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寺位于日本京都市右京区,是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大本山。四五月份的时候,街上张贴了沙罗树赏花的预告,时间为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的两周,地点在妙心寺东林院。
沙罗树植于东林院庭中,参观者不允许走进庭院之内,只能坐在廊下眺望。我是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参观的,那时已经是花谢的时节,落花掉得满地都是。一阵风吹来,又有花被吹落,花瓣白色,中心黄蕊,花朵颇大,凋谢时花瓣并不零散,而是整朵掉落。东林院里种植的被称为沙罗树的植物,在日语里的学名是夏椿,其拉丁名为“Stewartia pseudocamellia”。
沙罗是日语的写法,汉语写作娑罗,佛经里记载世尊在娑罗双树的林中涅槃。娑罗指植物名,“双树”表示植株两两对生之意,也有人用娑罗双树来通称娑罗树。日本古典小说《平家物语》,开篇诗中的“沙罗双树之花色,表盛者必衰之理”,即出典于佛经,慨叹世事之无常,定下全书的基调。本来觉得自己来得太晚了,几乎错过了沙罗的花季。但想到这诗句,又觉得像沙罗这样的花,果然还是落花的时候更有意境。然而追根溯源,从佛教的起源地到中国、日本,所指称的娑罗树实际上并非同一种植物。
《汉语大词典》“娑罗”词条的释义称,娑罗树即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的柳安木,并引用了农史学家缪启愉先生的《齐民要术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Shorea robusta 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印度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
娑罗的属名是“Shorea”,娑罗是其音译,种加词“robusta”的意思是强壮,描述这种植物材质坚固。娑罗原产印度、东南亚一带,中国和日本都不产,所以找了其他植物作为替代品,附会佛经之中提及的这种著名植物。
《汉语大词典》的词条中,提及娑罗“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并引用了欧阳修《定力院七叶木》—“伊洛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于佛家见,宜在月中生”。这首诗是把娑罗树与七叶木联系起来的早期文献,“常于佛家见”,表明在北宋时寺庙已多种七叶树了。桂树被附会为娑罗树的由来无法确认,博雅如洪迈,也在《容斋随笔》中说“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
也许是因为欧阳修诗作影响广泛的缘故,在此后的中国古代诗文中,认定七叶树即娑罗树,如《帝京景物略》称“香山卧佛寺娑罗树大三围,皮鳞鳞,枝槎槎,瘿累累,根搏搏,花九房,叶七开,实三棱,西域种也”,把七叶树的花果枝叶描述得非常具体。七叶树属有三十余种品种,其中种植在我国寺院中、被视作娑罗树的七叶树并非如《帝京景物略》所称“西域种也”,而是中国原产的品种,其拉丁名为“Aesculus chinensis”,种加词“chinensis”即指“中国的”,按照拉丁名直译,亦可译作中国七叶树。
日本江户时代博物学者毛利元寿(1798-1851)在其《梅园草木花谱》里著录了七叶树,其所绘的花色明显偏红,具有红斑,这是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的特征。中国七叶树与日本七叶树是同属的植物,外观相似,区别在于中国七叶树的花瓣白色,偶尔可见隐约的浅淡红斑,并不明显。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娑罗树”详细记载了七叶树的特征:“初夏作花,花挺出于枝上,长数寸,茎紫青色,一茎数十花,花色白,结实如栗”,即道出了中国七叶树花色白的特点。
虽然毛利元寿画出了七叶树的特征,但他在厘定植物名时,却把壳斗科栎属的橡、栎等植物当作七叶树的别名。橡、栎和七叶树既不同科,也不同属,虽然同是高大的乔木,实际差别很大。植物名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者地域的不同,会存在与今名不符的情况,这是在阅读古代植物文献时尤其需要注意的。
《梅园草木花谱》夏部卷三中著录了沙罗树,即日语中学名为“夏椿”的植物。夏椿拉丁名“Stewartia pseudocamellia”,是山茶科紫茎属的植物,原产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其种加词“pseudocamellia”意为“假山茶”。《大英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紫茎”条目中,将这种植物译作日本紫茎,称其“高达十五米,树皮浅红色,易剥落,花朵极为绚丽,形大,花瓣白色,中有橘红色的雄蕊”,中国紫茎(Stewartia sinensis)与夏椿同属,“花形稍小”。
寺岛良安的《和汉三才图会》成书于一七一二年,他在“娑罗双树”条中加了按语,称比叡山有娑罗树,“其花白,单瓣,状似山茶花而易凋”,所形容的正是夏椿(即日本紫茎)的特点。比叡山在京都市东北方,山中的延历寺是日本天台宗总本山。公元八○四年,最澄与空海同时渡唐,分乘不同船只。最澄乘坐的船到了宁波,赴天台山学习佛法,八个月之后回到日本,在比叡山开创日本天台宗。《和汉三才图会》提及娑罗树出于比叡山,亦有佛教上的深意。
手头有一本农业出版社一九七九出版的《花镜》修订版,作者是清初的陈淏子,书中提及“娑罗花产雅州瓦屋山,今江淮之昌化山中皆有之。其本高数丈,叶大似楠,夏月多荫而冬不凋,初夏开花,颇香,实大如核桃,栗壳色”,校注者伊钦顺先生在注解中将娑罗树注为“山茶科乔木,学名Stewartia pseudocamellia”,即上文提到的夏椿(日本紫茎)。但这个观点有待商榷,因夏椿是原产日本的植物,《中国植物志》未收录。且从《花镜》对娑罗花的描述中,也未能见出夏椿的特点。将娑罗树认为是夏椿,实际上是日本古代植物学的观点。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有文政十二年(1829)出云寺松柏堂补刊本《花镜》,在“娑罗花”条下,用朱笔注有“和产所无,或以为夏椿者,非”,提及日本不产娑罗树,所以用了夏椿来替代,这是日本古代将夏椿附会为娑罗树的记载。
近来翻《广群芳谱》,看到书中引用《名山志》,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文献:“天台山有娑罗树花,一名鹤翎……树不高大,树数百枝,枝十余头,头六七叶,经冬不凋,花如芍药,香如茉莉。”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显然不是我国通常认为是娑罗树的七叶树,七叶树是可以高至二十五米的高大乔木,且花朵的特征为聚伞圆锥花序,花形散碎,“一茎数十花”,无论如何不可能有“花如芍药”的效果。倒是紫茎花颇有一种形似白色芍药的观感。
最澄有在天台山学习佛法的经历,他于第二年夏月回到日本,启程之时,恰是紫茎初开的花季。假如《名山志》里记载的天台山的娑罗花真是紫茎,那么最澄很可能曾亲眼见过并知道这一点。最澄回到日本以后,在比叡山开天台宗,见到了外形和中国紫茎相似的夏椿,因此认为夏椿是娑罗花,“比叡山有娑罗花”的说法也就流传开来。这是笔者根据上述文献,对于把夏椿认作娑罗树的一点推测。
娑罗树(Shorea robusta)原产印度、东南亚一带,并非是中国和日本的原產,深受佛教影响的中日两国因地制宜,把本国出产的七叶树和夏椿分别附会成娑罗树。这种植物上的附会,也可见出各地风土、文化上的同与异,这是阅读古代植物文献时尤觉有趣之处。将相关文献联系起来对照,便觉得个中别有一番因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