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设立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语文跨学科学习旨在基于任务导向,帮助学生通过多学科的知识学习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设计上,教师要以“跨”的教学活动设计为起点,凸显基于具体情境的学生语文学习经验深化。在实施上,教师要通过课堂外的学科融合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高效利用学习资源去拓展学生思维。在落实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要在立足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高阶整合,围绕核心任务去搭建学习结构,恰当选取学习主题,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科学介入为学生提供实时支持,从而在“跨”中实现育人协同。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协同育人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此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同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时代对人才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学科的学习模式也向多学科模式发展。跨学科学习打破了语言学习中的学科壁垒,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俨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作为母语,本就是学生学习根基所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也很适合联结其他学科,在跨学科学习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一.在“跨”中实现育人协同——跨学科学习的定位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聚焦于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依托跨学科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引领学生用本学科知识为其他学科知识搭建脚手架,将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高阶思维[1]。跨學科学习既可以彰显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区别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一定是跨学科的,但是跨学科学习一定是综合性的[2]。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因此教师要发现一个既能连接学生生活,又能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的通道。一旦让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问题解决的活动,一定是跨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把静态的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的活知识,这也符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跨学科学习”不等于“多学科学习”[3],并不是在一个学习项目中涉及多个学科,就属于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跨”,意指学科之间的互嵌入、协助、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跨学科学习周期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多节课持续完成。跨学科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长效学习。跨学科学习要有结果呈现,但是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展开。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组建起对新知识的认识,针对未达到预期的结果进行反思、重新加工。
1.协同育人——跨学科学习的设计逻辑。跨学科不仅是新时代语文课程内容的应然选择,也彰显了语文学科育人的独特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4]。从学生思维培养与人文精神培养来说,跨学科学习活动有育人价值。跨学科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与学科学习形成互补,发挥学科学习所不能实现的育人功能。不是让学生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整合再建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去解决实际问题,超越单一学科学习经验的整合从而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教学是基础,但也要看到其他学科,妥善处理语言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整合学科工具,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丰富智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合式提升——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义。跨学科学习着重强调汇集、整合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注重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学习的提出,是站在语文学科的立场上,本质是语文学科学习,旨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第一,跨学科学习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运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学语文。第二,核心素养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意义关联,聚焦培养创新精神。第三,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突破单一学科,主动建构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形成高阶思维。跨学科学习从生活情境中挖掘主题,并形成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驱动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在活动中提升能力。跨学科学习要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将建立一个立体的跨学科学习网络,从而寻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主题和能力方面的深度联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之,现实生活不是按学科划分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教师重视跨学科学习并创设情境,将学习的过程转变为问题探究与解决的经历,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如何走向协同育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跨学科学习是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是在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教师把跨学科实践教学理解为各种不同学科知识单纯叠加的现象,这显然和跨学科学习的内涵相违背。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实现跨学科学习,同时又能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整合:“跨”的教学活动设计。语文教师跨学科学习研究,关键在于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在于“整合”。这里的“整合”既指整合新的学习结果,更指整合这个动态行为过程本身[5]。教师可选择一篇课文出发,根据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一个角度,把课文与大自然、学生以前的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也能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学习是选择和创造具有综合语言知识的情境的过程,以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衔接,而且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要突破学科的界限,取不同学科的精华并且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融合在语文课堂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学习。跨学科学习将教学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反映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现实世界。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列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加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教师在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解决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比如学生对某个观点缺乏理解和接受,就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加强理解;二是解决思维和方法不足的问题,文史不分家,语文学习中也常常涉及到历史学科知识,所以需要引入一些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比如思维导图的使用。
