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了当下初中生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关键品格。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为深刻的学科,学生对语文课程深入探究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这对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突出意义。然而,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深入的问题,导致学生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展,这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文章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发展策略
初中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全面培育人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在日常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应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利用一系列的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让学生有未来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目标体系中,根据不同课时和学生不同表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坚持中实现对学生创新品质的有效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语文学习动力,这必然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不可或缺条件。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应先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十分有趣、有必要的认知,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达成的目标。而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创新学习,这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魅力的感受更加到位,同时学生语文灵活且成功学习经验会不断累积,为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保持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对于初中生来说,将来要想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这为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利用学科优势健全人格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少语文教师只是将所学课文中人物的品质传授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对这些人物及对应事迹进行深层次剖析,这让学生对其不理解、不认可,无法将其用于培养与塑造自我中,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不再教师的要求下,学生也会进入对课文中的深度解读之中,这让学生不断从不同课文中汲取了更多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因素,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好了基础。
(三)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已成为必然,这为教师提出了掌握更多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要求。教师只有先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适宜性,才能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而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会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难以活跃起来,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便为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契机,必然能够为更加和谐、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奠基。
(四)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且个性化发展
以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促进学生学生全面、和谐且个性化发展成为了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目标。而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能够对学生实施生活中发现、分析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这让学生逐步养成了利用语文知识或是综合跨学科知识创新地改善个人学习与生活的良好习惯,这便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不断发挥的最直接体现,自然也为学生高质量的发展进行了铺垫。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形成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共识,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相对较大,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这是不少语文教师十分困扰的一点。究其原因在于:
(一)教學氛围极为沉闷
当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缺乏对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关注,使课堂教学氛围依然具有压抑、僵化等特点,这让学生思维十分固化,无法也不敢提出独特的见解,难以借助思想碰撞形成更多创意观点,久而久之,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发展,还让学生缺乏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当前,部分教师依然将灌输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这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与创新需求无法被关注,学生被动跟随教师进行文本阅读、写作话题分析,既无法理解所学知识,又无法利用辨证思维看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这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语文学习兴趣也比较缺乏。
(三)信息技术教学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与我国正在推进的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一致,所以,语文教师应合理信息技术教学,并由此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提高多角度支持。而实际上,不少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不足,丰富网络资源未进入课堂,多种新型信息化教学工具也未进入课堂,这导致学生课堂中可讨论内容有限,不利于学生新理念、新知识、新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活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针对教学氛围过于沉闷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限这一点,教师应从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对应层面出发,调动学生创新的想法与灵感。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探究性、挑战性和开放性更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生活场景中分析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语文知识,这是学生创新灵感得以激发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童趣》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童年趣事,为学生打造生活情境:“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十分有趣的,回想老师自己的童年生活,总能够在十分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独特的快乐。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利用鸡毛做毽子,并在做好后相互分享,一起踢毽子(并将踢毽子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你们有过哪些童年趣事呢?”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其感染力却极强,学生在倾听教师童年故事时,自己童年趣事也在大脑中涌现出来,对“物外之趣”有了一定的体会,这让学生做好了对课文解读的材料、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准备,当然这也是学生创新灵感被激活的体现,为学生更好体悟课文打好了基础。
