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花一世界:日本的书讯杂志

时间:2023/11/9 作者: 书城 热度: 13172
陈卫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一纸风行的《读书》杂志,日本没有,声名较著的《图书》杂志(岩波书店),也没有如此风光过。但日本读书类杂志不少。稍有规模的出版社都有一种。走笔至此,似乎听见业内人士轻轻的笑声:你说的不就是所谓书讯杂志(PR [Public Relations]誌,指出版社的宣传刊物)吗?书刊广告前面有几篇随笔,归齐了,就是宣传品。

  随笔与书目合二而一是事实,或曰成例。只是还不至于不屑一顾。书目是出版商与读者共同之欲也,随笔亦是作者与读者共同之欲也;其次,售价多为象征性的:一般为一百日元,相当于在便利店买一个豆沙包。不少还能在大型书店免费获得。再者,有些书讯杂志,执笔者不再是特定出版社的作者。出版商、读者与作者三赢,鱼与熊掌似可以兼得。

  鸟瞰一下业界方阵。一、老资格板块。《学灯》,百年老店丸善公司(专营西洋舶来品)创刊于一八九七年,至今仍在发行(2012年由双月刊缩为季刊,每期印数10000,印数据《喜欢神保町书店街》第12期,2018年10月刊,下同;当年二周兄弟都曾通过丸善邮购书籍)。《图书》,老牌硬派出版社岩波书店创刊于一九三八年八月,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停刊;战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复刊(印数150000),月刊(以下如无注明,均为月刊),号称“爱书家的杂志”。日语“爱书家”大意为爱读书的人。《书斋之窗》(现在年发行十期,印数30000),日本近代第一家出版社有斐阁(1903年创立,以出版经济法律类书刊闻名)在一九五三年推出。二、出版大鳄板块。如《本》(《书籍》,讲谈社)、《书窗》(小学馆)、《波》(新潮社)和《本の旅人》(《书海旅人》,角川书店)等。讲谈社的《本》,封面大书“读书人的杂志”。众所周知,讲谈社是动漫出版名门,《本》中规中矩,只不似《图书》止于人文,而将政经社会一网打尽。末页的订购说明:邮局汇款、便利店或信用卡支付均可。三、大型报刊集团。如《一本书》(朝日新闻社)、《本の時間》(《读书时光》,每日新闻社)等。《图书》杂志

  《学灯》杂志

  中小人文类出版社的书讯杂志也不容小觑。如《未来》(未来社,2017年由月刊改季刊,印数15000)、《筑摩》(筑摩书房)、《春秋》(春秋社,印数10000)、《创文》(创文社)等。或因出版社中小,除了以上几家,其他都属“节衣缩食”型。如世界思想社每年一期,做成特集形式;更有活页装订的,如藤原书店、新评论社。较为“特殊”的一家是《UP》,东京大学出版会刊行。国立大学“一哥”的书讯杂志与民间出版商一样朴实无华。与中国有关者不止一家,《东方》(东方书店,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要交流园地,印数4000)、《汲古》(汲古书院,专注文史研究,年发行两次,印数13000),还有曾经的《中国图书》(内山书店)。

  刊印形式。多为大三十二开本(日本称A5开本),页码在四十八至八十页间,随笔与书目的比例大致六四开。《图书》《筑摩》的书刊广告部分和随笔分立页码。与一般杂志相同,书讯杂志每期都附有订阅单,可以破季订阅。

  也有异数。美篶(みすず)书房的《美篶》(印数6500)是标准读书类杂志。以哲学思想、文化随笔著称,并有国外来稿,如已故思想家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的首发文章。开本(大32开)、页码(52页)与一般书讯杂志并无不同,定价三百一十五日元,比其他高出两倍。该杂志每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为合刊,是读书界的开年小聚—读书问卷特集,向来为读书人所关注。该杂志每年向各界的读书人发去问卷,请他们向读者介绍自己过去一年的读书体会,每年都有一百多名读书人交来答卷。图书仅限五种,但不限于上一年出版物。虽然给每个人的篇幅有限(少则几行,多亦仅半页),回答夹叙夹议,可窥富于个性的表述:从对名家的致敬到对时局的感慨。作者来自文理各类学科,有些并非在高校执教,有些名人连年执笔。《筑摩》杂志

  在高度商業化运作的环境中,编发接近奉送的书讯杂志,实属不易,在纸质书籍不再风光的今天,仍然刊发如常,似应同时关注可读性与编发的里里外外。笔者多年翻阅,感觉不少文字举重若轻,从容酣畅。尝鼎一脔,试举三例:一老牌兼大牌,《图书》;一名家,《筑摩》;一小不点儿,《创文》。

  《图书》。发行量曾超过三十万册。《图书》的随笔与岩波书店的出版物一样,跨越文理两科。如在二○○八年前后题为“(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与趣味物理”的连载中,日本物理学家龟渊迪回忆自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丹麦留学生活,笔触温润,玻尔音容宛在。有关互补原理的说明穿插在人物的描写之中。读上几遍后不免遐思悠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继爱因斯坦热后有一股不大不小的玻尔热,玻尔传记有四种之多,三为翻译,一为国内戈革教授著书。《图书》也有“壮怀激烈”的文字。一九六八年三月号的《图书》称:“本杂志小打小闹,不谈时事,仅刊登与书有关的文章,发行量却达到二十万部,似可谓一件惊异之事。”出版史研究者指出这与一九六八年前后席卷日本全国的“大学纷争”有关(佐藤桌己文,《图书》2013年7月号)。