2.深化:基于具体情境深化语文学习经验。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融入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是涉及各个领域的课文,这些课文会关联到其他学科的内容或思想方法。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的主动跨界,是对分科设置课程的解蔽与补充[6]。将这种普遍的关联性充分利用起来,利用这种普遍的相关性,在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使语言实践课具有更广泛的情境和更丰富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设情境任务要源于学生真实需求,指向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例如,学校举办艺术节,教师选择这个具体的情境,设计了“为学校的艺术节制造海报”这一学习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有趣具体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合作在具体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活动习得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提升:课堂外的学科融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功夫不仅仅在“语文”知识本身,还在“语文”之外。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不能将语文跨学科学习上成“语文+历史+地理”每个学科简单叠加的课,而是要有目的地建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既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又要突出语文本身,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设计基于真实问题的驱动性问题,并分解成有结构的问题链,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调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或者合作解决问题的兴趣。
4.拓展:高效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学习工具,增加学习资源的多样性,突出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性和开放性。学生探索阅读和交流的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声音等因素的综合体,甚至可能是博物馆、纪念馆或讲座等资源。如今大数据发展迅猛,语言应用场景无处不在,比如演讲、网络直播、协商谈判等等都具有很高的语言运用价值。我们可以将课本和大自然建立起联结,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活语文,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审美体验与感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总之,语文跨学科学习就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力不所及之处的补充与发展,是语文课程一种新的教与学方式的探索[7]。所以要跳出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在一个具体真实的语文情境下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放飞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凸显适切性——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实施的注意事项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强调灵活运用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以下事项。
1.立足语言实践,实现高阶整合。根据2022版语文学习新课标,跨学科学习的设立主旨是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跨学科学习,目的就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也与新课标整体呼应。跨学科学习的设计实施要点在于选择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目的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突出语文学科语言学习的特征。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程度越高,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高;在认知能力层次上不应侧重于“记忆”等较为单一的认知活动,而是以较为复杂的“运用、分析、创造”等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为主。因此,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要领,首先就是立足语言实践,同时体现跨学科学习的高阶整合要求[8]。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天下国家》的核心任务是“创作和表演穿越剧”,以多渠道多角度搜集整理资料为重点,策划创意十足的语言实践活动,感受剧中主人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围绕核心任务,搭建学习结构。发展和设计跨学科学习,寻求到能够使学生与知识互动的核心要素至关重要。围绕着这些关键要素,学生的经验才能以一种连贯一致的方式发展,学生才能进入课程。所以在跨学科学习中,关键在于寻找和发展一个能够统领和驾驭“子任务”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由若干子任务组成,这些子任务为最终的核心任务提供支持并与之相联系,而每个子任务都指向解决核心任务所需要的核心知识或关键能力。
3.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并且我们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接受能力和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要合理的组织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语文跨学科学习首先强调的是语文学科的主导地位,回到学生的需要中去,要兼顾学科语文的特色,使得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探究中高效学习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双重提升[10]。
4.恰当选取学习主题。主题相当于跨学科学习的统帅,因为有了主题,跨学科学习就有了具体的情境和任务,就有了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需求。教师可以从课标中选择主题,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主题,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融合,比如六年级和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民风民俗”单元,英语学科则有“家乡一日游”的跨学科主题,地理课标中有“我的家在这里”的跨学科主题,三者结合,可以确定“向外国友人介绍家乡风俗”的主题。
5.科学介入,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实时支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9]。以跨学科为目的的教学需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给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到跨学科学习实践中去才能收获发展提升。郭华教授提倡“立足学科主动跨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研究。
此外,教师要树立并贯彻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新任务之一。教师需不断学习教育热点,如跨学科学习的教育理念与实施案例。学校需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积极开展各种跨学科教研活动,再开发“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活动[11]。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也是提高不同学科共同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贡献的有效着力点。在跨学科学习中老师应该如何安排任务从而实现合作,小组合作不仅对知识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我们要解决问题,要关心社会,就是对这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这个模拟是比跨学科更大的、更广阔的活动,通过跨学科学习链接学科生活和社会实践,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12]。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最终走向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沈静.跨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J].语文建设,2022(19):1-2.
[2]朱德勇.在综合性语文研习中提升科学素养——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22(07):4-5.
[3]刘丰.徐鹏.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2022(02):1-2.
[4]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2-3.
[5]孙凤霞.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化实施:第三学段学习方案的整体规划[J].语文建设,2022(22):3-4.
[6]杨华,冉建权.《山居秋暝》跨学科学习路径探究[J].中学语文教学,2022(07):1-2.
[7]刘华,沈滨.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性”的多维探討[J].语文建设,2022(19):4-5.
[8]张玉华.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认识与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2(05):5-6.
[10]管然荣,杨毅.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认知与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22(02):3-4.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25-26.
[11]谢坤.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异质性知识耦合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2-3.
[12]张华.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8(11):3-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