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多维主题建构——2020年度山东散文创作综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文学 热度: 18299
秦 琳 刘永春

  中国现代散文自五四时期发端以来,一直以独特的精神品格延绵相续,记录着世情时序的兴衰更迭,也传达着生命情感的真实体验。2020年的山东散文创作继续保持着齐鲁大地的厚重底蕴与灵动气质,全面显示出主题鲜明、兼收并蓄的创作特色,其中既有对历史的回应,又多与时代勾连;既有对文化使命与道德理性的自觉承担,也常常传达出创作主体沉浸于现实百态的在场性表达,总体上呈现出欣欣向好的发展样貌。同时,以张炜《斑斓志》为代表,山东散文创作在2020年如此特殊的年份依然成果丰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年,山东散文作家在书写主题方面主要聚焦于历史书写、风土景观、人生哲理三个重要维度,文化启蒙、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贯穿其中,艺术审美与精神内涵交织相融,由历史而走向当下,由自我而洞见社会,山东散文作家们尽心竭力的创作完成了对疫情时代的社会苦难的超越,也奉献出了许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精品之作。

一、历史书写与理想之歌

散文自身具有飘逸灵动的质地,当它和历史文化遇合时,便呈现出深邃与古朴的色彩,带有强烈的文化追问与理性反思倾向。本年度山东历史文化散文打破固有格局,不再追求宏大叙事,多从幽微之处深入历史,沿着历史纹理探寻时间背后的奥秘,对被人遗忘的历史文化进行合乎人性与现实的重新构建与思考。

  张炜的《斑斓志》引发广泛关注,这是作家深潜历史十余载所创作的东坡解语,记述了苏轼作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的一生,更聚焦于其作为普通人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嬗变。张炜呈献出来的是一个红尘之中的、有血有肉的东坡,他的人生有诗酒有山水,有牢狱有流颠,他活得五彩斑斓,聚集着生活的诸多况味与生命的复杂体察。通观《斑斓志》,我们可以看到张炜与苏轼之间穿越古今的心灵对话,张炜并没有从低处仰望,而是以平等对话者的视角、以苏东坡心灵的流变为行文线索、以情感的自由运行为轨迹铺展开东坡不为人知的多维世界,触摸到历史、政治、文学、生命、人性、情感、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的《出眉山》《不系之舟》与《一生功业》三个系列,皆深深浅浅地走入了苏东坡的生命历程,踏入到其生命长河起始之地的眉山,随他少年成名、及第入仕,随他坎坷北上、南下流放,看尽文人书生的理想颠簸与精神流变。在自然山水的滋养之下,“他仰观星辰、俯察新蕊,穿林踏雪、策杖徐行”,纯净的万物成为诗人一生最大的慰藉与依托,使得全书人文境界开阔又细腻周备,意趣盎然又情蕴无限。值得注意的是,张炜在行文中一边关注诗人的生活细节,涉及到烹饪、茶道、医药、建筑等繁多领域,一边瞩目于他的策论诏告、表状、奏议等富有思想建树的重要篇章。与此同时,张炜从诗人的生活与文字中看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命诉求,无论是顺境逆境的平衡还是对生之意义的求证,都带有全部人类普遍性的印痕。

  其他山东散文作家关注历史题材、审视历史经验、书写历史情怀的篇章也较为多见。杨朝明的《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与更长远的历史文明中观照孔子其人以及孔子儒学,经过不断更新的史料考证关注到孔子超越时间与空间性的文化思考,进而传达出儒学对提升人的格局的追求和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作者由孔子及儒学的价值观念看到现今社会中人应具备的公共意识与公德意识,认为这不仅仅是儒家的理想,更应该是人类社会“大道之行”的理想目标。陈忠的《瓢泉:辛弃疾晚年的故居遗址》是作者驱车亲游江西省稼轩乡瓜山下的所思所感,伴着未曾断流的潺潺清泉,作者心中所念的不单是清冽泉水能否洗净辛弃疾遥远路途上背负的尘土,还同终老瓢泉的稼轩一起遥望北方故土中满城的甘泉。刘恒杰的《嘶马留驹千古传》讲述东汉赢长韩韶在赢县(今济南市莱芜区)为官几载后回归故里时的历史故事,韩韶回乡却执意留下生长于斯的小马驹,不带走属于赢城百姓的分毫,此举清廉,对莱芜世代官员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百姓评价官吏的重要标本和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文化符号。高军的《巴金四进单家庄》将视点聚焦在现代作家巴金身上,是作者持续查阅资料、走访座谈而呈现出的真实记录,事件具体详尽,内容充实有力,全面展现了巴金对于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为单家庄丰盈了一层文化底蕴,也为世人全面了解巴金其人提供了崭新视野。张洪浩的《卑微独行者的雕像》、张期鹏的《吴伯萧的〈忘年〉往事》、戴小栋的《人间惟有杜思勋》等作品也均从不同层面阐释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致力于从散落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小细节逼近鲜活跃动的历史真实与生命真实。

