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中文采要求的误区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9068
张鑫

  内容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文采是语文教师经常强调的写作要求,但从教学结果来看,学生作文文采始终难以提高,或是写成了备受争议的“小文人语篇”。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长期存在误区,一是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观出现偏差,二是文采要求的比重过高。文采要求误区使学生作文出现了“虚假化”“伪圣化”的现象,并使得其它诸如准确性、丰富性、逻辑性等写作能力缺乏充分的训练,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观亟需厘正,文采要求和其他写作要求所占的比重需要重新考量。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要求 文采要求 文采观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作文经常写成了“小文人语篇”。所谓“小文人语篇”,意指中小学生作文辞藻华丽、文笔优美、旁征博引、抒情强烈,类似作家写的“散文”,但因其思想性和文学性达不到散文的高度,成为了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小文人语篇”。学生作文“小文人语篇”局面的形成与教师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密切相关。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意识到教师们的文采要求出现了误区,并对学生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误区

  要认识现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中考是一面很好的镜子。随便翻开一篇中考满分作文,都是文采飞扬之作,从中可以见出教师对文采的理解,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语言华美蕴藉,修辞巧妙繁多,各种名人名言和历史典故,以及或强烈或含蓄的抒情。比如:

  灯光为弦丝镀上一层彩色的光晕,一缕幽幽又灵动的悸动和苍茫恬淡的和谐音符,缓缓从天边淌出来。似穿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隘,唐人的佩环,宋人的衣袂,通过心灵直抵进了我的精神深处,使我有了一种涅槃重生般的释怀和放松。有一束光,从我灵魂的每个缝隙中透过,照亮了我的世界。

  世界不再灰暗,因為这一丝月光,一缕灯光,一种历史之光、文化之光、艺术之光、传承之光,融合成一束中华之光,照亮我的世界。中考满分作文《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这样的作文看似文采裴然,但只是华美辞藻的堆砌,缺乏实质性内容;看似博学多才,但没有对主题进行深入的阐释,看不到学生自己的思考;看似情感深刻,但多是不知所谓云里雾里的刻意抒情,缺乏真情实感。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作文,笔者称之为“假文采”。遗憾的是这种作文占据了中考满分榜,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小文人语篇”。“小文人语篇”是散文,但散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体裁,是很难教出来的,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怎么教的呢?语文教师提炼了很多文采要素,比如“引用诗词、名人名言,开头结尾写一些对仗的句式,多用一些蕴藉的词语、巧妙的修辞,再加上含蓄深刻的抒情”。这就是我们的“文采教学”,作文的文采当然不是靠套路就可以教出来的,但现实中的文采教学已经成了套路,上述满分作文就是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操练的高分作文典型。这种文采是一种“虚假文采”,无法真正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1999年时,《萌芽杂志》曾经向中学生征稿,结果教师们推荐过来的学生作文却被作家们“不屑一顾”,这些“文学习作”徒有华丽的外表,内容空洞、感情牵强,经不起推敲。从文学理论的角度讲,故事可以虚构但情感必须真实,学生们的习作却违背了这一文学创作原则。

  除了文采观需要厘正外,对文采要求的比重同样需要校正。众所周知,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不负责培养文学家,新课标虽然对学生有文采方面的要求,但更多的要求是“条理清楚”“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训练是为了使学生能写出满足未来工作生活需要的文章,教师过于重视文采会占据其它写作能力的训练机会,使得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无法得到充足的指导和练习。

  语文教师在文采要求上形成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写作课程内容的缺位、中高考作文评价标准的不当乃至社会各界的认知偏误等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看写作课程内容,我国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标准,仅在课标中有少许关于写作教学要求的表述。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写作目标中关于文采的描述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没有关于“有创意”的阐释,没有具体的标准,更没有可操作的教学步骤。语文教师缺乏准确的参考,不得已只能自由发挥,或者直接凭借中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来确定写作要求,学生所有的写作练习都是为考试服务。其次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动手写作的习惯,教师如果能在写作中积累方法与策略,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缺乏动笔写作的经历,教师们可能不知道文采斐然是困难的,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文采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教师只有自己去写才能知道写作的难点、要点,才能提出合理的、切实的写作要求。