2.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创新学习语文和认知世界的内驱力,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自然不可能创新思考与解决问题。为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应以创新兴趣的激发为前提。
例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这一篇课文时,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什么是“悲剧”?鼓励学生之间不断补充与完善,明确悲剧是指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掉,并在该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东西,并给出发现地球的南极点这个例子。同时,教师围绕课文题目提问:“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以失败告终,是一种悲剧,但为何悲剧前加了伟大二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其伟大?”在教师的连续引导下,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探究的想法,顺利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看作是一次“探险”,在学习准备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夺取南极的斗争》这一补充性资料,让学生弄清楚此次“探险”以何为目标,做好突破更多难题的心理准备。在自主阅读时,应注意学生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斯科特一行人中的一员,在阅读课文中亲历他们的经历,对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进行分析与体会,包括“冷酷无情的责任”“为了没有任何光彩的国家而斗争”等,探究作者的记述为什么以斯科特的悲剧一幕为对象而不是以胜利者阿蒙森为对象?你认可课文最后一句话吗?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与思考,学生对于课文故事的理解也不同,如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让人有失败感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认为这就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说明学生从多层面对课文进行了赏析评价,而这其实便是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被激活的体现。不仅如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没有仅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学习,而是在一个个开放性较强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多元,如一部分学生指出:“失败和成功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只有不断在失败中分析原因与吸取教训,才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还有一部分学生指出:“以课文中斯科特一行人为例,如果没有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低头,这样的悲剧也不会发生。”根据学生们给出的不同体悟来看,学生不再是仅从表面含义理解成功与失败,也不再以教师的观点对课文进行浅层次解读,而是结合实际不断思考,在课文中获得了更多新的启发。
(二)坚持以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让学生有了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自然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会发生转变,学习中的创新行为也随之形成,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无疑中生疑,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无疑中生疑策略的应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处于主体地位,这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学生创新思维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一文言文时,在探究课文环节,教师可以选择组织表演性朗读活动,其中元方和客人由学生扮演,教师则要负责旁边的朗读。学生在此种表演性朗读之中,能够真正进入课文的真实情境中,对人物情绪变化进行体会,并利用朗读展示出来。这一项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弄清楚文中“期”“相”“尊”“家”等字的含义,并在各组形成共同观点后,每组代表及时展示,而其他小组则要认真听与思考,进一步对其补充完善,教师则负责查漏补缺,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在学生对文言文描述事件理解之后,教师仍应继续组织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从更多创新角度解读课文,如从写作手法角度解读,这篇文言文具有开门见山的特点;从内容角度解读,这篇文言文具有一波三折的特点;从人文内涵解读解读,这篇文言文达到了的信与礼的论述高度……在学生给出人文层面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从“用道德约束自我”视角对课文进行解读。其中一名学生从“友既然‘惭,元方还‘入门不顾”切入,表明元芳不具有宽容他人的品质。对于学生的解读教师除了肯定之外,也可以趁机对问题进行延伸,将自己假设为元芳,如何对待客人是正确的?这让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思维有了纵深发展,自然也让学生回归生活对课文进行了有意义的解读。
2.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创新离不开想象,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往往能够创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想象思维的机会与引导。其中以读促写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结合实际生活想象后,将美好事物或是个人见解表达出来的机会,这便是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发展的体现。
例如,在教學《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作者朱自清角度出发,围绕其散文语言特色这一议题组织群文阅读活动,引入《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散文选段,并分为“韵律美”“情感美”“色彩美”等模板,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对各模块内容的构建。在学生分别完成各个模块内容构建任务之后,教学由此并未结束,教师应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些生活中常见景物,为什么在朱自清的笔下变得这么生动、有趣?”学生带着问题对比不同文本时,明确这是因为朱志清善于细致观察、善于运用多种修辞,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景色结合起来,而这其实就是写好散文的几大要点。至此,学生已经能够真正理解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具体写作技巧,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各种景物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描写,注意要将已掌握的散文写作的几大要点体现其中。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学生在观察与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创新利用阅读中掌握知识与手法完成了写作任务,实现了对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培养。
综上所述,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提高语文学科的育人效果,助力学生综合性发展。针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时创新能力不足这一点,教师应明确这与教学氛围不够活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等问题有关,要提出对应的解决之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新兴趣,逐步构建优质的语文课堂,进而实现学生创新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颖.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7(4):217.
[2]刘艳.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 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7(15): 258—259.
[3]薛白.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7(10):62.
[4]于连祝.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30—31.
[5]杨曙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2):174.
[6]李荣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家长,2021(20):90.
[7]孙耀堂.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幻画报,2021(4):68.
[8]严小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1(29):35.
[9]曹丽芳.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文学教育(下),2021(8):86.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兴隆中学)
赞(0)
最新评论