  对历史古物的感怀思索也是山东散文的常见主题。此类作品内容繁复、思想深邃、涉面广泛,超越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写景状物,而以身心游走为构架,勾勒出社会人文的肌理质地,充分反映出现代社会的文化镜像,主要涉及对历史古迹、历史现象、文艺世界等方面的感悟思索和重新解读。高洪雷的《洛阳散章》回溯追索洛阳往昔,胸襟博大,意境开阔,记述几代帝王在此建都建业的豪情壮举。作者思绪回退千年,在感叹于朝代更迭中延续的洛阳文明之余,也思悟其留下的现实社会价值和精神意义。吕仁杰的《宗祠站在历史深处》用清透秀雅之语描绘了历城东北乡的娄氏宗祠,宗祠在几十代人的守护下受尽风雨而安然挺立,在村庄口口相传,是后人不能忘怀的家族记忆,也是永远珍贵的文化记忆。黛安的《翁丁记》走进古老的云南翁丁,刻画出独属于这个部落的神秘、粗野和原始之美。李振声的《孔子和关羽,芙蓉街上并驾齐驱》将地方生活与历史文化连接在一处,呈现出具有中国古老特色的“庙市合一”的街市布局,语言质朴,情意真挚,加深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将静默历史拉近热闹的现实,带有文化洞悉的深度价值。夏海涛《寻找铁门关》、林之云《广宗汤王庙前漫想》、刘星元《执刀者》、王月鹏《古登州的港与航》、赵霰《微山湖、运河、淮泗的文化渊源》等作品则熔铸着写作者回溯与追索历史的决心。

  宋长征的历史文化散文空灵而充满诗意,浸透着主体审美意识与心灵感悟。从斑驳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学艺术的世界走来,宋长征站在古老的岁月里仰望星空,而散文诗意的底座是“真”,在他以文字复原的历史记忆当中,真意真情不断打动人心。宋长征的《水袖:述异记》由《梁祝》《白蛇传》《牡丹亭》三个爱情故事贯穿构成,飘舞的蝴蝶、残破的栈道、开得火红的杜鹃花一齐同传说落至眼前,而无论一种传说如何流变、发展,都无法更改其内在的生命质地,心碎而欢喜的感情充盈于柔韧的爱情线索当中,是经时间淘沙之后最为真实的感受传递。

  在崭新的时代语境之下,面向历史文化的重新解读与重新阐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缝隙中的碎片也许就是我们得以窥见真相的可靠视角与激发历史生命力的有力途径。同时,历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影,拨开历史的迷雾,本年度山东作家的散文创作真切表现了历史文化散文中细腻的生命情感体验。

二、风土景观与诗性游走

一方风土一味人情,不同的土地滋养出形态各异的风物与文明,城乡景观与世相百态并行于中国广袤的大地之上,城市群落与乡土村庄从未脱离作家视野,却成为最朴素与天然的创作素材。本年度山东散文记录各地风土,诗意而纯净,轻缓而柔韧,写作者对于自然风物总是投笔有情,山水草木皆充满慈悲与灵气;同样,对于世态风情的书写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显示出审美性还原现实风土的真切和深刻品质。2020年山东散文创作继续关注城乡风土,更加注重情感力度的把握,调整其包蕴生活容量的深浅程度,以澄澈心境带来无功利的精神驰骋,以温暖记忆呈现出纷繁烟火的深情与诗意。

