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核心素养下于漪教文育人思想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9169
强妞妞

  内容摘要:于漪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该具有教文育人的思想。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主要内涵是:教文和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教文育人的培养途径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发现于漪教文育人的思想对当今语文的教学有很多的启示: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要目中有人、发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素养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于漪 教文育人 核心素养

  于漪是特别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头鸟”[1]。通过探究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内涵,明白了教文育人有“教文”和“育人”两方面的含义。在人的培养时贯彻教文育人思想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育人”的意识。于漪在其教学实践中也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文育人思想和语文核心素养很有很多契合的地方,结合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发现该教育思想很多带给语文教育很多启示,最终教育还是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此同时也要发挥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通过终身学习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一.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含义

  教文育人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于漪分析教文育人思想是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的,同时结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提出语文教育应该从素质、能力和智力三方面来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2]“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足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探索知识,遇到困难时有信心和勇气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就是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智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力。“教文育人”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教文”和“育人”。

  第一方面是“教文”:主要指要具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文采的学习,通过对课文中的文字、词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分析,最后明白文章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和学生实际相联系,不能脱离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说教,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文训练相结合。

  第二方面是“育人”:主要是指教文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特征,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只有抓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才能发现学生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培养,这种才能更准确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并完善其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因为语文学习不是机械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人,变成全面发展的人,做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实“教文”和“育人”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分割开来的。于漪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育人的意识,教文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落脚点都是必须发挥育人的功能。“只是单纯的教文,而没有融合育人的思想,就只是在课文的表面绕圈子”[3],这是没有办法把课文的深层含义教给学生,也没有办法真正做学生成长和德育方面的老师。所以“教文”和“育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现教文育人的有效途径

  教文育人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不管是对文章中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和文采的研究,还是在语文教育中需要发挥育人的功能。这两个思想在教学中不是轻易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于漪老师的教文育人思想,归纳出三个有效途径: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慢慢积累的,最终变成了人们行为的条件反射。”[4]于漪教文育人思想不仅要从课文中训练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思维,最后结合语言、修辞、逻辑和文采的特点分析出文章的思想情感。还应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和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于漪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预习课文的习惯、课后反思和注重积累的习惯等。阅读面越广泛就会有更多思考的机会,阅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也会随之提高。阅读和积累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更锻炼学生的毅力,更好的培养好阅读习惯。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会产生的信息越来越多,就会对学生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阅读接收四面八方的消息,从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消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在《春》的教学中,于漪让学生朗读文章第六段的时候,学生在读到“晕”这个字的时候卡住了,这个时候于漪让学生拿起桌子上的字典,让赶紧查查“晕”的正确读音应该是什么,从这一细节可以培养学生随时查字典的学习习惯。往往专门花时间强调遇到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学生可能意识不到养成查字典习惯的重要性,遇到不会的读音和词义就赶紧查清楚,这样就不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思维能力最主要的对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思考。”[5]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必须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理解知识含义,最后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在语文学习中,只有真正的理解知识才能掌握知识,分析课文的时候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但是并不及时提问或者思考背后的原因时,会导致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会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个学习过程就变成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没有思考和理解其中的内涵,只知道得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具体分析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就不会分析原因。所以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告诉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多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学会思考。思考的越多就会产生新奇的想法,這也会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不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于漪在《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一句中,为什么用“红”这个字?应该怎么理解“红”?教师提问冬天的太阳是怎么样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冬天是白色的,又通过提示“红”是仅仅写颜色吗?最终引导学生明白“红”这个字不仅是在写冬天的颜色,还写的是太阳的温暖,明白作者的用意是为了写春天到了。有的教师会认为只有一个字,不教也不会影响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而于漪是针对这个字来提问,给了学生一个特别好的思考机会,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在分析花团锦簇的桃花、梨花和杏花这一段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花的颜色是怎么样呢?学生回答说这些花的颜色非常的鲜艳,于漪就借此让学生替换“鲜艳”这个词语来回答,最后总结出来的形容花繁多的词语有鲜艳、艳丽和绚丽等等。通过换词语表达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迸发出很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种发散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听说读写这四方面的能力不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只有同时提高才能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听和读是学生对文章脉络、思想情感理解的过程,说和写是知识输出的过程。接收有效信息后,才有机会提高说和写的能力。“听和读的能力培养是前提和基础,那么反过来又会对听和读的能力进行深化和巩固。”[4]“听”的能力不仅是听到信息,还有听清楚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听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和听取别人的建议等方面。“读”的能力不仅在于读出声音,更在于读出字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读出文章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等等。“说”的能力除了把话说出口,还要让人容易听懂,说话要有逻辑性等。“写”的能力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写出有逻辑和层次的话语等。于漪在讲解《春》这篇散文时,对于比较重要的段落都会要求学生先读一遍,比如课文描写春草钻出来的这段,通过读才能体会情感,所以散文教学应该多读,读的能力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在《荔枝蜜》的教学中对课文进行拓展时,于漪给学生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花》。让学生听的同时把这首诗写在练习本上,同时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和写的能力。

  三.于漪教文育人思想对当今语文的启示

  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课程应该从语言建構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核心素养,于漪的教文育人思想还是对现在教学有指导意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1.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目中有人”

  教育的最终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从最初的关注知识、关注课本到现在关注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这种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单方面接收知识。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以及和同伴关系的影响下,性格或许开朗,或许内向,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会特别好或还不够,总结学习方法的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有差异。教师如何做到目中有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平时有时间可以多找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提问时应该从易到难,如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听不懂,答不出来,那么学生就会害怕后面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教师应该发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于漪教文育人思想中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杨语文育人的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发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祖国语言的规律,运用于平时的人际交往。通过多思考来提高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缺少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个文体的学习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最终使学生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以课文为载体,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学习其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一个从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过程。发扬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关注,对别人的关心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明确自己存在的价值,做自己喜欢,有意义的事,并且对于社会有贡献的事情。

  3.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那么首先教师应该有资格有能力承担育人的工作。如果教师自身都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掌握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那么在课堂上就是误人子弟,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没有尽头的,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因为总会有新的事物、新的观念,社会对不断提高对人能力的要求。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如此,不仅要在平时多读一些与语文教育相关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和各个学科综合类的书,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课后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上课哪些问题设置的还不够明确、在什么时候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后拓展是否有更合适的形式等等。做一名研究性的教师,要有深刻的教学理解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应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必须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使学生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只有教师自身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培养有思想、有道德的学生。最后,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知识储备只是一方面,还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教给学生,这才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研究课本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有教学机智、驾驭课堂和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这些可以通过学习观摩和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注重课后反思并做出及时调整。

  总之,在理解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内涵后,发现该教育思想对人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于漪在其教学实践中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文育人思想带给语文教育很多启示,最终教育还是需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教育也要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师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人,那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教文育人思想非常符合核心素养提到的在以学生为主体下,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应该不断深入研究于漪教文育人思想,并运用于实践中,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丹.特级教师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

  [2]于漪.素质·能力·智力——我的语文育人观[J].语文学习,1988(12).

  [3]崔雨.于漪语文教育思想[J].现代语文,2002(08).

  [4]生素巧.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于漪.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1994(06).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