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诠释与推广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8993
陈思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的不断加大,全球逐渐掀起了“汉语热”。在这个背景和大环境下,如何把汉语更好的推广出去已经是一件怕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世界正在不断的向一体化的形式前行,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以它特殊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有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思想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因此,想要汉语更好的对外发展,如何把节日文化和汉语教学相结合是一件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浅析其如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汉语教学 文化教学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可以帮助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原则和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是一个涵盖广泛的词汇,学界对于文化的定义也尚未取得一致的观点。关于文化的定义,目前大概有五代多种说法。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人类学之父泰勒如此说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为:“人类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艺术风格、文学作品、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综合体系,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阶层或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面貌。”简单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综合体系,包括了思想、道德、宗教、艺术、文学、科技、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阶层或一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面貌。

  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中唯一传承下来的国家,其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涵盖广泛而且影响深远。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首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包括除夕夜全家团聚、赏花灯、贴春联、放鞭炮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祈求平安、祭祖敬神、迎接新年等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例如,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情怀。再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反映了中国人的民俗风情。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民俗风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还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例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习俗包括扫墓、祭拜、烧纸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1]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推动汉语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恰当的使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教学之前,应仔细考量其应用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理可依、有迹可循。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依据

  刘询提出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并且文化教学应包括三方面:“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知识背景、专门性的文化知识”。欧阳祯人把中国的文化比作一棵大树的“根”和“干”。必须把中国文化的根源性知识教授给学习者才能让他们从点到面更深刻广泛的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赵贤州的观点是认为文化因素必须要导入语言教学体系。并要有“阶段性”、“适度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則。诸位研究者在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上有着相似的看法,这些观点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2]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节日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帮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社会、历史、习俗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上的水平和学习兴趣。

  传统节日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话题,通过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庆祝方式、相关习俗、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学习传统节日也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融入和理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传统节日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如课堂讲解、文化体验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参观庆祝活动等,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传统节日的教学,加深学习者对汉语语言和汉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推广原则

  中国传统节日和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联系紧密,是因为节日是一种文化载体,体现着特定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而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传播中国文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使用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突出文化内涵原则: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注重这些方面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2.崇尚传统文化原则:在教学中,应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并崇尚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培养情感体验原则:在节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或者通过制作相关的文化产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

  4.注重跨文化交流原则: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节日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节日庆祝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差异,并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5.强调文化交融原则: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吸收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文化交融的历史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强调文化交融的意义,促进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注重文化内涵的介绍和讲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同时也要注重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从而达到学好汉语的最终目标。

  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一)语音教学

  传统的语音教学往往以传统的看视频、听录音、教师跟读然后机械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法过程十分枯燥,很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不利于学习者吸收汉语语音知识。语音方面的知识在汉语学习中处于基础和首要的地位,所以学习者一旦没有打好语音的基础便很难继续深入往下学习。因此,为了增加语音学习上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中国传统节的风俗习惯作为辅助性的因素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例如西班牙的学生母语里没有“sh”和“s”的音,他们在学习这两个平翘舌音时就会有很大的困难,难以发音正确很容易混淆,而且最困难的还有声调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进行区分。教师编出顺口溜“三月三,去登山,上山下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3]类似于这种的绕口令很好的把中国的节日习俗和教学重点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二)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里的基本材料,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有着迭代速度快的特点,旧词的消亡,新词的诞生,它本身就承载这许多文化的含义。由于汉语中的词汇量巨大,又存在大量一词多义,同音词的现象,所以很多学习者认为学习汉语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记忆这些词汇,教师可以把词汇和节日结合起来。汉语中大量的与风俗习惯有关的词汇,这些词可以根据对节日文化的讲解时逐渐教授给学习者,这样避免了词汇学习的“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遗忘混淆。比如在讲解“春节”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除夕”、“过年”、“拜年”、“春联”、“饺子”、“红包”、“压岁钱”、“团圆”这样的节日常用词汇。学习者可以在了解春节习俗的同时记忆这些词汇。

  (三)语法教学

  语法是汉语教学的中心内容,它是串联词汇成句的纽带。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欧美等国的印欧语系的语法有很大的不同,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在语序和虚词的使用上造成混乱。从而对汉语学习的兴趣造成打击,产生畏缩心理。面对这种困境,如何把汉语语法更加自然高效的教授给学习者是一件重要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中国节日文化和语法教学联系起来,例如让节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在语法举例、造句等练习时使用节日作为素材,可以把“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纳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把节日的知识内涵和氛围带给学习者,改变其畏难的抗拒心理,轻松愉快的学习汉语。

  五.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把传统节日文化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是必要且有效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文化元素的随意使用。在将其融入进实际教学中时我们仍要注意许多问题。

  1.尊重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差异。

  由于大部分汉语学习者都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宗教和信仰。为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在开始文化教學之前应充分了解学习者们的文化背景,包括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他们在本国学习中学到的文化知识等。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便在教学中避免误解或冒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避免贬低或批判学生的文化,同时也应该鼓励学习者分享他们自己的文化经验和知识,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在这些基础上,教师再教授学生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可以让学习者更容易接纳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可以避免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2.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文化解释的恰当性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时,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文化解释的恰当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确保所使用的语言表述是准确的,并且尽可能使用标准汉语。教师需要避免使用俚语、方言等非标准汉语表达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惑,影响他们的理解。此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供大量的语言实例,让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理解汉语。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文化解释的恰当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对汉语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解释,以帮助学习者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但是,解释时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背景和文化认知水平,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难以理解的术语和概念。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文化解释的精确性和客观性,避免夸大或歪曲文化事实。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课堂讲解是一种传统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适合为学习者讲解基础知识和概念。但只有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上通过使用视频和音频材料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节日文化和语言,如中国电影、音乐、广播节目等。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互动讨论,让学习者们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来交流意见和分享想法,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另外,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中,通过举办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传统包粽子、赛龙舟、包饺子、贴春联等,这些活动包含着深刻的节日文化内涵,同时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节日文化和传统。还有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对课堂进行补充,制作节日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或撰写相关文章,通过博客、公众号的媒体进行发布传播,学习者关注这些平台就可以实时的获得与节日文化有关的推送,随时随地进行了解。

  综上所述,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其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所应遵循的原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举例了中国传统节日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上的应用,也提出了教学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学好文化才能更好的学好汉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中国传统节日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3.

  [2]翟文婷.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7.

  [3]楊川.节日风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9.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