  现代性巨轮的推动迫使城市瞬息万变,城市中的生命个体被时代裹挟,只能匆匆前行无法停驻,由此只能看到城市的喧嚣与躁动,恰恰容易错过最能抚慰人心的旖旎景致。事实上,大自然对于城市并无偏颇和遗忘,只需留心便能得到别样的诗情画意。赵桂琴在《济南的春天》中发现了早春的济南显露的勃勃生机,或许是疫情的缘故,这样从容缓慢的春天也绽放在济南这座城市,它似是特意在用满城的樱杏桃李和毛茸茸的垂柳嫩枝提醒静默的一切醒来,让人不辜负这美好时日与饱满春天。明谦的《明湖之春》也刻画济南的春景。济南春日素来短促,常常趁人不备便悄然溜走,忽而已至的夏日令人猝不及防,如此,济南的春日便可贵又可爱了起来。雪樱的《我与千佛山的重逢》刻画人与千佛山的一次次相遇和对谈,山峦的雄奇俊秀、石刻的浑然天成、草木的生长繁盛,这一切风景都与游者的人生风景遇合。张世勤的《日照看海》将作者与友人的数次看海经历娓娓道来,站在海边,近处海波荡漾、海色七种,远处天海一色、碧空如洗,深邃的大海不止雄美壮观,它更多承载了友情与梦想,在海的蔚蓝中折射人生的光景。作者的文字轻柔恬静,一如海的胸襟与包容。崔向珍的《白鹭入画》走进秋日的黄河入海口,这里恬静、澄澈,天空盘旋着数不清种类的飞鸟,地上移动着无法计数的游人,远处有湿地蔓延的生机,近处是排排芦苇的沙沙声响,秋风拂过脸颊,倒像是误入了仙境一般。作者喜爱的白鹭在芦花涌动的画卷中明亮夺目,宽大的翅膀掠起芦丛向湛蓝深处飞去时,显得从容坚定,它们是自然大地上圣洁而独立的精灵。

  散文世界辐射现实人间,作品常常立于城市深处还原最广阔的市井味道,瞩目城市中的生活现象与众生情态,发掘出城市特有的魅力,也关注于城市发展中的困境与冲突。郑峰的《“市井”情趣》以生动的笔触写自家小区对面有名的“早市”,小贩们往往天还未亮就早起摆摊,唤醒沉睡的城市,带来时下新鲜多样的农家作物,四季更迭的奥秘便都在其中了。“早市”虽小却无比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方便人们的生活,补充了商场楼宇的遗憾,更重要的在于,这种热闹的人间烟火,城市也从不应该缺少。刘学刚的《拔丝油饼》展现安丘县城美食做工之考究、味道极醇厚的地方特色。然而,美味之物难得,需要人的细腻与耐心;美味之物又不仅美在品相与味道,亦带给人心情的美好与愉悦。他的另一篇散文《芝畔烧肉》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道菜自古时京城御厨传授,在安丘一带颇为有名,做法繁杂需精心炮制,是作者与同事之间的美味记忆,也是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想。田静的《无茶不欢》呈现充满淡茶韵香的城市生活,作者喜爱品茶、热衷沏茶,实际上也是在茶中品人生百味,在饮茶的过程中感受现实烟火,在对茶的热爱中使生活节奏跟着慢下来,让生活更加温暖有趣。孙葆元的《背诵〈胡笳十八拍〉的化学老师》由人物命运引发沉重思绪,铺展开来的是令每一个被禁锢被冷落的灵魂所能感同身受的生命图景。胡念邦的《笛声》回忆贫民老街上声音对生命的救赎,欢快的笛音仿佛能穿透一切,穿过老街残败的房屋和墙角,穿过街上落寞夜晚的死寂和荒凉,穿过贫穷,穿过苦难,直直抵达少年心里的盼望与梦想。这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沿着岁月的纹理一路追忆,它竟又能清晰地出现在作者梦中,只不过这次面对的不再是残破的老街,而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