  二.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误区对学生的影响

  前文提出文采要求的误区有两点,一是多数教师的文采观有偏差,二是文采要求的比重过高。这两点误区在写作教学中同时存在,同时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只有认识到文采要求误区的不利影响,才能真正自觉的作出改变。

  文学创作是需要天赋的,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资质,在义务教育阶段常常只有少数学生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而作为教师要考虑的是多数学生的情况。“文采”要求常常会“误伤”大部分学生,尤其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许多小学生原本兴致昂扬的写作文,但因为语言稚嫩,写不出“好词好句”,常常被家长和老师反复“纠正、劝改”,以至于学生的真情实感被轻视,努力没有被认可,许多小学生因此害怕写作文、厌恶写作文,逐步走上“假大空”的道路。初中生的写作问题多数可以追溯到小学,未来还会继续影响高中阶段的写作。许多语文教师也看到了这种状况,但为了考试拿高分,仍然会急功近利的追求“假文采”,公然教授学生文采写作套路,学生作文愈加辞藻华丽、旁征博引、内容空洞。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作文“虚假化”“伪圣化”“八股化”等现象的批判不绝于耳。不仅外界,连中小学生自己都认为作文是“假大空”,这种看法实在令语文教师痛心。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误区不仅在学生写作方面有负面影响,并且损害了语文教育的权威性、专业性。

  写作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合工作生活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未来能够直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绝不是什么“假大空”。许多学生习惯了写形式华丽、内容空洞的“考试文”,等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甚至写不出一篇工作汇报。因为工作汇报要求内容真实、结构合理,而不是辞藻华丽、修辞巧妙。放到市场上去流通的话,有市场价值的作品往往是有逻辑的、有启发的、能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声音的,所谓文采并不在重要要求之列。可以想见,我们以文采为首要要求培养的学生写作能力在未来实际应用中的尴尬境地,花费数年的写作教学不能取得实效怎么不令人遗憾。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于初中生写作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有理有据,文从字顺,有创意等。文采不是唯一的写作要求,但在现实写作教学中过重的文采要求几乎掩盖了其它写作要求的身影,深深影响了其它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写作过程中过高的文采要求会增加学生的注意负荷,用于其它写作要求的注意资源会被削减,从而影响学生其它写作能力的练习。语文教师需要梳理写作要求,尽量控制写作要求的数量,调节学生的注意分配,保障各项写作能力都能得到适当的练习。

  过重的文采要求还会影响写作课程的革新。我国传统的写作课程重表达、轻交流,忽视了写作的交际取向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现在,交际取向的写作目标正在成为一种共识,“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①,任何一次写作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一场特定情境下的对话交流。交际写作是写给真实的读者看的,在真实的对话交流中,文采性和抒情性的表达并不重要。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会使用过于华美的词语,也不会有那么浓烈的抒情,学生在写作中更需要考虑的是“给什么人看”“要解决什么问题”“派什么用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交流能力,国外普遍比较重视交际语境的写作,我国的写作课程也在向这个趋势发展,过重的文采要求影响写作课程的革新。

  三.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建议

  文采要求的调整需要针对文采要求的误区来进行。首先是文采观的修正,语文教师们应充分树立正确的文采观,在写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恰当的文采方面的指导。

