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致海浪下的星群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文学 热度: 19139
王铭蝉

  《山东文学》编辑老师约写创作谈时,我正在上小说课。前年9月,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在职场打拼十几年后有机会重回校园,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读书和写作,我觉得命运待我挺好。我的课余时间,几乎全是待在图书馆或宿舍写东西,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珊瑚猫》《呼吸的卷宗》两部长篇小说初稿。

  每天写累了的时候,我在人大校园里散步,与家人通电话,这是身心最安宁也最幸福的时刻。当初偶然看到人大创意写作的招生简章,就向人大的梁鸿老师咨询和请教,梁老师鼓励我报考试试,说考试很严格,得看成绩。中学时代,我就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小说,大学毕业后本想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父母却不希望我以写作为生,他们更希望我过踏实的生活。我听从了父母的话,参加工作,从基层做起,靠实绩说话,打拼出了一番事业。竞岗职业经理人时,我三十岁。后来,又有多次机会,可以调到公司总部,有更好的职位和待遇,我都拒绝了。我不羡慕所谓“诗和远方”,只想在距离父母和家人最近的地方,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生活。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到文学,想到年少时的文学梦,内心的召唤越来越强烈。报考人大创意写作研究生,是我的人生的一个转折。

  在人大校园,写作与读书成了日常。真好。多样态的变化,往往始料未及,若是寻一根藤蔓抵达至高点,想弄清原委,往往也是始料未及。到最后,在原地打转,成了目测中最短的距离。

  最短的距离是笔尖到字词,动词和名词最好看,由此笔尖不断往复审美,把最短画成最长,把距离沉淀为心思。欲说还休,一生何求?我所写下的那些文字,既相互冲突又彼此包容,在消解什么的同时也在重塑什么,像事业的海浪,百丈高,降落岸头无限的星群。

  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文学,我相信有些人一直在坚持以本心面对文学,我希望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不随波逐流,不放弃本心,做一个有理想、有尊严的写作者。

  我把小说《林子的眼》看作一次无关于精神意义的治疗。一个人的各种疾患不过是一场未放下的争斗,它以主人公张小树的眼睛为视角,从偏盲到全盲,折射出社会人藏在肚腹中的硝烟,他们个体表达的每场激烈,被一个词包容着,也许是动词,也许是名词。另一篇小说《记事本》,其实并没记录过任何只言片语,只是把没放下的东西重新安置了而已。

  感谢《山东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