  相对于日渐庞大的城市,乡村,固执地守候在大地深处,成为作家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摇篮,记录乡土世界的散文作品往往纯净而深情,是离乡之人站在不断流逝的时光之中对故乡世界的深情回望。本年度山东散文创作带着乡村的记忆,用真切细腻的笔触书写乡村风土,表现记忆故土中亲切熟悉的乡野风物和世态人情,以故乡之名安放失落的精神自我,显示出作家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不懈的精神求索。黄浩的《故园》如诗如画,北方小村在他的笔下生动有趣又熠熠生辉。刘锦佃的《我的潘家沟》回忆自己与父亲在南梁子打井子的画面。那些辛苦的年岁在如今的作者看来极为珍贵,一口井子成为少年在很多年后能孑立于孤灯清影中却备感充实的精神砥砺,文字沉稳从容,浸透了最为厚重的泥土之气。宋振东的《榆钱飘香》以童年榆树切入记忆,回想春夏青黄不接时农村人就用榆钱儿充饥的情景。这是作者童年的美食,无论时光如何更迭,承载着思念的榆钱会在记忆里永远飘香。付力《家常的味道》回味母亲亲手做的家常小吃,其中最难忘的就是用丕蓝疙瘩、辣菜疙瘩和辣菜缨子做的咸菜,常常能刺激味蕾,带来一种意外的舌尖记忆。夏立君在《从童年出发》写彼时生命的经历体验,困窘生活里由亲人与伙伴带来的拳拳暖意,成为照亮作者一生的灯光,而父亲的去世也使作家感触到死亡的意义和价值,在人生的背景板上,父亲永远像作者童年时那般坚强伟岸,从童年出发,收获一生的激励和温暖。冯连伟的《老宅》《回望故乡》《赶集》也深藏珍贵的乡村记忆,细心记述了故乡的宅院、大集等多种场景、风物与习俗,充满厚重的历史底蕴。回望故乡,回望的既有万家烟花,也有不曾抹掉的历史温情。宋长征的《春时间》穿越千年光影,以遥远的历史文明观照村庄风习,将远古流传下来的节日洒落在童年的田野,将父亲栽种下来的春天作为寒冬的慰藉。他的另一篇散文《洞穴秘史》中经由一个孩童的眼光记录下故乡中他处的风光与他者的命运,洞穴似网,编织着一个少年关于记忆与时间的幻梦;洞穴也像家,如母亲和大姐温暖的胸膛,庇护着孤独与无聊的少年时期中少有的肆意和欢乐。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聚焦乡村的作品还有真真的《故乡故事》、刘致福的《楸树与木槿花》、若荷的《乡村桃花记》、房子的《父亲与老槐树》、李木生的《老四婶》、张岚的《嫂娘》、崔向珍《素雪里的乡愁》等。这些作品深入挖掘故乡的精神之根,没有荡气回肠的雄伟事迹,不见工巧渲染的造作之气,有的只是作家最为珍贵的生命体验与最为朴素的人间情感。诸多山东作家由乡土而来,带着独具齐鲁风韵的故乡记忆,一边温情回眸永恒的爱意,一边驱散游子苦涩的痛楚,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构筑精神圣殿、还原生命本真,实现了对遥远故乡的诗性把握和对当下现实的诗意期待。

三、人生哲思与执着守望

2020年的山东散文在每一个作家的笔下都有一片独一无二的人生图景,面对庸常人生与无情岁月的扰乱与冲洗,正是眼前细微而平常的事物才能触及我们生活与存在的根本,基于当下人生的文学记录,成为本年度山东散文最有温度的自我表达。有柴米油盐,有悲欢喜乐,作家们的经历与体悟各各有别。这一类散文的创作题材大体上可以分为时光的流动、情感的低语、思想的追问、生命的体察这四个板块。

  飘渺的时间可以具化为种种姿态用以认识万物,流逝的岁月也化为生活的点滴直抵人内心的深处。潘丽萍在《那些忽然而已的时光》中记载自己珍藏的时间碎片,明亮又柔软的童年、相别又相逢的片段、记忆中从不离去的笑脸,都安放在岁月勾勒出来的痕迹里,透过光阴的窗棂洒下雪野里满地的落花。林纾英以一次旅行切入到缓慢时光的柔美与风情中去,在《慢下来的时光》中回归自然、回归感情、回归本真,体验到更多平时忽略掉的人生底色。金后子《独居的时光》定格天命之年的自己对于安静时光的体验与享受,放下手机,走在街头,浮躁喧嚣之气似乎不再来侵扰,天地中弥散的只是无边的月色、习习的秋风,还有藏于各自天地的万物生灵,与时时跳出的美好青春记忆。同样,人间烟火也藏于最生动的时光之中,当作者受冷生病躺在床上时,就格外想念小外孙的笑声和妻子那碗泛着油花的热面条了。崔秋立的《关于票证的琐碎记忆》从一沓沓票证出发回看人们的琐细生活和时代小物。张晋芳《那些听书的日子》以听书漫谈岁月,记录下小时候的听书经历和其间趣事。

  古往今来,真情最打动人心,它不仅是事件之真,更是情感之真。张岚的《爱,与光阴无关》写自己在窗前等待春日花开的场景,眼前是鲜绿生动的春芽和摇曳于风中的枝条,透过窗前一树一树的繁华,耀眼的分明是平凡生活中情感的光亮。她的另一篇散文《特殊的嫁妆》倾诉了一位母亲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准备的最好礼物。没有盛大的十里红妆可送,作者思虑再三决定送女儿一本属于她自己的书。书中记录的是母女并肩的身影,是共同走过的岁月,是二十万字的厚重亲情。《在人间赶路》同样朴素真诚,张岚用文字印下自己在文学路上的踏实脚步,古往今来的文学世界似跋山涉水而来,只为叩响稚嫩的心弦,安放一个敏感而热烈的灵魂。刘恒杰在《母亲那些生动的话语》中讲述母亲常常脱口而出的话,这些语言或许并不规范,也无高明深刻之处,但母亲总能明白清楚地讲述出来,又常常用乡间土语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传达,使从事文字工作的作者自叹弗如。其实,母亲的话总带着她所经历的岁月风景和朴素无华的亲情关怀,如吃饭喝水一般自然地伴随我们成长直至成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刘星元《麦田里的母亲》《关键词里的父亲》,赵欣《父亲的算盘》《母亲的药箱》,王韵《父亲的单车》、刘春燕《怀念母亲》、高绪丽《父母的爱情》等作品皆以真情打动人心,诉说日常生活,言语生命体验,文字常常温润深邃、敏感深情,言语之中便为短促人生注入了永恒的情感光亮。