  在中国文学史中,很早就有關于文采的论述。春秋时期,孔子表达过自己的文采观:“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质指文章的内容,‘文指文章的辞采形式。以上的命题是说如果为文过分注重内容的表达,势必导致文章读起来有朴野而不加修饰之感;而如果过分注重表达的辞采和语言技巧,则会使文章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洞。”②古人早已经看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外在的辞采过重会影响文章思想的传递,使文章显得花哨而不可信。“先秦以后,中国历代论及诗文书画,无不以自然纯真为尚。”③历史上,华丽文风也曾多次粉墨登场占据文坛,但很快又会被有识之士匡正。辞藻华丽的汉赋、骈文、齐粱及唐初宫体诗均被后人所置弃,流传至今的大都是真诚至性、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到了现代,鲁迅先生更是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乃作文之秘诀。”④鲁迅先生对文辞的摒弃,丝毫不影响其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动人程度。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完全摒弃华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而是说文采是表面的要素,思想内容才是核心要素。而我们的写作教学恰恰只追求表面,忽视了核心要素。只有文采的躯壳,没有核心的内容。今日教师们在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背离了这些先贤大师们的宝贵经验,再次走进了历史上出现过的文采误区。

  在现代文学理论中,写作教学中的文采性被表述为文学语言的审美性。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并不在于华美的词语、巧妙的修辞,而在于语言表达能否激发人们的情感感受,能否增加感受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甚至有意避开华美的语言,莫言的小说语言粗犷如泥沙俱下,萧红的写作语言简单如孩童,但他们的作品都打动了无数人。

  中国文艺观的本质特征,正如曹顺庆先生所总结的:“不注重外在文采,而专注于内在本质;不注重外在形体,而专注于内在精神;不注重外在的形文,而专注于内在的情文;这是中国诗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⑤中国文学向来反对华丽,到学生写作上反而用词华丽、旁征博引起来,可见当今许多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要求已经脱离我国传统的文采观。把握文采这一文学性的要求,需要专业的文学理论知识,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的职业再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教学能力。语文教师本人也应多动笔写文章,积累写作经验、理解写作困境,给学生写作提供切实的帮助。否则,教师的写作教学要求未经自我的检验,必然会走向纷乱随意、随波逐流、浮于表面。

  其次是降低文采要求的比重。实施作文的多元评价是降低文采要求比重的必要条件,不然语文教师们只知文采要求不知其它写作要求的意义和训练方法,最终还会回到文采上来。明确各个写作要求的必要性、训练方法和所占比重,如此才能真正降低文采性写作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于初中生写作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有理有据,文从字顺,有创意等。文从字顺、有创意属于文采性要求,除了文采要求还有许多其它写作要求。比如内容充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往往内容不够充实,尤其是初中生的作文,常常用大段的引用和排比来掩盖内容的贫乏。学生写作内容难以充实一般是缺乏描写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专门做描写方面的写作训练。

  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不改变,写作教学要求很难改变。在现行的中考作文评价标准中,文采的给分值过高。中考满分作文无不是文采飞扬的“小文人语篇”,这不免给学生和教师一种“没有文采无法得高分”的认识,无怪学生教师一股脑的去追求文采了。即使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时无法改变,我们平时的写作教学也不应该完全遵循考试时的评价标准。中考的评价目的是为了筛选,平常的作文评改是为了检查和提高。不应该把平时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按照中考的要求来进行,以中考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单纯应试式的作文训练是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而只能培养应试的技巧,而提高写作能力则主要靠自由式的、真正体验写作过程的写作训练。”⑥教师的写作要求应遵循阶段性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放宽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热情。对于不同学生,教师的要求和评价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写作资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写作目标,使写作要求始终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文采要求出现偏误,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误区,其实有着意想不到的消极影响,教师和学生们都在承受着文采要求的沉重负担。文采要求看似出现了小小的偏误,但其实有着积重难返的历史原因,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文采要求误区是个系统性工程,从写作课程目标到写作类型再到中考命题、评分标准都需要转变。否则,难以撼动这个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写作要求误区。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②韩高年.《春秋时代的文章本体观念及其奠基意义》[J],《文学评论》,2012(04):10-18。

  ③于军民.《写作教学应秉持怎样的文采观》[J],《语文教学通讯》,2013,No.735(16):55-58。

  ④鲁迅.《南腔北调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⑤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⑥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No.531(29):10-13。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