe has been in a situation of high degree of concern,low degree of mining.Besides,the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the language barrier has resulted in difficulties in thorough study.This interview is intended to explore research statu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oncerned field in France.The contentoftheinterviewisdivided into two parts:firstaboutsomeresearch associations,relatedconferencesandpublications,second about Prof.Millet’s own study of Calvin and his works,which are reunderstood in the terms of rhetoric and culture,in addition to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Renaissance reformation.

  Renaissance Literature;Religious Literature;Rhetoric;Montaigne;Calvin;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责任编辑:张箭飞

  左天梦(1982—),女,重庆人,法国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法国文学研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与文化研究。

  赵靓(1980—),女,江西人,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笛卡尔大学)哲学博士,笛卡尔大学PHILEPO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法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法国当代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与文学文化的关系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