  散文带有思想性的探索与追问,它不仅飘逸、灵动,更要掷地有声。王玉河的《苦难中开花》和《做一个有趣的人》展现对人生存在的思悟,天地无限而生命有限,如何用自我的力量来抵抗人生的诸多失意沮丧。王夫刚《不要抛弃灵魂中的英雄》以诗人之名召唤灵魂中值得信仰的精神坐标、为诗歌正名,因为自己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道路进行歌唱而倍感骄傲。王力丽《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是一颗勇敢的心的飘然流动,作者即将踏上遥远征程,只觉满心欢喜,期待在世界的航行中做一个自由的水手,收获人生路上的美妙风景。杨敏的《距离》以一条短裙和一串风铃开启关于美与爱的诠释,要使美得到永恒,须得让自己与美的事物保持一段距离,在距离中才存在想象,才更加珍视,才不会因为贪心而破坏了美意。简默《路上的毒》直指人心,万物有灵,各行其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可偏偏有人就在路上用根草棒挑起事端,两个虫子的你死我活并不是场趣事,战争之下也从来没有幸免者。张炜《一生一本书》、徐淑云《青春在极端中流逝》、付瑞花《心向每一朵花》、崔向珍《人勤谷雨香》等都别具思想的启迪。

  文学是观照生命的入口,散文就是其中的一扇窗棂。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看到危难中生命的勇气与担当,看到别离的真实与感情的牵挂,看到春来时生命的灿烂与勃发。2020年的山东散文直面当下,深情地阐释了春由心始、爱自情生的生命过程。张存金的《直与天地争回春》盼望人间的春天也渴求生命的春天,打破时空,游走于疫情中的生活细节,记录下在争夺春天的战役中生命的相互支撑。张金凤《叩开春天的门》同样从万物生发的春之遐想落笔,进而将笔触伸向生命的方方面面。黛安《疫情期间归国手记》以自身因疫情爆发滞留国外辗转回国的真实经历揭开疫情给个体生命带来的身心颠簸,刻画羁留国外的人们渴望归国还乡的强烈愿望。徐明卉的《方舱医院医生的六小时》全面走进了医护人员之中,以山东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之一的曹伟为视点,跟随着他的脚步还原生命的温暖和伟大。关注疫情中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空间的作品还有钟倩的《社区里的“逆行者”》、荣海鸿的《齐心抗疫》、于绍迎的《战“疫”,我们同行》、吴朝标的《疫区日记》、赵欣的《心系武汉》《筑起坚不可摧的堡垒》等等,这些作品取材当下现实生活,如镜头转换般实录生命点滴,在细腻平实的笔触之下,在充满自我体验的絮语当中,显示出作者对生命过程的探索与重构,对生命情感的把握与体察。

结语

2020年的山东散文创作在历史讲述中高举理想之歌,在大地风土上实现诗性游走,在人生观照下坚定执着守望。无论在哪一维度、从何处出发,作家们努力将个体思想伸触到生命现实,将艺术镜头对准心灵世界,将手中之笔投射到当下社会,显示出直面现实的在场性表达与历史性担当。在新时代语境下,山东散文作家一方面更加敞开自我,书写内心声音,遵从自由的创作精神,以切实、深刻的生命体验经营自己的文字天地;另一方面更加深入现实,关注世间百态,体察市井人情,以精神旗帜的高举烛照现实人生的角落。两种创作动力互为支撑,使山东散文创作一路向前,厚积薄发,收获了许多厚重之作。这种创作状态与突出成绩再次说明,山东作家、山东散文时刻以时代责任为己任,以精神开掘为方向,以主体表达为旨归。同时,锐意创新、浑厚深沉的创作底色,造就了荦荦大端的创作成绩。由此,山东散文创作的历史特征与文化传统在2020年度得到了很好的确证与延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