  《筑摩》。二十余年前有一桩旧事,在泡沫经济的巅峰时段,以出版纯文学书籍驰名的筑摩书房破产,成为一大新闻。数百名文化人携手支援,甚至包括勾销版税欠款。书房卖掉市中心的房子,搬到了被称为“下町”的老城区,重新起步。一九九○年九月《筑摩》月刊编者的话中写道:中午出去吃饭时,周围不再是同行的身影,听到的都是买卖人的叫卖声,反而有了一种新鲜的感觉。《美篶》杂志

  《创文》。小家碧玉或仅仅是小家。与众多的中小业者一样,创文出版社的范围只限欧洲哲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经营未必乐观,《创文》月刊一度停刊,二○一二年在读者呼吁下以季刊复刊,新连载有“中国异人传”:从后藤朝太郎(当年的“中国通”)、辻听花(此人著书已有中译,《菊谱翻新调—百年前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戏曲》,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到中野江汉(当年的“北京通”。参拙文《当年一种老北京》,《北京青年报》2011年12月19日)等,爬梳剔抉,绘出二十世纪前期中日交往中的“另类”人物图。惜乎《创文》在二○一六年再度停刊,未能载完(幸好后来由研文出版社结集刊行)。当年久居大陆,议论中国社会文化的“异人”还有一些,如奥野信太郎、高木健夫等等。这些人的活动、著述以及对日本战后研究者的影响,进入我们的视线,还只是在最近。

  令人高兴的是,近些年来,书讯杂志作者行列中出现了中国学者。比如孙歌题为“北京通信”的随笔,二○一○年起在《图书》连载数年,涉及范围广泛:从七七级同学重返母校联欢到与冲绳民众的思想交流。作者使用日文写作,轻松而不失学人品味,融入《图书》的风格。

  其实,笔者想介绍的还有书讯杂志的编辑或曰广义的服务。

  历多年经营,书讯杂志中连载随笔已占相当比例,连载结束后多以单行本刊行。杂志、出版社与读者“三赢”。

  书讯杂志与多数日本书刊一样为竖排。左边常留出位置,安排其他出版社(一般是小型出版社)的图书和杂志广告。《图书》的读者涵盖了学术界,小型出版社在这里的广告,价廉而效宏。这一特点一直为读书人所盛赞。

  仅仅一份书目,读者也许不愿拿甚至不屑拿,而加上随笔的书目,有了杂志的形式,提升品位又可基本免费享用,何乐不为?书讯杂志似乎是雕虫小技,甚至可有可无,但也能做得有滋有味。几十年一直做下来,也许可以推想编者的敬业精神。不过,似乎业界内无人发出此种感叹。做出版,自然要做书讯杂志,正常,普通。《菊谱翻新调》[日]辻听花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大概多余的介绍:日本的中小出版社—常常不过是三五人的“作坊”,一无例外尽其可能做公关。一般每年编发书刊目录,免费邮寄给读者,同时在大型书店免费发放。奇者如《东方》月刊曾在一九九二年做过一期特辑“北京书店指南”。地图配说明。编者后记不无自嘲:人家都说你自己卖中国书都卖不动,还要把读者推出去。笔者曾给某书讯月刊投稿。每次刊出后会在下月月初,同时收到两份邮件,一包样刊和一封信函,后者含感谢信,端正的手书。附有领取稿费的邮政汇单(按:不是邮局寄到信箱的小纸条—常常弄得有点脏的纸条)。曾经冒失地给岩波书店去信,询问有无某项史料。很快收到参考文献复印件,并附有《图书》编辑的一份回函,回信进化到打印,签名依然是端正的手书。据说,编辑书讯杂志一般都是一人世界。

  举出例子并非要证明,读书人或有识之士正大行其道。在日本这样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文人的呼喊早无振聋发聩之力。比如《图书》杂志一九七四年一月号称“已经获得三十万名读者”,今日读来恍如隔世。席卷全球的纸质书刊危机风潮,也刮到了書讯杂志的小小角落。多年的经济不景气使之更是雪上加霜。以中国问题为主打的《苍苍》(苍苍社)原本就是节约型的活页形式,但在发行一百一十五号后,于二○○四年二月停刊,现以双月刊电子杂志形式维持。出版名家文艺春秋社同样如此,《本の話》(《书话》)月刊一九九五年七月创刊,二○一一年十月停刊。有关内容转入出版社网页。《月刊百科》(平凡社)于二○一一年六月停刊,《中国图书》(内山书店)于二○一二年十二月停刊。

  书讯杂志的影响范围如今只在书虫之间,是小众的狂欢或偷着乐。在杂志中寻找真正的愤怒、幽默,越来越困难。人文类书讯杂志发行量的总和赶不上一份动漫杂志。尖刻一点说,个别书讯杂志不妨视为传媒大亨的口红或粉妆。一位社会学家如是说:现在,娱乐加时事八卦的通吃型办刊(办报)路线才能风行天下(《岩波茂雄与岩波文化》,竹内洋著,讲谈社学术文库 2013年初版)。

  这样看来,所谓的书讯杂志,也是一个小世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